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国人不可忘却的外国摄影师汤姆逊

2009-7-2 15:49| 发布者:| 查看:693| 评论:0

当汤姆逊从照相房间出来后再次环顾外屋的画师,在角落里有一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长20岁的老者,他是一个在象牙上作画的缩微画师,但他每天也就工作不超过两三个小时,其余时间在吸食鸦片和午休。 看到周围这些索然无味的环境,很难想象他们能够画出如此精致和美丽的缩微肖像。他们的画像主要是根据顾客的照片而作,每当顾客需要一幅缩微画像时,他们就会在顾客的照片上罩住一个带方格的玻璃,把照片分割成不同的方块,然后用铅笔在象牙上画草图,然后再根据照片内容填充。同样的方法也用在画大幅的油画肖像上,但这样的油画的不是特别精确--因为一般是几个画师合作完成一幅画,技艺高超的画师画头部,次等的画师画手部,学徒画服饰和珠宝。绘制一幅18X12英寸的画像大约需要30先令,对经常光顾港口的外国海员来说,为他们的朋友或先人画像带回国内,是一份不错的纪念品。


中国人不可忘却的外国摄影师

    广州老妪 1868-1870年汤姆逊年虽然是在大街上拍摄的这位老妪,但照片很像一个照相馆的作品。关于这位老妪和他的丈夫,汤姆逊在照片说明中写道:他们的儿子和孙子已经支撑起了这个家庭,但这位老妪仍然忙着家务。她针线活很熟练,在别人病倒时是个很好的护士。她的头发已经变细和发白了,但她每天都精心地梳理和呵护它。汤姆逊独特的拍摄视角,和老妪独特的姿势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从汤姆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脱胎于早期画楼的照相馆,但还保留了画楼的很多业务,这是和早期摄影技术的发展必然相关的,因为那时没有放大技术,没有彩色技术,而国外市场对大的彩色肖像仍然有巨大的需求,加上中国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因此,画像和摄影并存成为早期中国的照相馆一大特色,汤姆逊的那张正在画像的画师的照片也为我们考证早期中国的摄影发展提供了影像实证。

    和香港早期繁荣的商业摄影相比,在当时作为大清都城的北京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北京最早出现的中国人的商业摄影是成立于1879年的丰泰照相馆,由辽宁法库人任庆泰(字景丰)创办,这之前,虽然1860年英国战地摄影师菲利斯·比托拍摄了大量北京的照片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但1860到1879近二十年间的中国人的摄影实践鲜有记录,而约翰·汤姆逊在1899年出版的《镜头前的中国》(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一书中的有关描述为我们研究北京的早期摄影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根据约翰逊的记载,到1871年,至少两位北京人在进行摄影实践活动。一位是王先生,陪同约翰逊去了西郊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拍摄,王先生是当时北京工部的一位高官;另外一位叫杨方(音译),他是一名当铺的老板,早年在上海接受的教育,也学会了很多时髦的知识和西化的生活方式,很愿意和北京的外国人交朋友。杨先生邀请汤姆逊到家里做客,汤姆逊发现杨先生在家里建立了一个摄影室,自己动手配制药液,为家人拍摄了大量肖像照片,挂在自家的墙壁上。杨方还和汤姆逊交流了摄影的心得。虽然在汤姆逊的眼里,王先生和杨方还属于业余摄影师,但说明在当时的大清禁地,在皇室还没有接受摄影术的情况下,摄影术已经上流社会和民间生根发芽,开始发展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5:23 , Processed in 0.07426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