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我见到不少所谓"2008年视觉年鉴"之类的出版物,能肩负起"详实,公允,有个性"的几乎没有,"有一定的权威性"的似乎更不存在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出品编辑出版机构都受自身站位、眼界、能影响的范围、以及顾及的自身利益的限制,而没有大的突破。
"小巩读书" 一部中国的图片编年史 ----评《CFP2008》
"金镜头"在白沟评奖的前夜,评委被拉到一个露天温泉泡澡。齐洁爽和柴继军在讨论摄影,说到这本书,齐评价不错,柴说在798开画廊的那日松说这书能卖。我就插了句话,向小柴讨要。回西安后上班第一天,就收到了这个小而厚的砖头书,翻了翻挺喜欢。 这本书有两个优点。一是印刷质量较好。二是因为图片来源广泛,而有一定的权威性。 对于以视觉信息为主的年鉴类画册来说,印刷质量很重要。这如同以文字信息为主的出版物,文本质量很重要一样,这点很好理解。可是说《CFP2008》因为图片来源广泛,而很有权威性是什么意思呢?因为CFP是一个经营有年的图片市场化机构,从最初的PHOTO COME 到后来持续了好几年的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再到现在的视觉中国,变化得有些没有轨迹和规律可寻,可是有一点业界人士还是很认可的,就是市场一直做得不错,签约摄影师队伍一直在壮大,而且质量稳定。因为摄影师来自方方面面,而且思维迥异,可是CFP的图片编辑(选择、标准化改造、规范输出)的理念却是最现代的,与世界上一切大图片社几无二致,所以,称《CFP2008》为一部中国的图片编年史,应该不算过分,因为它详实,公允,有个性。 到现在为止,我见到不少所谓"2008年视觉年鉴"之类的出版物,能肩负起"详实,公允,有个性"的几乎没有,"有一定的权威性"的似乎更不存在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出品编辑出版机构都受自身站位、眼界、能影响的范围、以及顾及的自身利益的限制,而没有大的突破。这已经是好几年的感觉了,并没有因为中国2008的大事叠出,而有丝毫的改变。《CFP2008》作为当下CFP视觉中国的公司化"产品",当然不可能不顾及"自身利益的限制",但是它多少有一些"破茧"之功,不像其他那些完全私利化的出品那样而自说自话,这是我的肯定。 我对它的批评是两点。一是每幅作品不直接标注作者姓名,而是在最后的索引页中出现作者姓名的做法,我不认同,而且觉得有些图片公司的行业的"小家子气",要是我编,就是每页出作者姓名,最后还要索引页,大大方方而且尊重作者。另一个就是个别作者的图片选用过多,而且又没有特别硬的必须多的道理。年鉴类的东西其实是公器,应该不偏颇不倚重。这样突出个别摄影师其实就是偏倚,就是对更多的摄影师入选的伤害,我不赞成。 其实,一个系列化的出版物要形成气候,要依赖年复一年的重复。而对于中国的公司化出品,这种重复最难。所以希望它能坚持。
全部图片:http://www.chinafotopress.com/images/yearof2008/cfp.html 相关报道: (798宽敞的展厅中,CFP为观众带来了最新的年度照片精选,不仅包括新闻类,体育类,娱乐类等等几大类,还有众多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一进入展厅,那一幅幅巨幅、真实,来自日常生活的图片挂在雪白色的隔板墙壁上,在798车间感觉极强的大厅中,呈现出了定格的永恒,更带有一种对于社会,对于历史的回顾与记忆。与其他展览的风格完全迥异的CFP瞬间摄影展,更多地给人们一种真实,并唤起一种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展现,更是一种追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36 , Processed in 0.07037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