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大理归来话摄影之——扫街篇

2009-8-14 15:32| 发布者: | 查看: 582| 评论: 0|原作者: 林 路

大理的风情迷人,大理的气候温情,一路扫街也是一种享受。这里先将在这次摄影节中的一次会议稍加涉及——由人民摄影报举办的新闻摄影高峰论坛。

 

论坛整整一天,让我充分领略了中国新闻摄影的现状,也留下颇多感慨。《东方早报》的常河问我为什么不发言,我说大家争先恐后,还轮得到我?各种思想和观念的碰撞,的确很有意思。但是中国新闻摄影的痼疾不除,所有的讨论很可能最终沦为空谈。

 

 

 
 
比如一位党报的老总谈到了新闻摄影的主体回归,立马受到了另一位党报的老总孙京涛的质疑:新闻摄影的主体位置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何来回归?真的是一语中的。在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也就谈不上新闻摄影的主体位置。新闻摄影始终只是奴仆,死命为宣传服务。你一个老总再有想法再有创意,也不过更好地尽到了奉承拍马的一份心意而已。有人哀叹总有一天报纸会死亡,会被网络等媒体夺去饭碗。然而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报纸不会死亡,尤其是党报更不会死亡——道理很简单,中国共产党在日益壮大,人数在不断增加,我们的党会看着担当如此重要作用的党报死亡吗?纳税人的钱足够支撑的了,党报死亡之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下为王文澜、曾璜、鲍昆和贺延光在会议结束时的交谈)
 
 
 
 
 
会议结束前,王文澜的一段话倒十分有趣,他比较了自己和在场的贺延光的不同——他说贺延光是节奏快,自己节奏慢;贺延光是直,他是曲;贺延光是实,他是虚;贺延光是敢于斗争,他是善于斗争……然而不管怎么斗争,和谁斗争,在中国新闻摄影界,你永远不可能是胜利者——除非有一天……
 
 
 
 
接下来是大理扫街的画面,其中一张最有意思(上图):在大理三塔,一位将军摄影家创作热情颇高,后面跟着三位随从,提着器材一路走来——想当年安塞尔·亚当斯成名时,恐怕也没有这般风光?这可是中国摄影的特色?那天在酒吧说起,《中国摄影报》的主编曾星明先生向顾铮解释说:这就是中国摄影的多元化嘛。的确,摄影在中国玩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我突然想起了作家王蒙去年说过的一段话:“到处是垃圾,也是文坛小康繁荣的表现。作品多了,垃圾自然会多,十七年文学中,我们总共才出了二百多部小说,现在每年都有七百到一千部小说亮相,如果按照百分之六十来计算,垃圾当然会很多。”这样一想,心也平了。王蒙说“垃圾书多也是中国文坛繁荣的表现”,那么垃圾摄影多,自然也是中国摄影的繁荣?只是千万不要将垃圾当宝贝才是!
 
 
摄影节的海报到处粘不住(上),人体彩绘拍摄现场人潮如涌,连警卫和保安也拿着手机狂拍(下两图)
摄影的繁荣可见一斑
下为大理开海节的几幅画面——
 
 
 
 
 
下为大理三塔前的世俗景观——
 
 
大理的美女真是亮丽——
 
 
 
 
 
大理自然也有牛人——
顾铮戴上了安哥的帽子,就上自己的胡子,你说牛不牛?
南涧跳菜的老板,也是一牛——
有幸在下关艺术家薛建华的茶室饮茶,浏览满屋普洱老茶,一扫白天看展览的郁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7:23 , Processed in 0.07016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