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美国快照艺术(上)

2009-8-3 15:08| 发布者: | 查看: 707| 评论: 0|原作者: 林 路

这是一个展览和一本画册,展现的是美国快照的历史,从1888年到1978年。国家艺术画廊的管理者萨拉·格力诺在画册的前言中说:早在1902年,查尔斯·泰勒(Charles M. Taylor)写过一本书,题目是《为什么我的照片很差》,目的是想通过他的研究,让富有抱负的初学者,能够避免对摄影发生兴趣时所可能避免的大部分错误。他认为摄影也应该和其他类似的艺术一样,需要坚韧不拔的过程,不要以为在短时间里的大量拍摄,既不需要体力也不需要研究就可以成为大师。他怂恿爱好者参加摄影俱乐部,让商业摄影师进行严格的训练。在书中阐述“好的”和“差的”照片时,他描述了爱好者最为典型的“错误”,诸如重复曝光,粗糙的剪裁构图,焦点不实,地平线倾斜,或者让拍摄者的阴影出现在画面中等等。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要避免肖像的模糊,最好让头部稳定;要避免拍摄者的投影进入画面,最好是在中午时分拍摄等等。当然他很赞赏原创的快照,认为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并非是唾手可得的。他告诫初学者最好不要拍摄稍纵即逝的画面,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研究现场,难以达到完美的结果

 

 

 


 
 

根据这样的一个刻板的药方,泰勒的“好”照片是:并非出乎意料的,不是呆板和枯燥乏味的。然而过不了多久,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快照样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趣味。同时,一些摄影家如安德烈·柯特兹、亨利·卡蒂尔—布列松,或者马丁·穆卡西的拍摄灵感深深受到了随意性快照的影响。再后来的一些艺术家如莉赛特·莫多尔、罗伯特·弗兰克、李·弗里德兰德,或者盖里·维诺格兰德更自由地利用了泰勒的“错误”,包括模糊和不完整的构图、地平线的倾斜、并且将自己的投影出现在画面中。



 


 
 


 
 
 

这样的拍摄风格是热衷于捕捉飞速流逝的生活,同样拥抱瞬间的摄影。有些人采用了盲拍的手法,并不通过取景器来构图。他们的做法不仅仅暗示对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体验的珍爱,让照片呈现出一种更为真实的感觉,同时还对现代生活和现代摄影的偶然性特征大加赞扬。为了证明这样一类快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样一种看似平庸和麻木的风格在60年代和70年代走向了极端。更有甚者如当代摄影家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或者杰夫·沃尔等不仅对快照赞赏有加,甚至让他们精心营造和构思的画面呈现出快照的风格。

由于快照很快就渗透到20世纪的摄影中,快照的语言也就有了全球化的媒介特性。快照(snapshot)这个词汇源于打猎,同时也涉及几乎不瞄准的迅速射击,最早运用于摄影则是在1890年代,并且是由柯达相机所倡导的。后来20世纪中期的一些摄影家如莫多尔或弗兰克,不说“完成”或者“曝光”照片,而是说已经“射击(shot)”。莫多尔要求她的学生“凭借本能射击”。其实更早一些时候,沃克·伊文思在地铁中偷偷摸摸地拍摄时,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潜行,就像是打猎。然后满载而归。”

其实在100多年的摄影史中,快照更多地来自未经训练的爱好者,他们的目的只是想记录一些个人的历史,然而这些画面却对关于媒介的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包括本体论、历史观以及在20世纪文化中所占的位置。罗兰·巴特也对快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且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知面(studium)——属于文化的、语言学的和政治上对照片的阐释,还有刺点(punctum)——涉及高度私人化的细节,从而建立了观众和照片之间的关联。其他学者在这样方面都有许多不同角度的探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7:07 , Processed in 0.35887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