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钢丝录音机

2009-3-2 13:04| 发布者: | 查看: 1378| 评论: 0|原作者: 鲍 昆

 

钢丝录音机

昨天,在北京档案馆刘勇兄处,发现了他们还在不时使用的钢丝录音机,觉得稀奇,顺手拍了张照片。这种录音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们国家还在广泛使用,只是因为昂贵,只在专业单位使用,民间很少能接触,所以我以前从未见过。因为我见到录音机时,已经是六十年代末,见到的都是磁带式的录音机,钢丝录音机则根本看不到了。进入七十年代后期,开盘式录音带机器曾经在北京很时髦,许多干部家庭都购买上海产的610作为家电。实际上在此之前曾有610的一种前代产品(型号记不得,好像是2打头)作为积压物资在北京处理,被那时我们那一代家里较有钱的朋友们买回来玩。那个机型不太成熟,都需要修理,只要碰巧能修理好,效果还是非常棒的。当时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有一架,我们经常去他那里听音乐。至于钢丝录音机,那时只是大家神侃的话题,其实谁也没见过。进入八十年代初,日本产卡带式的砖头录音机慢慢开始出现并进入家庭,北京那时也出现几千人熬夜排队购买砖头录音机的场面,现在想起来都不可思议。八十年代中,沿海地区走私兴起,各种日本本产双喇叭录音机开始进入大陆,于是一些人开始以倒卖这些收录两用机还真发了财。成了八十年代倒腾洋货潮流最早的一拨儿。

北京档案馆因为存有大量民国历史音频资料,所以在整理这些资料档案时,还得使用这种老式的录音机还原,故还保存。

录音机小史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原理是通过机械摩擦办法在介质上留下印痕,然后再通过借些摩擦把声音还原。声音终于可以储存和再现了。后来留声机也经过多次改进,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完全商业化。但它的缺点是录音时间短,录音质量差等。
1888年,一位名叫史密斯的科学家曾经提出了另外一种留声机的设想。那时,已经有人把声波转化成电流的变化试验成功。史密斯的设想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电流转化成磁力的变化并储存在磁性材料上。
物理学告诉我们,在一根铁丝上绕上铜线,铜线通电后,这根铁丝会带有磁性,也就是磁化了。它的一头为N极,另一头为S极。如果把这铁丝折成两段(U型),它的两端仍为一头是N极,一头是S极。继续折下去,不论折成多少段,每一小段的一头都是N极,另一头是S极。于是,这一可折成无数段的铁丝,就会具有无数的N极和S极,每一对N、S极就是一个"小磁铁"。 
史密斯认为如果用一根钢丝缓缓通过有电流的线圈,那么随着电流强弱变化,这根钢丝就会把强弱不同的"小磁铁"一一排列起来被磁化,这就实现了声音的储存。把这根带磁的长钢丝通过另一个线圈作用后,磁力的变化又变成电流的变化,就会形成音频电流。音频电流通过放大送给扬声器,就实现了电流转化成机械声波的效果,放出声音。但他并没有把这一设想付诸实践。
1898年,丹麦科学家保森根据史密斯的理论,研制出了第一台磁性录音机。 
后来,人们又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以塑料为基材的磁带式录音机。

上世纪末,这些模拟式的录音设备渐渐被更为先进的数字式录音取代,但声音的拾取,仍然是电磁式的。

牌子是“芝加哥——西风”,是美国产品。

录音钢丝。

网上照片:据说是给瞎子阿炳录过音的钢丝录音机。

网上照片:曾经风靡七十年代的国产610录音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04 , Processed in 0.10740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