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1932—1968)出生于前苏联的伊凡洛佛地区 (Ivanova) 里的札佛洛塞镇 (Laovrazhe),父亲是著名诗人亚森尼·塔可夫斯基(Arseniy Tarkovsky),母亲是女演员玛莉亚·伊凡诺夫娜(Maria Vishnyakova)。从小受母亲的教育,并受父亲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阅读果戈理和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1954年高中毕业。在其母亲的鼓励下,曾到西伯利亚进行植物和地质的勘探,从而让他感受到了俄罗斯土地的广袤。回来后进入了莫斯科电影学校,获得文凭并开始拍摄电影。他的首部电影作品《伊万的童年》在196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他曾经经历了两次婚姻,儿子在1970年出生后他又重新开始拍摄电影,并且在1981年独自永久移居意大利。后来的作品还曾获戛纳电影节奖项,但因突发疾病而放弃拍摄,最后去世于巴黎,并根据他的要求葬于巴黎的公墓。 他的朋友描述说:在我1977年莫斯科的婚礼上,塔可夫斯基手上拿着一台波拉相机,他很快乐地摆弄这台新到手的机器。他和电影导演米切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是我的婚礼见证人,根据当地的的习俗,他们为我的婚礼音乐选择了《蓝色的多瑙河》。 安东尼奥尼在那时也拍摄了很多波拉照片,而塔可夫斯基的目的更为明确,就是希望通过照相机留下眼前的一切,于是才选择了迅捷的波拉相机。
这里我们所看到的部分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风格,也就是对稍纵即逝的生活形态的瞬间捕捉,包括风卷流云和瞬间回眸,还有对未来的某种警觉,包括在旅途中看似粗糙的简洁画面。 他的乡村的家距离莫斯科仅仅 在这些画面中展现出俄罗斯多样化的视觉魅力,而且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感受。此后,他在意大利的拍摄风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他将自己的愿望注入到那些树的景观中:“如果在我谈话的瞬间一片叶子掉下来,那就是一个信号,说明妻子和儿子会来到意大利和我在一起。”然而叶子并没有坠落。于是他的影像留下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诗意的感觉,一种为逝去的时光而留下的忧郁情怀。他很希望通过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将自己的享受传递给别人,不管人们真的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也许只是将留住时间的愿望梦想成真,然而一切都显得是一场告别的晚宴。 有评论说:非常独特……照片中构成的光线和色彩也许只有荷兰画家、被誉为用光大师的约翰尼斯·弗米尔(Vermeer)的绘画可与之媲美。这本画册真是一颗货真价实的宝石。 画册中60幅拍摄于1979年到1984年间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画面,那些闪烁着迷人光线的波拉片,泄露了这位导演一生的秘密——静止的画面和他的动感电影同样完美。俄罗斯部分展现了他的乡村别墅,他妻子和儿子的肖像,以及狗。而意大利的画面则显得更为精致,包括回眸一瞥的废墟。塔可夫斯基知道这里面潜藏着他自己的情感世界,选择的却是拍摄就可以扔掉的媒介:他的影像也就暗示了所捕捉的是瞬间的永恒。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6:59 , Processed in 0.07067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