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兴安在“四月影会”30周年纪念展 周一渤 摄 。 。
前一段嫌烦,好一阵子没去北京,闷头在家作功课,赶了好几篇急稿。10·1后终于不那么查了,又该去开会、聚会了。19日下午随作协到京,20日上午先开了个《文人那点子事儿》的作品讨论会,和兴安、马季等几个朋友聚了聚。
会后天津的作家、评论家们都回津了。我因为还有好几个会,继续留在北京。22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又开了个对话会,人不多,但都是挚友,所以很开心! 24日去国家会议中心参加了“国际版权博览会”的“国际影像文化节论坛”。 路过鸟巢 路过水立方 如果不是路过,我是不会来看这个嘀 扛着道具锄头的外地演员 很“土”很“民间”的女演员 看这位!其实我们都是演员,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 这里是一个舞台,新闻出版属属长柳斌杰在演讲 这里是另一个舞台 鲍昆 黄文 马晓霖 阿拉也粉墨登场了 。
发言之后立即赶往798参加“四月影会”30周年纪念展。 周一渤 摄 “四月影会”的精神是永存的,在今天这种精神尤其弥足珍贵!余生也晚,30年前还只是个发烧文学的小屁孩呢,在那个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呢?我在那个时候从《参考消息》上读到了“现代派”这个词,而且立即充满好感和好奇,但当时我并不真正理解它,就像今天很多人不理解“后现代”这个词一样。“现代”,在当时是多么“吊诡”的一个词呀!我们就生活在现代,但却并不了解真正的“现代”,我们仿佛生活在停了钟摆的世界里,在历史与未来的夹缝中被卡住了……“四月影会”是最早试图从这个夹缝里挣脱出来的一群人,这样的人在当时就是先驱。 25日上午赶回了天津,赶到南开大学去参加梁斌文学研究会的论坛。当然,我迟到了,没听到耿传明兄以及其他朋友的精彩发言——传明兄对《红旗谱》的解读是非常棒的,他以前曾写过一篇论文,认为朱老忠这个人物不是农民,而是“流民”。这是我所知道的有关《红旗谱》研究的最精彩的观点。下午的发言也很有水准,比如有学者对“农民复仇主题”进行了谱系研究,认为《红旗谱》式的复仇模式是源自《原野》式复仇模式的发展,朱老忠是仇虎的后代。 我在听这个发言的时候,脑子里立即想到了“农民复仇模式”在当代小说里的流变——池莉的小说《预谋杀人》。
我在下午也有个大会发言,但内容不值一提。 一周五个会,忙并快乐着……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03 , Processed in 0.07806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