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从影像里看见死亡的诗意

2009-10-27 12:55| 发布者:| 查看:1029| 评论:0

“一厢情愿地为悲苦的脸孔作诗意、浪漫的诠释”-这句话是欧洲摄影家批评美国「Life」杂志新闻摄影。当时经过一次大战与二次大战,欧陆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被这些战地记者给踩遍...,每当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典照片时,总是难以脱离磨难、死亡的画面。姑且不论指责为谁?而这句话也的确说尽了我对这些照片的看法。从影像来看,欧美对于死亡似乎多是以一种救赎与直接面对的角度去探讨,但这与东方国家对“死”的忌讳...成了极为有趣的对比。


E. Eugene Smith /日本母亲扶搂水X症儿子入浴

去年在Euston的Welcome Collection Gallery里,就展出一系列亡者的肖像。展出的作品都是两幅相邻来对照,进而呼应“Life before Death”的主题。 Walter Schels ( Photographer )与Beate Lakotta ( Journalist )两位同是情侣也是这个展出的共同策划者,在柏林的一处安宁病房里,拍下这些死者在世上的最后一幕。虽然这一趟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些照片背后似乎是有着一连串的故事,但进入了画廊里这一系列的作品十足像是一场安宁病房的追悼会。这些作品陈诉死亡的真实性,相伴左右...如同我们回顾那些战时的灾难照片一样;现在,在一个白透透的画廊里来刺激我们的灵魂,唤起我们“死亡很重要”这一课。这堂课十足地让人觉得太过于矫情,或是照本宣科。


Walter Schels与Beate Lakotta / Life before Death


Walter Schels与Beate Lakotta / Life before Death

在今年四月的Hayward Gallery的The Russian Linesman展览里,就有相似一系列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 Joanne Kane透过独特的摄影技法,将200年前的死人脸(济慈、布雷克等)呈现有如熟睡般呼吸着栩栩如生的面容。透过两张几乎完全相同的照片、只是些微角度的差异,使立体感突然鲜明起来。或者是使用重复性,让单一物体的存在:记忆中的存在,实体中的存在;都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这样在记忆中的影像,顿时被Joanne Kane的作品被唤起成一种抽象的对照...不免仔细端凝,他们是否存在于我所记忆的模样,间接对“死亡”的精神也更超越“Life before Death”的层次。


Joanne Kane / The Russian Linesman


Joanne Kane / The Russian Linesman

不过,对于东方人来说,“死亡”更是一种哲学性的探讨。川内伦子在AILA的作品里就透露出一种豁达,像似“走到尽头就是尽头”般地清淡。在AILA的作品里不会有直接的血腥味,或是赫然惊悚的面貌直呼呼地瞪着你。比较Joanne Kane的重现记忆的影像与川内伦子的哲学性探讨,在西方与东方对死亡的议题的表现方式虽有不尽相同,但却同有诗意的作品呈现。


Rinko Kawauchi / AILA


Rinko Kawauchi / AILA


Rinko Kawauchi / AILA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16:33 , Processed in 0.07770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