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通过《真相》 再说陕西摄影

2009-11-2 17:07| 发布者: | 查看: 1448| 评论: 0|原作者: 巩志明

说实在的,我感觉《真相》是个很狗血的词,尤其是对于摄影而言,用《真相》做标题,无论命名摄影展还是摄影画册,都乏善可陈,俗不可耐,狗血得厉害。可是没有好的名堂不等于没有好的内容,越离谱的名称,没准儿内涵却一点也不离谱。 由陕西文化人焦景泉、邱子渝、万鼎、郑达四人操刀的《真相》摄影展以及《2009真相摄影作品集》正是一个值得评述的文化事件。 《真相》展览10月24日到31日在西安亮宝楼占满了整个敞亮的二楼展厅,既无开幕式也没有闭幕式,三十五个作者的100多幅作品安安静静的陈列,可是展厅一周内观者络绎不绝,点评声此起彼伏。

     这次展览对于惯常的陕西摄影有三个特点可谈:一、所有入选的作品都是120以上的胶片摄影作品,所以相对当今全民乱拍,手机摄影的盛行的数码时代而言,画质有一定的专业底线的保障。二、 此次摄影展不拘风格,百花齐放,展品都是策展人挑出来的各种流派,体现各种思想的摄影作品,因为没有门户只见,所以内涵特别丰富,很有看点,容易受大众青睐。三、展品的制作专业程度高,视觉呈现水准精湛。    

    因为有这样的特点,加之四个策展人的团队,不是同类项,互补性强。焦景泉资深摄影活动组织者,当年陕西群体的元老,策展经验老道;邱子渝专业文物摄影师,摄影语言把握在陕西数一数二;万鼎山水画家,何海霞亲传弟子,海外艺术游历丰富;郑达陕西对知名的摄影器材商,娴熟影像的后期控制。这样的四人组有其不可小瞧的团队合力。

    在展场,我遇到到胡武功父子,老胡入选的依然是其1980年代的作品,老腔老调,我十分熟悉,之所以能入选一定是看中其纪实背后的艺术成分,尤其是《石匠》(1986年陕西横山高镇)主人公脸上的用光和《收获》(1988年陕西横山)地上的光影雕琢。老胡的儿子胡桑也有一幅作品《无题》入选 。

《无题》(2000年)  胡桑摄

    小胡的《无题》让我端详良久。我甚至以为这幅展品,为整个展览增加了深度和幅度。我一直以为,陕西摄影有一定的深度,可是缺乏幅度。陕西摄影有两个基点,一个是以陕西群体为核心,高举现实主义的纪实摄影的基点,一个是以沙龙摄影为核心,高扬浪漫主义旗帜的艺术摄影的基点。前者的缺陷是近亲繁殖,陈陈相因,后者的缺陷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两大阵营之外鲜少有作品人物,更乏见作品。两大阵营的壁垒使摄影的视野狭窄,表达呈现严重管道化趋势。这样的摄影应该不是21世纪公众期待的摄影,不符合"丰富好看、宽泛多元、深刻触动、个性彰显"的现代摄影发展。胡桑的《无题》我以为就是中规中矩的观念类摄影,而且思想有一定的意义,视觉语言鲜明。此外,刘翼的《冬日麦秸垛》、任树东的《麦收季节》、田禾的《梦幻家园》、万鼎的《老县城王家》、张麦的《西安城墙一、二》、张子涵的《终南隐士》、郑达的《脉络》,都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同样认为,这些作品,同胡桑的作品一起,为陕西摄影增加了幅度。

     胡武功最近邀请美术评论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彭德给陕西摄影界做讲座,彭德有段话说得很有意味:"除了良知,纪实摄影需要悟性,观念摄影需要理性。观念摄影为什么在摄影界比较冷而在美术界比较热?我想原因首先在于它对摄影技术的要求不高,美术家容易采用。摄影界为什么冷?因为摄影成为大学专业的历史不长,接受现代学术的熏陶有限。"在当今摄影作为视觉表达语言和传播媒介,普遍大众化的21世纪,专业摄影师不仅需要进一步在视觉呈现上与波普大众拉开距离,而且需要向所有的艺术门类外溢,借代。这种技术的内敛和提纯,以及观念内涵的外泛和溢满,将救赎摄影的幼稚和尴尬,而且将全面为只有100多年历史却步履蹒跚的长着少白头的摄影强筋健骨,焕发容颜。

    顺便说一句,《2009真相摄影作品集》也编排有致,内容厚重,印刷精良。堪称是一本不得多得的摄影画册。它无疑为《真相》摄影展增加了学术份量。当影友广寒仙子说服出品人郑达,在展场专门找到我,馈赠这本画册时,我分明感受到他们对这次文化事件的郑重。

   我尊重一切尊重摄影的人,是为这种尊重情绪下的思考。

                                                      2009年11月2日 与不不居[FS:PAGE]

 

 

 

附件1:石宝琇为《真相》摄影展撰写的前言。   


                                                 前言

 


     一切摄影的图像都是眼见为实的结果。
     而我们手里的照相机,就是完成眼见的工具。
     眼所见的人间现场,无所不包容,所以才有了无所不有的照片。
     武器的钝利,从来就有因人而异的分野,同样的利器,掌握在不同技艺和观念的操纵者手中,表现的结果可以差之千里。
     眼光的独到,判断的实在、感觉的敏锐,捕捉的准确......都可能因为技艺的失误和粗放而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
     所以,在2009年的今天,当我们企图以摄影家的身份面对眼见为实的摄影时,会突然觉察出当下的,和1938年、1958年、1966年、1977年、1999年所流行的摄影精神,已经完全不同或有所不同!敷衍的妆饰的虚妄的玩意越来越少了,严谨的真实的纯粹的实货越来越多。
      是时代逼迫着每一位摄影者去忏悔、反思、修行,洗我等之心,革图像之面。
      可能只有如此,才能修得正果,使你的眼见为实成为"真相"。


                                                             石宝琇  2009、8、2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28 , Processed in 0.07294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