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民的广泛友好和同情 翻看西方摄影师早期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大部分人是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对中国人充满了敌意和曲解。因此,小脚女人、乞丐等社会的阴暗面成为摄影师拍摄的主题,拍摄的人物大都神情木讷、呆板。但而当我审视汤姆逊拍摄的中国照片时,我看到的则是更多的中国人的笑脸,看到了更多的放松的中国人。 当汤姆逊来到中国时,虽然他也身感清政府的腐败,觉得"改革应当是政府本身的改革"(《镜头前的旧中国》,第五页,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7月),而对中国人民,汤姆逊用切身体会说道:"我在中国的感受是:中国人相当诚恳、好客。我相信任何一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能使对方理解的外国人,在中国的大部分旅途中不会遇到什么敌意的对待"。可以看出,汤姆森对中国人民的态度是友善的,对中国人民是同情心的,这种思想感情也表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北京正在梳妆的满族女子1871-1872年在杨方先生家里,汤姆逊拍摄了满族女子梳妆的详细过程。整理头发也许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常需要仆人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很多人使用假头髻和假发,但不用染发剂。”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情和平和,也应当是汤姆逊人道主义情怀在拍摄时一个典型体现。照片中不论是温情的女主人,还是笃厚的侍女或者无邪的孩童,都带给我们一种阳光的温暖,让我们暂时忘掉了当时正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和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 纵观汤姆逊拍摄的中国照片,虽然他也拍摄了达官贵人,风景名胜,但他更多是拍摄了大量普通人的生活和街头小景。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悠闲的市民小姐,也看到了街边正在享受午餐的"苦力",还有正沉浸在欣赏"西洋景"的孩子们。可以说,在汤姆逊镜头下,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大清帝国臣民纯朴、美好的一个侧面,这样的影像不论在早期外国摄影师还是中国照相馆的拍摄中都是很少见的。这张旗人女子梳头的照片中,端坐的小姐自然、放松,面带微笑,旁边站立的丫环面容敦厚,神情专注,而一侧的孩童天真无邪,直到今天,这张照片依然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汤姆逊曾说,他在中国的经历是"愉快"的,在他的游记中,我们也可以充分感受到汤姆逊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一种博爱的心态。在西方,汤姆逊曾经因为他对中国地形学和民族志学的记录而赢得了"中国汤姆逊"的绰号,今天,回望汤姆逊镜头下的美丽中国,我们也应该亲切地称他为"中国的汤姆逊"。正像汤姆逊回到伦敦关注当地百姓疾苦而赢得"街头摄影家"的赞誉一样,他的这种博爱不是一种狭隘的民族偏好,是他对人类普遍的同情心使然,因此,我们更应当称呼他为"人类的汤姆逊"! 1898年,汤姆逊在他最后一部关于中国的出版物《镜头前的中国》第一章结束时曾说:"我希望中国能够尽快从他毫无生气的现状中觉醒"。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他的作品第一次返回家乡之际,他善良的愿望也正在这里变成现实!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23:01 , Processed in 0.22517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