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黑·白——摄影专业黑白暗房作品展

2009-3-18 12:03| 发布者: | 查看: 700| 评论: 0|原作者: 林 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诱惑的世界。然而在纪念摄影术诞生170周年的今天,我们隆重推出这样一个摄影专业学生手工制作的黑白摄影展,不仅仅是为了纪念170年前摄影术发明人达盖尔的黑白创造,或者说也不是刻意追求哗众取宠的时髦效应——其实所有色彩的终极就是黑白两色,顾城诗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说出的也正是黑白两极的魔力。尤其是通过暗房的手工制作过程,享受一种回归自然的淳朴乐趣,探索黑白之间的无穷魅力,其中的人文与艺术的陶冶空间,也是如今的数码摄影快餐所无法取代的。

所以,指导教师周明在辛勤的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家收获了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季节,也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觉快乐!

 




 

下面这段文字,则是我的研究生陈宇捷对黑白摄影和暗房空间的独特理解——

上一学期特意随本科生们去修黑白暗房课,大半原因正是为了让家里那些晦涩不明的旧底片经我之手重现本来面目。当四十年前手持《毛主席语录》的舅舅在水槽里渐渐显影并与我对视时,红灯下的我着实感到一阵欣喜的恍惚。(写完这句话后仅仅一周,久病的舅舅终因脏器衰竭离世。我连夜乘车赶到郑州,见他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那个曾在“天下第二泉”边孜孜求学、在太湖畔执扇留影的翩翩青年,如今已是天人永隔。照片成了缓和心痛的首选麻醉剂,得以“隔着一生看你的样子”——这又远又近的悲伤距离。)

 

 


 
“按下快门的刹那即属于过去——过去即属于黑白——黑白即属于胶片”,这种冥顽不灵的诡辩认知准则,令我对黑白照片的感觉成了复杂又矛盾的化合物:偏执地认为只有它们能代表“曾经”,意味着“有内涵、富底蕴、积淀深厚”,与“人应该活在当下”的生存态度频频冲撞。
 



 

眼睁睁看胶片风头渐远,转念想,黑白胶片的角色是否已向“守望者”过渡?摄影发明以来,它独领了大半的光辉岁月,今日即便体能比不上新生代,却威望魅力依旧。物以稀为贵,老爷车、老宅院、老红木家具哪一样不是被慧眼又多金的主子养着供着赏着?历史遗产也好,文化标本也好,经得起时间淬炼的照片会连同那些事、那些人一起,活在代代相传的记忆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4:31 , Processed in 0.06976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