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写自己并不想写的文字是因为惯性,也是因为物质的需要,可是我不愿意完全物化自己,不倾听内心的述说,这些文字是写给自己的,安静的真实地述说。
一、龙湾
现在有不少人都喜欢爬山,有些而且成隐了。他们把这叫户外,而且相互鼓励和自豪。我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因为我小时候,有很多年要天天爬山。 小时侯,我在外爷家上小学。那是陕西耀县(就是古耀州)演池公社郑家河大队木瓜沟小队。木瓜沟由四片小村点组成,最大的是村本部木瓜沟,那时有11户人家在对东边的山梁上,下坡一里地就是酸枣林有两户半人家,是我外爷家和邻居三林家,还有最南边的河南人贾老汉是一个独人而且是四类分子,据说是从河南偷跑来的地主,只能算半户人家。酸枣林往南一里半地,是菜市(据说解放前那里卖菜,我一直怀疑这个说法,这深山老林的,卖菜卖给谁去呀?)有两户人家四川人贵生家,我们家的老乡丹凤人选民家。从我外爷家出门过了酸枣河就是龙湾山,山也不是很高,感觉有200米左右,可是山很陡,它就像一面墙一样阻隔着我们到学校的眺望。每天上山走那两个半大"之"字时,我从来不说话,只是喘,没有开始或者到顶的感觉,只是感觉自己像纺车上的纺锤,在来回移动。没有轻盈,只有放大了的呼吸声,在山谷里似乎都有回声。 龙湾顶是"龙湾婆"家,龙湾婆是我们家的孩子对这户人家的称呼,村里人把她家叫玉杰家,或者叫龙湾老婆家。这户人家姓寇,老夫妻两有三个孩子,大的是娃子(男孩)官名叫玉杰乳名叫大女,老二是女子乳名叫惹娃好象没有官名,老三是还是娃子官名叫玉龙乳名叫秃娃。龙湾婆家门前是颗大槐树,那树,我在山根底下的酸枣河边天天眺望,因为龙湾婆对我们一家这些城里娃特别好,每次去了不是给红塘荷包蛋,就是烧苞谷。那个年月不知怎么我成天老觉得想吃东西,尤其是像吃包谷臻以外的任何东西,一天两顿的包谷臻(还没有任何菜来就)真把我吃毛了。 龙湾的南边还有家人,叫李北斗家。陕西渭北的农村,那年月是不直接称呼一家之主的名字的,像"龙湾婆"家的男主人叫寇什么,到现在老人老去快20年了我都不知道。我们称呼他家叫龙湾婆,是敬仰,村里人叫他们为大女家或者玉杰家,那是惯例。可是李北斗家例外,当时他是四类分子,而且据说是逃匿到深山的前白公馆美蒋特务。所以对他必须直呼其名,大人娃都可以这样。李北斗是不是美蒋特务我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可是当年他拿着中学俄语课本,放声朗读,我却亲眼所见。而且改革开放之后,他在乡镇中学教了很多年英语却是事实,反正他是个不寻常的人物。李北斗有四个娃子,五个女子,男孩依次叫广粮、征粮、加粮和有粮,女孩依次叫花娃、堇娃、芝娃、荽娃和茉娃。他家的日子熬煎,那时人也不威武。可是风水轮流转,这20来年,整个木瓜沟几乎就是人家李家的时世,弟兄几个轮着当村里的头头,加粮是我的同学,日子过的也整端,去年他儿子竟然考到省城来上大学,而且是正而八经的二本,老天这可是这个有着快30户人家的小山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呀,难怪从来没有电话联系的我的老同学要主动给我打这个电话呀,我可以听出他的那份自豪,因为我们在一起上学时,他真是太屈辱了。 龙湾还有半户人家叫黑蛋,是个老光棍,一个独人,住在李北斗家西头。他是加粮的干大(干爸)。也死了有20年了,就是加粮弟兄们给他送的终,当年他是五保户,而且根正苗红,是土生土长的木瓜沟的人。 走过了龙湾,我们还要爬一个缓坡子山,然后下山,再在山地田间走上一蹦子就到郑家河村(当时是大队所在地)的小学了。单趟有七八里地吧。 回来时,一到龙湾大槐树下,我们就要像对面喊,我是想山脚下的酸枣林喊,叫我妈赶紧做饭。建民是向对面的木瓜沟村里喊。那时我们的嗓门真大,而且山民有山民的吆喝方法,传播有效而且精准。所以,我很早就知道山里人"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娱乐基本靠手(敲打物什和农具而歌唱、舞蹈)"的道理。[FS:PAGE] 当然在龙湾大槐树大喊大叫也有等着叫吃红塘荷包蛋的想法,可是那样的好事也不是想等就能等来的,一年也不能有几次呀。下山时的孩子是鸟,是燕子,是快乐的蜻蜓。唱着嚷着,跳着飞着。还没带到最后一个"之"字的拐点,我外爷家的"花子"(狗)就撒着欢儿迎上山来,一天的学习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我和花子的自由活动时间。 龙湾多少次地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可是后来出山回城上小学了,回去的越来越少,那时一直想工作后给龙湾[婆买点心吃,表孝心,证明自己有良心,可是刚参加工作,一直很窘迫,也是自己忘恩负义,老人连一块我买的点心也没吃上就走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敢到老人的坟上去。再回来,龙湾、菜市、酸枣林的人家都搬到木瓜沟到酸枣林的西坡上住家了,龙湾就没有人烟了,不知哪一年大槐树也倒了。 仔细算算,我在木瓜沟住过的日子满打满算,加零补散,也没有超过三年。可是那是我最快乐的童年时代,所以木瓜沟的印记在我的精神深处,永远也挥之不去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54 , Processed in 0.07720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