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专家谈照片收藏

2009-8-25 10:36| 发布者:| 查看:698| 评论:0

关于照片收藏,我们此前也发布了一些相关文章,本文是对国内一位资深影像收藏家的采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实用建议。

    前不久有个对我国中小学生理想的调查,排在第一名的是企业家,第二名是歌星影星,在这个连小孩子的梦想都日趋务实的时代,已经是成功企业家的朱勇有一个单纯的梦想:我想当一个收藏家。


专家谈照片收藏
朱勇

  朱勇,40出头,爱好摄影,迷恋影像,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可口儿。摄影画册来了都不舍得翻,要等晚上洗完澡在床上美美的看。从原来狂买摄影器材到现在狂买摄影作品和摄影画册,朱勇走过了一条与很多摄影人都不同的道路。

  藏品数量:1千多件

  最重要的藏品:吕楠《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已在影像收藏上的投入:1千多万人民币

  1、收和藏

  作为中国影像收藏规模最大的收藏者,在谈自己之前,朱勇要先说说对中国图片市场的看法,要先把收和藏弄清楚。

专家谈照片收藏
朱勇藏品:张新民作品《深圳8.10股潮,1992年》

  “先说收和藏。对中国图片市场,很多人都有误解。前几年好像热了,但完全是新兴市场,乱的:

  一、作品不够,按收藏作品标准,值得收藏的不多。自有摄影以来,中国的创作者还没有市场观念,真正的自由摄影人没有,都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应景。摄影也长期被作为宣传等工具。摄影人站的位置太低,没有使命感,多数为了完成当时的任务。但现在摄影市场的启动对以后摄影的创作是很好地推动,我认为我国摄影市场的真正的繁荣要在5-10年之后。好东西还在创作过程中。有些好作品也在挖掘过程中。2005、2006年是分界点,以前是挖掘整理,以后是创作。不要期待现在市场就好,没作品市场就不会好。

  二、影像市场出现在我国经济比较繁荣的时候,利益的驱动决定市场走向。但真正的好作品是去利润化的。所以,要决定一下收和藏的问题。收就意味着要出,买进就为卖出,这些人在等待升值,利益驱动造成市场繁荣;另一类人是藏,不卖,一般有收藏的主题方向。真正藏的人不出,通过藏,逐步建立完成自己的主体,通过藏,借鉴学习,也通过藏来证明一些观念或自己的看法。

  三、我国影像市场标准建立的问题。收藏品制作水平,签名、防伪、用纸、尺寸、制作工艺等各方面都有待一个标准,这是我们这些在这个市场中的人要去做的。甚至违规后如何处罚,兵不斩不齐,看谁是第一个在市场上被惩罚的,提供作品的不规范不自律,收和藏的人投入就有顾虑。是否能有影像收藏的第三方机构出现,鉴定、备案、数据库建立。”

  2、只藏不出

  介绍一下藏品,数量、种类、最重要的藏品。

  “有上千件,这么说吧,某本重要的大型画册,里面1/3以上的作品我都有,中国重要的摄影家的作品也都有。最重要的是吕南的“四季”。我的收藏方向是那些记录中国人,人的生活状态的影像。”

专家谈照片收藏
朱勇藏品:任曙林作品《八十年代中学生,1983年》

  按刚才的分类,你是收还是藏?

  “我坚持藏,达千余件,一件没出手过。为什么,我想做一个真正藏的样子,我也想对摄影市场作一些贡献,现在好不容易开始了,就要坚持下去。当我收藏的作品都摆在大家面前时,你就会发现里面有暗含的共同的东西——就是人的生存状态。我也不投机、也不忽悠作品。默默做就是对影像市场好。”

  一件作品,你凭什么决定收不收?

  “我注意人的神情。人独处的时间是最长的,所谓的幸福快乐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这个和物质、环境都没有直接关系。人在生活,什么时候在生的状态、什么时候在活的状态。活的时候好像植物,很安逸,这个状态都差不多,但在为了生的时候状态又会不一样。人其实就这两个状态,就是由一个个生的瞬间、活的瞬间组成的,我收藏的就是能表现出这些的。”

  收藏影像是怎么开始的?

  “最早的收藏是无意识的。看到一些老摄影家逐渐去世,觉得应该保留些什么,就开始付一些钱,让人家签个名,作为纪念品收起来。第一次收藏启发在国外。90年代在日本参加一个电器交流会,人家用照片做装饰,8×10制作精良的日本风光,烘托出一种典雅的艺术氛围。展览会结束,拍卖作品,很多人买,我买了一幅。还有一次,在法国看一个朋友,给他带了瓶好酒,他当时没打开。过了几天,他又邀请我们,说要打开这瓶酒并庆祝一件事,去了才知道,是为了庆祝他终于买到了两幅最喜欢的摄影家的作品。这时我才注意到他家挂着很多照片,并且都有摄影师签名。回来后,我就开始淘一些作品,比如朱宪民的、吕厚民的等都是早期收的作品,挂在家里面。” 3、收藏影像是我分内的事[FS:PAGE]

  王世襄说过收藏不单靠眼力、靠自己爱好,钱财对收藏也十分重要,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让他不收藏字画、玉器、青铜……你的财力怎么样?目前已用在藏品上的投入是多少?收藏过别的吗?

  “按经济实力我也可以收一些其他的,但我不收古玩字画。收藏与年龄有关,我有摄影的情结。年轻时拍不好照片认为相机不好,随着财力增加,相机越来越好,但作品也没上来。一是没时间去拍,再有对影像的认识也不够,理解力、眼力也不成,这时意识到要看别人的作品。既然自己拍不了,那么就欣赏。我有大量的画册,通过看发现真正的好的摄影作品非一日之功,背后勤奋加底蕴很重要。人到中年,财力也有,也没有什么大的投资,为了成全自己,我很坚决地要收藏摄影作品,这里有对作品的爱,对摄影人的尊重。我能欣赏作品,也能切实的帮助一些人。


专家谈照片收藏
朱勇藏品:吕楠作品《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1996—2004)》

  现在的投入有1000多万了。我没有啥,就是成全自己。我觉得收藏影像是我分内的事,我从来没把自己看成是摄影圈外的人,既然不能拍好作品,那就收一些好作品,看好作品。又花不了太多钱。挺好的。”

  收藏的途径有哪些?画廊、拍卖、从摄影师处直接购买?比例大概是什么?

  “从个人手中收的与画廊、拍卖,收藏比例各占一半。随着收的进行,找图片遇到渠道问题。开始是通过熟人约,但往往也是就知道人家的几幅代表作,背后的作品也不知道。这时,798一些画廊的出现让人豁然开朗,有了这样的渠道,几乎所有影像画廊我都买过作品。开始有意识的买。后来又有拍卖,让人感到离作品作者近了,兴奋,这也是我这几年藏的比较多的原因。虽然市场不成熟,但毕竟有个渠道。现在的画廊很多,做很多展览,这个很好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一时的影响比如金融危机就放弃,09年就一场影像拍卖会都没有,很诧异,不对。要本着不要着急、不要急于获利的态度去做。长期坚持下去的肯定能做好。”

  讲讲你在拍卖会上的经历、感受。

  “我特别喜欢去拍卖现场,但现在拍卖的时候,认识我的人会跟着我追,可能会把一些作品炒高。我喜欢举牌的过程,但现在不得不放弃这个乐趣。”

  在书画等拍卖现场,会有买家因价格高而自己财力有限而放弃,有人甚至说自己举牌后,仅拥有那几秒钟也是好的,影像拍卖应该没有这种经历吧?是否每次想买的就一定会买到。

  “对,我不放手,无论多高。因为底价也很低啊。”

  有什么新目标吗?

  “收藏刘香成的作品。”


  4、梦想成为收藏家

  现在你是中国影像收藏规模最大的人,认为自己是影像收藏家吗?

  “当然不是,没自己的看法、理论怎么能说家呢,但那是我的目标。我的梦想要做最好的让人尊重的影像收藏家,不要唯利是图。我只收不卖,除非有比我更喜欢的人,可能会出让一些。但最终这些东西会进博物馆,或捐给某个基金会。”

专家谈照片收藏
朱勇藏品:蒋铎作品《周恩来在1968》

  这有点符合收藏家的定义。收藏家张宗宪为“收藏家”三字下的定义是:“收藏一件东西三天五天,那不是收藏家;收藏二十年三十年,一辈子不卖,死后子孙若不要就捐给博物馆,那才是真正的收藏家。收藏家不以收藏为生。”马未都也说收藏其实是一种终端消费。

  “我的标准就是收藏家,我不是爱好者。我是把这个完全当作消费品的,花出去的钱没想挣回来,在我的财务中这个部分是作为费用支出的。我不研究这个升值了啊,那个价钱又怎样了。”

  影像收藏家的标准是什么?

  “对影像有一定的贡献;在这个领域是个榜样;有理论有看法有一家之言;有一定的收藏规模。”

  最后,想象,40年50年以后,你的大量藏品,它们正在哪呢?

  “可能会在北京的某所大学图书馆里面。这些收藏品会去牛津啊、耶鲁啊,世界各地的大学作收藏作品巡回展,用中国的影像来见证中国的进步;要出一套收藏作品集,把我的收藏感受告诉大家;最后要把所有藏品捐给某个大学或某个机构。这是我隐隐约约的想法。”[FS:PAGE]

  朱勇是一个怀揣着单纯梦想的人,但要梦想成真,路很长,而且这还有赖于一批同样有梦想的人:摄影人、评论家、图片经营者、行业从业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10:21 , Processed in 0.07438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