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拖鞋给我发来一组“低俗小说”,很有情致。读后有了一些想法,回信询问是否可以用在我的博客上。得到允许后,也就有了下面的一些文字——
很难将这些作品做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做一些论证。比如其一就是关于私摄影的话题:其实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做了“私摄影”的尝试。从《艾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文学家与诗人刘易斯•卡洛尔拍摄的少女肖像开始,那些洛丽塔式的裸体少女形象,透露出摄影家本人内心的隐秘与欲望;法国私摄影的先锋雅克—亨利•拉蒂格曾拍摄了年轻美貌的妻子坐在马桶上等家庭私密照片,让人们窥视到罕见的法国上层中产女性的种种风情,这些女人们只有在他的镜头前能够如此自在、自如,甚至放肆,这也是早期私摄影的开始。 中国当代的私摄影如何定义,则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主要将镜头聚焦于私人的空间和个人的身体。这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私摄影的特征,从而让人有种偷窥的欲望,比如慕容拖鞋的这组“低俗小说”,就是私人空间和个人身体的交错登场,在如同电影镜头般切换的过程中,带来一次释放的快感。这些私人空间往往带有神秘的暗示,在华丽的氛围营造中往往藏有情欲的指向,从而和看似情景跨越很大的个人身体之间,构成了若即若离的联系。而身体的展示却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构成了在空间中自如跳跃的可能,引发更多预料不到的联想。这样一些,这部“低俗小说”就有了愉快的阅读可能,而且其指向的多义性,可以生发出不同的联想空间,满足多层面的视觉追求。
另一个方面的论证则是“情色摄影”。而“情色摄影”则是一个更难界定的词汇,或者说是一个不得已的挪用。如果换一个说法,比如“色情摄影”似乎更容易理解——但是恐怕难以被今日中国之主流所认可。 我们不妨先进入网络的维基百科,比较一下两者的定义。先说色情:“色情是指以引起性兴奋为目的,而展示或描述人类身体或人类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它与情色的概念类似,但仍有区别。”百科上戛然而止,并没有论及两者的区别何在。那么再来看情色:“情色是具有性意味的描绘,跟色情的主要差异在于情色未必是以引起官能刺激为目的,有时是以性来表达一些概念如哲学、艺术的概念,或借助描写与性相关的内容反映社会等,色情则以刺激受众的性欲为主要目的,但两者的界线往往很模糊。”有区别,但还是“很模糊”。的确,两者在维基百科上,如果转向英文的解释,那么就会发现都指向同一个词“erotic”。 其实,erotic在西方艺术家和社会学家的认识中,也有着很复杂的含义。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现代生活与艺术观念的理解,“erotic”的概念逐渐变得更为中性化,甚至有一些肯定的积极意义在其中。举个简单的例子,著名的《美国摄影》杂志在1993年就出版过一个特辑,主题就是“什么是情色(色情)?”(What is Erotic?),并收录了著名摄影家与“erotic”有关的数十幅经典之作。在这些作品中,有些就我们的习惯看来,完全是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作品,而很大一部分可能就难以被中国读者所接受,强烈的视觉刺激难免有我们所认为的“色情”之嫌疑。
那么回过头来看慕容拖鞋的视觉语言,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明显的倾向:他的情色是和身体相关,更多地是和女性的身体相关,或者说,和年轻的女性身体相关。然而在本质上,作品又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展现出女性心理在当代社会的特殊价值。我们在阅读她们的肢体语言的同时,看到的是女性利用身体的力量,展开了她们对现实的迷惘、疑惑、愤懑、甚至是批评的态度。尤其是慕容拖鞋的荒诞不经、试图突破传统的观念约束,将人类的内心需求尤其是对于性的力量的释放的可能,推向尽可能宽泛的极致程度。[FS:PAGE] 我们退一步说:情色是具有性意味的描绘,跟色情的主要差异在于情色未必是以引起官能刺激为目的,有时是以性来表达一些概念如哲学、艺术的概念,或借助描写与性相关的内容反映社会等。慕容拖鞋曾这样表述:“我现在最想干的恰恰是摄影可以干的,他没有给我羁绊。电影是一点点折磨你死,而摄影很直接,一枪干掉,真的很爽。……摄影表达了用其他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具体到时态,我也无法去破解。”时空的碰撞留下的痕迹,成就了慕容拖鞋独到的哲学观念。然而对于情色来说,他之所以给观众带来更为放松的时空感,也是基于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身体本身仅仅就是一个容器而已——当然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容器。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是否属于私摄影,或者情色还是色情,这已经不太重要,而且我发现已经说得太多了。慕容拖鞋已经有过这样的表述:“让我有飞翔的感觉,一种依靠、迷恋、消亡、快乐。”其实在中国觉醒的私人空间和性意识,早应该有了这样的一种探索的空间——不管你是否愿意面对!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9:20 , Processed in 0.07218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