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亚当斯传世佳作完整推出

2009-2-20 13:18| 发布者: | 查看: 771| 评论: 0|原作者: 林 路

喜欢亚当斯作品的人有福了——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以完整的方式在国内第一次推出亚当斯各个时期创作的摄影精品,给亚当斯作品的研究者提供了完美的范本,也给喜欢亚当斯作品的中国读者,带来了一道视觉大餐。

在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安塞尔·亚当斯创作了大量卓越的影像,它们既是艺术力作,也是给他所钟爱的美国荒野的献礼。该书按年代编排,全面展现了亚当斯最优秀的作品,从他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40年代他在美国国家公园的摄影项目,再到60年代他后期的重要摄影作品。该书包括了亚当斯最受欢迎的摄影作品——其中很多堪称20世纪艺术的典范——以及很多艺术价值很高但鲜为人知的摄影作品。此外,《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第一次全面审视了亚当斯的艺术生涯,审视了赋予其作品生命的题材和主题,审视了这位美国最著名、最深入人心的摄影艺术家独特风格的发展过程。

国内读者对亚当斯已经很熟悉了,然而对他的评价依然有着不同的声音。前些年关于风光摄影的论述中,我就曾经写道:即便是亚当斯,他的作品也无法用“唯美”来衡量。当年以亚当斯等人为核心卓然独立的f/64小组绝不是什么唯美主义的摄影团体,而是一个追求摄影终极目标——客观纪实的团体。这些以“纯影派”或者“直接摄影”命名的创造者,试图通过照相机的物理和化学功能精确地展现自然尽可能多的细节魅力,从而传递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即便是在今天,还会有谁会用“唯美”来评述他们的作品?这本作品集的完整推出,也许可以让我们再一次静下心来,阅读亚当斯,体验亚当斯,从而真正确立亚当斯在当代摄影史的地位。

我也曾经说过:其实在整个西方摄影界的范畴,纯粹的唯美的风光摄影早已不在摄影史的法眼之中,我们一向崇敬的大师级人物安塞尔·亚当斯被罗森布卢姆的《世界摄影史》放在了现代主义摄影的章节中。而在这本权威的摄影史著作中,风景摄影或是出现在早期的纪实摄影范畴,或是出现在后期的科学探索的行列,唯独没有被列入艺术摄影的领域。甚至会让更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顾铮的《世界摄影史》中,亚当斯几乎没有进入他的视野。然而我们也不必因此放弃对亚当斯的认识,尤其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完全可以从文化层面的风景,给与亚当斯更高层次的社会认同价值。面对400幅曾经影响了世界、同时也早就在世界摄影史(其实不仅仅局限于摄影史,包括在整个文化史的范畴)奠定崇高地位的精彩之作,我们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展现摄影家对自然的思考,或者以人文的目光重新审视风景的意义。

当然,在这本画册中,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亚当斯脍炙人口的风光摄影作品,还有人物肖像等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足以展现这位大师级人物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整本画册的编排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些章节的安排如下:引言——远景、19161930——约塞米蒂和西岳山脉、19311939——f64小组与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19401949——国家公园和国家纪念地、19501959——保存、出版与委托摄影、19601968——卡梅尔,等等。

尽管当时人们对亚当斯的人物肖像摄影的评价并不高,曾有人说,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他还在拍摄石头。认为在三四十年代战火纷飞的环境下,亚当斯不像其他的一些摄影家去拍摄战争等题材是一个错误。但是正如台湾摄影评论家和摄影家阮义忠先生所说的:亚当斯走入自然是走对了。如果他走入人群的话,很难想象摄影史上还会有亚当斯的地位。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定位得是否准确,往往是影响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作为亚当斯摄影实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研究他的作品,对于他最为经典的风光摄影的理解,也会带来有益的启迪。
整本画册的印刷非常精美。摄影作品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原作忠实的复制——该书的图片都由专业人士扫描,并且得到了专门负责亚当斯作品出版的安塞尔·亚当斯版权基金会的认可,可谓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亚当斯原作的风貌。因此,能看到如此完美的作品集,今天的中国读者真的是有福了。此刻回忆20年前,我将一本印刷极为粗糙的亚当斯作品集视为珍宝的情境,也不禁哑然失笑了。作为目前收集亚当斯作品最全的权威集子,这本画册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FS:PAGE]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1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夏晓、程禾  定价:人民币198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10 , Processed in 0.06933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