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1923—1971)早年在纽约伦理文化学校和菲尔德斯通学校就读。后从丽塞特·莫德研习摄影。1941年起独立从事摄影活动。起初担任其丈夫亚伦·阿勃丝的助手,后相继为《哈泼氏市场》、《展示》、《绅士》、《魅力》等杂志工作。自1965年,先后兼职执教于帕森斯设计学院、库珀联合学院及罗德艾兰设计学院。1971年自杀于纽约。当黛安·阿勃丝那短促而勤勉有为的摄影生涯落下帷幕时,她已是一位公认的传奇式人物了。只要瞥过她的照片一眼,就很难抹去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快情绪。她所拍摄的对象,大都是正常社会中所谓的畸形人一巨人、侏儒、低能儿、残障者、变性人……。而所拍摄的正常人,也是非常态的类型一双胞胎、三胞胎……等等。无论正常或不正常的人在她的镜头下,都有一种极度变态的倾向:人物是丑陋的,表情是令人嫌恶的,穿着是极粗俗的,空间又充满着腐败的气息。这些照片是一点和美感也产生不了关系。在阿勃丝看来“人常常要装出一个正常的样子让别人了解,而别人却往往看到你不正常的一面。”她所要表现的也正是这些,她拍出常态中的畸形,畸形中的常态。阿勃丝的摄影技巧是极为简单的,她一直用6X 6相机的正方形构图,人物多半是采取正面的头像特写,所有被拍的人都摆好姿势准备上照。在阿勃丝的照片里,没有什么是即兴或仅是“捕捉”到的,主题人物有兴趣而耐性地面对着相机,他们完全意识到拍照的过程,而且合作。这种参与感构成了摄影者与对象之间的交谈,使照片表达出一份尊严。也许尊严就是这些畸形人物的力量来源吧!
黛安.阿勃斯作品 黛安.阿勃斯[Diane Arbus]的一生
第一位被攻击为不道德的摄影家,大概就是黛安·阿勒丝。只要瞥过她的照片一眼,就很难抹去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快情绪。她所拍摄的对象,大都是正常社会中所谓的畸形人——巨人、诛 儒、低能儿、残障者、变性人……而所拍摄的正常人,也是非常态的类型—双胞胎、三胞胎、裸体营…… 无论正常或不正常的人 在她的镜头下,都有一种极度变态的倾向:人物是丑陋的,表情是令人嫌恶的,穿着是极粗俗的,空间又充满着腐败的气息。这些照片是一点和美感也产生不了关系。 阿勒丝的三张照片,第一次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的联展中展出时(1965年),摄影部门的管理员,必须每天一清早去擦掉人吐在上面的口水。当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表现。认为她的作品是肮脏而极不道德的。 [FS:PAGE]阿勒丝所拍摄的这些人物,也许每个人都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却是最不愿意多看一眼的景象。然而她却将他们的脸孔表情、心理状况给记录下来,好像等着与你打照面,交谈那些命运所造成的悲剧事件。是什么力量促使阿勒丝,如此全神的投入心灵的黑暗底层呢?她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去年刚在美国出版的《投入黑暗世界》一书,终于为我们解开谜团。 这本书是女作家派翠西亚·波丝通许为阿勒丝所作的传记,该书一上市立即被时代杂志(TIME 1984.6.4)为文作评,大力推荐,会成为一本看好的畅销书,乃是意料中的事。 黛安•阿勃丝语录 *“畸形人有一种传奇性的特质,就像一个神话故本里的人物,阻挡在你面前,逼你回答一个谜语。”阿勒丝在一个演讲会上这么说:“大多数的人都在惧怕将未会有什么创伤的经验中生活过来,而畸形人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他们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他们是神。” *“我一直把摄影当成一件下流的事情——这也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我第一次拍照时就觉得自己非常变态。” *“任何事从来就不是一般人所熟悉的那样,我认可的是那些我从未曾见过的。” *“对我而言,照片的主题永远要比照片本身来得重要,而且复杂。我在乎的是这张相片是关于什么的。” *“你无法脱离自己的皮肤,而进入其他人的身躯;别人的悲剧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 *“我要表现的是熟悉的事物的不可思议面,以及不可思议之物的熟悉面。” *“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基本上只注意到他的缺陷。这种倾向是很怪异的,然而由于我们不满自己的这种天性,就创造了另外一套伪装。我们伪装起来,向世界发出讯号,让别人能以一种特定方式来了解自己。但是在你希望人们了解的你,和你让别人看到的形象之间是有差距的,这就是我一直称之为意图与效果的裂缝。人常常要装出一个正常的样子让别人了解,而别人却往往看到你不正常的一面。”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0 11:43 , Processed in 0.0178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