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偷闲去了一次深圳,看了大名鼎鼎的大芬油画村,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又联想到了主旋律,便有了下面的这些文字。
据介绍,大芬村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共有村民3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1万多人。改革开放以前,村民只依靠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进行油画的收集和转销,同时招募学生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的订单,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由黄江和黄江的学生在大芬村形成的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一条龙的体系,于是便产生了“大芬油画村”的雏形。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师或画工纷纷在大芬村安营扎寨,在黄江之外,又出现了两家规模较大专门经营油画收购和外销的画商,而每个画商的周围都聚集了一批专门为其供货的画工。“大芬油画村”的规模一年一年的扩大,名声也一年一年的提高。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大芬油画村”。
大芬油画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固然是气势不凡。整体的包装和分类加工的模式,巍然成为一道不俗的风景。然而让人不太明白的是,高楼上赫然在目的“让艺术进入千家万户”(上图),究竟是让什么样的“艺术”(或者究竟还是不是艺术)进入千家万户。这是其一。还有,村口的大芬美术馆,一个“深大、大芬青年艺术联展”即将开幕,标题却是和大芬油画村的风格格格不入的“青春理想·艺术相伴”——分明又是一句经典的主旋
律口号(下图)。
联想到村里的女画师一面照看小店,一面对着一张巴掌大的彩色照片模拟岳敏君的油画(上图),反差之大,让人哑然失笑。更有意思的是,大芬美术馆是由刘大为题词,而刚刚当选中国美协主席的刘大为恰好近日在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在接受记者的访谈中,他解释自己所代表的官方主流和当代艺术的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以宽松的态度来关注,现在不是要管,这不是现在对待艺术方式的办法,但我们提倡主旋律。”
看看,主旋律又来了!刘大为还说,当代艺术也有不够“健康向上”的——言下之意,他所代表的主旋律,就是以“健康向上”为标志的?突然间想起台湾文人王鼎钧在论述乡土文学时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我说文学作品的价值还是要看它含有多大的艺术成分,单单强调意识如何正确,题材如何真实,无法说服读者大众,五十年代的反共文学殷鉴不远。”他还接着说:“……如果完全依附一时政策,政策成功了,作品固然报废(因为已经无用武之地,我注),政策失败了,作品也殉葬(中国艺术有多少这样的炮灰,不用多说,我注)。”所以说,与其跟着主旋律走,还不如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实实在在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创造一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作品,才不会被主旋律耍弄。人生苦短,何苦要去充当主旋律的炮灰?
由此还想到,与其让大芬油画村的“艺术品”进入千家万户,还不如选择一些中国本土摄影家的限量版本作为收藏(当然千万别去收藏历届中国各个级别主旋律摄影比赛的金奖、银奖作品),在相近的价格空间,可能更能体现艺术品进入千家万户的本真。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至于让我心烦的主旋律这次又是自己找上门来,让我不得不又饶舌了一番,请各位见谅了。
![]() ![]()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4:38 , Processed in 0.07086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