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不等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作为纪实摄影的一支,常常是拍摄即时的、突发的社会事件或社会关注的人物事迹。摄影艺术中的纪实摄影,更多地关注长时间存在的文化现象,画面往往比较含蓄,不像我在前面列举的新闻照片那样刺激。 谈论纪实摄影,绕不开萨尔加多。萨尔加多揭示苦难的纪实照片,在中国摄影界的影响很大。他的作品有唯美倾向,形式感很强,同20世纪中国新闻摄影的摆拍作风殊途同归。
![]() ![]() 陕西是中国纪实摄影的重镇,胡武功、潘科、石宝琇以及病逝的侯登科是代表人物。
中国不是体育强国,充其量只是体育比赛强国。因为全民体育还是一句口号。胡武功这几幅纪录运动的照片,就是实证。我曾想用在我批评张艺谋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文章上,当时没有找到胡武功,网上的图片又太小。(我对摄协秘书长仵晓中说,摄影界为了保护专利,上网都不用像素大的照片,很失策。传播永远是第一位的,专利是第二位的,只有大像素作品的广泛流传,摄影才有社会价值。我在网上搜索潘科和石宝琇的作品,一幅都没有。)
![]() ![]() 胡武功的这张照片具有讽刺意味,这类徒有形式而没有听众的会议很常见。
![]() 侯登科的《麦客》很有名,无奈的面部表情显示出麦客的共同情绪。
![]() 麦客的肢体表情。
![]() 除了相章靓丽之外,浑身的穿着同乞丐没有区别。一个民穷国困时代的象征。
![]() 陕西纪实摄影纪录的农民,安哥(彭振戈)的纪实摄影纪录的主要是小市民。
陕西纪实摄影比较沉重,安哥的作品比较调侃。 ![]() 文革遗迹。当时有个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屋子里堆满了社会主义的草。
![]() 它是对摆拍人体摄影的嘲弄。三个摄影家面对相同的人体用相同的动作在拍摄,这哪像在搞艺术?可笑!
![]() 林永惠拍的《东北人》。林永惠同矿工生活过很长时间,拍过几千张的矿工图片,很到位,可惜网上搜索不到,只找到了这幅不大清晰的图片。二十年前,萨尔加多认为林永惠是当今6×6毫米相机最优秀的摄影家。
![]() 黄一鸣的《窥视》。陕西青年摄影评论家巩志明评论过他的作品,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读。
![]() 张新民是农民摄影家,文化程度不高但悟性高。二十年前他拍的这幅深圳股民很感人。
![]() 《三毛在成都》,肖全的成名之作。三毛在成都呆了几十天,肖全一直跟着她。
![]() 三毛是台湾的美女作家,这是她年轻时的照片。她的小说像她的人一样清新透明可爱。后来她外嫁,丈夫不幸夭折,她到成都时,衰老不堪。三毛离开成都不久就自杀了。照片中的神情是预兆。人们都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你们去调查一下,纪实照片中的当事人,都不愿意把照片挂在自己的家里。三毛看了肖全拍的自己,肯定很绝望。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1 10:09 , Processed in 0.0175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