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是很脆弱的。闭起你的眼睛,用手指挤压一下眼睛然后松开。当你睁开眼睛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充满了各种图案的斑点,而非完全真实的,从而产生一种幻象。我们将视觉看成是一个窗户,因此我们很少真的用心灵去观看,就像史蒂芬·肖尔曾经谈论过的。但是实际上错了:视觉是对世界的确认——空间,位置,甚至还有时间。如果一旦被剥夺,我们会不知所措,无法限定自己。

在柯卡雷恩的TILA系列中,存在着一种纯粹恐怖的瞬间,视觉失去了它的确定性。柯卡雷恩并没有使用“恐怖”这个词汇,因为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的,或者说是借助摄影看到的,就像是一个光线的捉迷藏的游戏。从一开始就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对于这位芬兰摄影师来说,这位被称之为赫尔辛基学校的成员,给这一系列作品起的标题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TILA在芬兰语中有许多含义,从“空间”到“位置”,还有“心灵的状态”。因此这也意味着徘徊于给与或获得之间,介于内在的和外部的预言之间。

柯卡雷恩制造这样一种视觉样式的方法,就是拍摄一些建筑的内部,比如房间,门道,窗户等,经常部分是焦点虚化的,然后加入一些彩色的圆形,或者是一些更大的长方形区域,从而让最初的图像成为模糊状态。在一些画面中,柯卡雷恩将视觉方式直接和空间相关联,仅仅拍摄一些复杂的门道和窗户的构成。另外,他还强调一种几何形态的阴影。和上个世纪50年代仅仅构成模棱两可的抽象状态不同的是,柯卡雷恩的兴趣更多地在于观看的现象学上,让照相机扮演一种视觉阐释的角色。这样一种非符号化的摄影自我意识的标志,让柯卡雷恩的作品具有了更多意味的当代性。

一旦当人们进入他的画面,就会意识到这一主题的复杂性,就像他们自己在玩弄这些图像。TILA变成了一种社会的空间,伴随着彩色点的介入转换成稍微不同的角色。这些彩色点在深色的阴影中呈现出刻板的亮点。它们赋予二维的空间以三维的特征,使观看的方式变得更为强烈。它们暗示了一种认知能力的限制:观看与理解不是等同的,只是先行一步而已,从而作为一种欲望的形式存在。柯卡雷恩同时也将照相机变成了一种追逐欲望的工具,不管是懒散停顿的,还是稍纵即逝的。

于是,欲望和需求就这样被摄影家以高雅的方式唤起了。我们的视觉渴望光线、色彩、形态等等,就像摄影家约瑟夫·朱伯特(Joseph Joubert)曾经写道的:“没有光线就没有空间。”但是这样的渴望很容易让我们受伤害,因为其中隐藏着恐怖。彩色的斑点提醒我们,任何瞬间都是掩藏在背后的,可以带出整个世界,于是光线也有可能变成黑暗。

以上的文字主要翻译自一位名为莱尔·雷克斯(Lyle Rexer)的评论家的短评,然而翻译完了,我自己也还有一点不知所云的感觉。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柯卡雷恩的作品是在挑战我们的视觉承受能力,甚至心理承受能力。至于挑战的结果如何,请各位朋友自己去体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