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17届金镜头复赛的评委,有幸全程观察见证参与本届比赛的评选,我对整个评比环节的公正性更是有了切身的体会。
我看17届金镜头的评选及奖获作品
任何一个比赛的生命都是公平公正公开,金镜头大赛也不例外。累计举办过17届的人民摄影新闻摄影年赛的评比之所以在中国新闻摄影人心目里有着无与伦比的分量,不仅仅是因为它新锐前卫,代表着一些西方现代新闻摄影理念对中国新闻摄影的渗透,不仅仅是它刻意挖掘新生力量,注重对当下如火如荼的中国都市类报纸的摄影队伍的提携和呵护,更主要的是业界同仁都普遍认为,它遵守新闻摄影的专业准则,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学术性。 我作为17届金镜头复赛的评委,有幸全程观察见证参与本届比赛的评选,我对整个评比环节的公正性更是有了切身的体会。我以为本届比赛评选的各个评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立判断而投票,甚至选择弃权,这是比赛最为关键的环节,从15届金镜头评选就开始使用的遥控表决器也从技术上根本解决了评选中的盲从投票,以及公开示好式的人情票。这是评选文化的进步,在这样的评选氛围中,几乎不存在谁说服谁,经过讨论统一思想的现象。因为说到底,评选就是各种文化各种思想各种风格各种趣味的碰撞和融合,也是相互的借鉴和吸收,但是不是消融自我,消融个性、消融差别。文化没有优劣,只有追随者受影响者的多寡。也并不是一切比赛评比都要像商业一样的共赢,像外交一样的达成共识,不是的,但是可以彼此影响,共同进步。 你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坚持自己少数派的立场,但是这不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你没有改变的评选结果不是没有意义的。 本届比赛除了既定的评选规则外,特别规定了两条:一、评委个人的作品不得参赛,如果有,一经展示,作者自己必须提请删除,评委的直系亲属的作品评选时,评委自己必须离场回避。为了维护公正性,这点我个人以为以后可以变更为"评委的直系亲属的作品不得参加评选,大赛组委会(包括工作人员)的成员的作品不得参赛。二、一切争执均由评委举手表决,同意票数必须过半数。一切提议均由评委举手表决,同意票数必须过半数才能通过。这些程序合法和坚持,才能保证评选的公正性。
本届评选是历届参赛人数最多,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年,据说有本次大赛共接收到2000多位参赛作者选送的20000余幅作品,在参赛作者人数、参评作品数量上都创造了金镜头新闻摄影评选历史之最。2008年对于新闻摄影师来说,是国家多事新闻丰收,除了2008的抗击冻灾,四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三件大事之外,还有金融危机、火炬传递,神七升天等一系列事件为中国的摄影师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所以今年的作品,无论是参赛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说是金镜头新闻摄影评选历史之最。 就现在的评选结果来看,本届的获奖作品水平明显高于往届,可是不是没有遗憾,依我看,有这么几个问题: 1、因为作品的分类界定不明晰,导致一些作品可以放在这一类,也可以放在那一类,有些获奖作品就是从别的类别里调出来的,这样调类别不是不可以,问题是应该在初评环节调换,而不是在复评环节调换,这样容易导致不公平,尤其是对于那些落选的,没有调换类别的获奖作品而言。以我事后的思考,我以为,以后的评比还是应该尊重作者的投稿意愿,一律不调换类别为好。 2、四川地震题材覆盖四大类的九个奖项,让人振奋,更令人遗憾。因为这毕竟占以获奖作品53项的17%,比例偏大,而且关键是类别界定严重模糊。譬如,我根本看不出下例的突发和非突发获奖作品在分类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也根本看不出下例非突发和日常生活获奖作品在分类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FS:PAGE]
突发新闻类单幅银奖 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 (作者刘应华) 铜奖 "生命线"惊魂 (作者 王申 ) 突发新闻类组照金奖 走出北川 (作者陈庆港 ) 非突发新闻类组照铜奖 5.12大地震 (作者傅拥军) 新闻人物类单幅银奖 芭蕾女孩 (作者郭铁流 ) 铜奖 生命的敬礼 (作者杨卫华) 新闻人物类组照金奖 温总理在地震灾区 (作者姚大伟 ) 日常生活新闻类单幅银奖 废墟上的幸存者 (作者赵青) 日常生活新闻类组照 临时帐篷 (作者傅拥军)
3、众多的本届荷赛中国获奖作品在本届金镜头比赛中再次获奖,这个现象值得警惕,值得思考!因为6组中国荷赛获奖作品,除李洁军的《复制战争》没有投稿之外,其余的100%获奖,完全是百发百中,这样的结果说实在的,我不会看好,也不认同。不认同的理由是其一,这些作品因为已经获奖,已经经历了传媒的过度传播,评委自然会对其产生一些顺从和盲从式的投票,这些顺从和盲从有时甚至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中完成的,这样就容易将一次错误的选择不断地继承复制放大传播,从而以讹传讹。另外,对这些作品的过度青睐也是对那些从来没有获奖和过度传播参赛作品的不公平。还有,任何一个比赛和任何一个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一样,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要独创,要给世界增添一个新的美好,而不是陈陈相因,相互克隆。 突发新闻类组照金奖 走出北川 (作者陈庆港 ) 日常生活新闻类组照银奖 西湖边的一棵树 (作者傅拥军) 日常生活新闻类单幅银奖 废墟上的幸存者 (作者赵青) 体育新闻类单幅银奖 血染赛场 (作者吴晓凌) 体育新闻类组照金奖 电视里的北京奥运会 (作者赵青) 4、对于年度大奖获奖作品我没有投票。 对于本届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残缺身体保护奥运圣火顺利传递》(作者 贾婷 )我没有投票,我投的是非突发新闻类单幅金奖 《母爱·地震 》(作者 邹森),我以为《 母爱·地震 》没有附加,是更为纯粹的新闻照片,而且里面蕴涵丰富的人性内涵。同时,我也对获奖的更别在网络上窜红过的照片,没有投票。
假如能更独立思考些,假如能更注重独立发现和挖掘,假如能多半天的时间去从容评选,我相信本届金镜头将更美好! 这样的结果是所有评委的集体决定造成的,也包括我,我享受因之而来的荣光,也承担因之而来的指责。因为所有的评委都是在严格的规则之下工作,即便没有投票,也应该面对这样的结果,并认同,这就是评选的游戏规则。[FS:PAGE] 即便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指责,我也依然认为本届金镜头获奖作品是历届对优秀的,并不是因为我个人微弱的力量,而是因为广大新闻摄影师对金镜头品牌的信任和本届评选委员会全体成员的杰出工作,所以我享受它的荣光,担当它的责任,承受它的缺陷。 评选结束后,组委会给每个评委发了个感谢的短信,我是这样回复的:"感谢人民摄影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奉献,我相信,本届评比将再载入史册,因为2008是国人心目中空前难忘的一年,也是中国新闻摄影的大年,我为能见证这场影像的盛宴而自豪,而感恩!志明祝福《人民摄影》永远昌盛,祝愿金镜头越办越好!"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2 , Processed in 0.28846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