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赫尔穆特·纽顿 (Helmut Newton 1920-2004)他是几大顶级时尚杂志的专用摄影师。他打破了时装摄影一贯文雅、端庄的风格,将时装摄影推到了刻划情欲的边缘,在其作品中,那些具有挑逗性的形象往往比她们展示的服装更为重要。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锤炼,赫尔穆特·纽顿 (Helmut Newton) 的摄影艺术风格已经日臻成熟,正是他的作品激发了“色情时尚”这一词汇的产生。纽顿从不在意外界对他的误解、歪曲,有时反驳一两句,但更多的时候是沉默不语。
而除了这些,纽顿还有些什么私事我们不了解?其实他拍女人好看,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迷恋女人,他在3、4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裸女之像;他非常喜欢拍黑白照片,彩色照片比较少,这是因为其实这位摄影大师是个色盲……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本文将对纽顿八卦到底。通读本文,或许能给读者以提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被历史肯定的摄影大师。 柏林时期童年生活 赫尔穆特·纽顿1920年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他父亲在德国经营一家大型按钮制造工厂。童年在温室的环境下成长,纽顿从小就有优越感。每天上学前,母亲为他打扮细致,总是让他穿着衣领高耸的丝绒西装出门,并把他的头发梳成女影星般有刘海、内卷的俏皮发型,所以经常让人误认为他是女孩。放学后又有穿制服的司机专门接送。纽顿承认小时侯被宠得有点不象样。 3、4岁就开始迷恋女人 纽顿一生最爱拍女人,他对女人的崇拜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纽顿在自传的序言中写过,他对女人的迷恋始于3、4岁的时候,有一次他躺在床上,保姆正准备外出,她半裸着身体只穿着衬裙站在镜子前,慢条斯理地梳妆打扮,妩媚的神情美极了。这是纽顿第一次看到半裸女人的印象。 童年时对女人的另一个印象则来自于母亲。纽顿记得,母亲每晚出外参加宴会前,都会走进房间里跟自己说“晚安”。母亲通常都穿着一件缎子低胸晚装——颜色总是很鲜艳的——俯在床边搂着自己,柔软的胸脯贴在自己身上,纽顿非常喜欢这种肌肤相亲的感觉,和闻母亲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奈尔5号香水的味道。 到了12岁,父亲为纽顿报名参加游泳课,他也逐渐喜欢上这项运动。不过,吸引他的并不单是游泳本身,还有泳池边那些身材曼妙的女孩们,皮肤是那么光滑,就像只海豚。而且当时的泳衣是由薄羊毛制的,下水后总是紧贴着凹凸有致的曲线,而且干得非常慢,可谓是湿汗衫的先驱。 12岁第一次为女人拍照 因此,过度早熟的纽顿从小就有开放的性观念,从不认为它是罪恶或肮脏的东西,惟一一次感到愧疚的是6岁的时候偷了哥哥一本成人杂志,被母亲当场抓住。真正教给他性经验的是一个叫伊娜的女孩,这是个小美人胚子,两人在游泳班里结识。伊娜在外面与其他男孩子一起,回来后把学到的性知识教给纽顿。
母亲对纽顿的性早熟感到忧心,她想,与其强硬压制,不如理性疏导。纽顿第一次与伊娜尝禁果后回到家,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下达硬性规定:每周只可以有一次性行为,不能影响学业;此外,她还同意增加他每月的零花钱,要求他必须买避孕套。 纽顿买下第一台相机是在12岁,并第一次为女人拍照——让女友穿着母亲的衣服在镜头前摆各种姿势。到了15岁,他已经为自己确立了人生三大目标:照相、女孩和游泳。父亲为此没有少训斥他。16岁,他辍学拜在柏林著名的时装、人像和人体女摄影师伊瓦的门下学习摄影,伊瓦是纽顿最早的启蒙老师,传授了他许多摄影技能,但纽顿只当了两年学徒,战争就爆发了,也是犹太人的伊瓦后来不幸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 二战前一家逃离德国 纽顿在二战前夕的柏林生活自由而快乐,不过幸福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太久,二战前纳粹已经不断收紧对犹太人的限制。母亲坚持把现金拿在手上,因为她知道如果把钱存到银行,迟早会被纳粹没收。正是这笔钱最后救了全家人的性命,用它来买了船票逃出生天。 1938年,德国国内政治气氛越来越不对头,因为意识到希特勒可能要对犹太人不利,纽顿一家人决定逃亡。 新加坡时期逃亡日子 纽顿一家兵分两路逃出德国,父母坐船到南美(父亲刚从集中营放出来,身体虚弱不宜远行),而把18岁的纽顿送上开往遥远中国的汽船上(因为时值1938年,美国及英国的移民名额早已报满,惟一开放的只剩下中国)。离开德国时,行李箱里装着他的相机和漂亮衣服,身上却只有区区5美元,这是纳粹允许出国的犹太人带的最高现金额度。但命运总是阴差阳错,纽顿很快就与同船的女人们混熟了,行程驶到大半的时候,他与其中一个女孩在新加坡中途下了船。 [FS:PAGE]被一个女商人“包养” 上了岸以后,他在新加坡《海峡时报》找到一份摄影师的工作,但很快就被解雇了。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去码头坐着,看着欧洲过来的船哭到天黑。生活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出现了一线生机,年轻时的纽顿长得很帅气,一个34岁的法国女商人找到了他,两人发展了一段姐弟恋(那时侯纽顿19岁)。虽然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后来纽顿逐渐厌烦了这个女人,并试图逃离她。二战期间,新加坡政局变动,留在新加坡的犹太人要被送到澳大利亚的集中营,纽顿头也不回地加入了这支队伍。 澳大利亚时期成家立业 刚到澳大利亚,纽顿作为“无国籍人”在俘虏收容所呆了两年,随后参军加入澳大利亚军队。二战结束后,纽顿在墨尔本开了一家小小的摄影工作室,并在那里遇上了后来的妻子———爱丽丝·斯宾斯。 妻子原来是他的模特儿 纽顿一生被无数美女包围,模特儿是和他打交道最多的人群,爱丽丝就是其中模特儿之一。爱丽丝原名茱恩,1923年出生于墨尔本,在认识纽顿前是专职演员,也是一名画家,后来在偶然机会下做了几次纽顿的模特儿,她在镜头前出色的表现力让纽顿为之着迷,为她拍下了不少照片。两人在1948年结婚。
接过相机继承丈夫事业 婚后爱丽丝继续演艺事业,她开始接触相机非常偶然,有一年她为纽顿准备了一份圣诞礼物——一台摄象机,谁知纽顿拒绝使用(他只用相机),爱丽丝只好拿来自己用,并试着拍来玩玩。她也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是在纽顿生病之后的事。1971年纽顿心脏病发作,无法拿起相机拍照,于是茱恩接过丈夫的相机开始了摄影的生涯,并改名为爱丽丝·斯宾斯。她开玩笑说,相机正式交接的那一天,丈夫给她上了3个小时的摄影课,就算入门了。 爱丽丝决定专攻肖像摄影,她的最初作品许多以生活圈子内的朋友为素材,爱丽丝拍照喜欢越简单越好,她宁愿拍日常家居生活中的姐妹们,并且尽量采取自然光,从不以合成的布幕作背景,与她丈夫喜欢虚构世界的风格截然相反。
许多人认为,爱丽丝充满温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纽顿荒凉、冷漠而性感的画风,两种类型的作品互相补充对方不足。纽顿夫妇只办过惟一一次的共同摄影展,展览名为“我们和他们”,前一部分“我们”是夫妇两轮流替对方拍照,后一部分“他们”则是两人镜头下的别人。 尽管两人都是摄影师,但风格迥然不同,而且影响不了对方。纽顿说:“我们在摄影上各有自己目标,她的作品写实而且朴素,而我喜欢人为痕迹浓重的照片。” 丈夫被美女包围从不吃醋 丈夫经常与女模特一起裸体相对,爱丽丝曾经为此吃过醋么?她说:“从来没有过,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作为一个摄影师,你可以和模特儿偷腥,也可以和她们一起工作,但同时进行两样不可能。’” 欧洲时期事业颠峰 纽顿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并入了澳大利亚国籍,但远离西方文化中心的澳大利亚似乎不能满足他的事业野心,于是纽顿在1950年代后期来到欧洲闯天下。他说:“一到巴黎,我就意识到这里就是我要找的地方,无论生活还是摄影。人们生活在街道、咖啡馆和饭店。漂亮女人到处都是。” 纽顿第一次在时装界崭露头角,是1961年他的作品在法国版《Vogue》上发表引起社会轰动,他首次向外界展示其赤裸裸表现“性”的摄影风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纽顿的名字开始窜红。尽管也惹来争议和责难,但同时这种革命性的摄影手法使他声名鹊起,成为时装摄影的弄潮人。从1961年起的25年里,纽顿开始成为法国版《Vogue》杂志的专用摄影师,并且同时受邀为美国版、意大利版、德国版、英国版的《Vogue》拍摄时装图象,独特的影像风格使他马上成为《Marie-Claire》《Elle》《JardindesModes 》《LineaItal-iana 》《Queen》《Nova》等诸多时尚圈顶尖杂志的宠儿。 [FS:PAGE] 大病一场变得更加极端 1971年是纽顿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纽顿在纽约拍摄时突发心脏病,虽然在精心护理下,他保住了性命,但却永远改变他的生活。他重新看待他的事业,从那时起,他决定再不拍千篇一律的时装照片,而只拍他真正想拍的照片。他拍的照片更色情,更大胆,甚至带有残酷的风格。他变得毫无顾忌了。 色盲所以只拍黑白照片 黑白照片、赤裸女人是纽顿作品的标志。或许有人感到很困惑,为什么纽顿的作品绝大部分是黑白照片,极少见彩照——因为他是个色盲,但纽顿从不避讳承认这一点。他分不清黄绿和蓝绿,所以他拍的彩照中多是鲜艳夺目的红色。 自1976年以来,纽顿获得了诸多奖项,包括东京艺术监制俱乐部奖、美国绘画艺术学院奖、德国柯达摄影图书奖。1989年法国文化部长授给他艺术骑士称号,1992年德国和摩纳哥也授给他奖项。1999年《生活》杂志以其在杂志摄影中的长期贡献授给他生活传奇人物奖。 同时,好莱坞也对纽顿产生兴趣。1978年的电影《劳拉·马斯的眼睛》的主角所用的照片就是模仿纽顿的照片。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纽顿想为电影拍照片的企图以失败告终,因为制片想要的是血淋淋和尸横遍野的暴力照片,纽顿恰恰对此不感兴趣。他说他的照片宁可是色情的,也不要暴力。 女人中只敬畏撒切尔夫人 除了惊世骇俗的时装照片外,纽顿也拍风景照和肖像照,他曾拍过的名人有毕加索、皮尔·卡丹、超模坎贝尔、让-玛丽·勒庞(法国极右翼领导人)、超模克劳迪娅、摩纳哥卡罗琳公主、范思哲等。不过当然,他最喜欢拍的还是不穿衣服的女人。
他对异性纯粹抱着从男人角度审视女人的眼光,但只有一个女人让他存有敬畏之心,那就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因为他喜欢看上去充满力量的人,即使是撒切尔夫人此类女人,也能让纽顿兴奋起来。他曾为撒切尔夫人拍过一张面无笑容、面带狠相的照片,现在挂在伦敦的国家肖像画廊里,是撒切尔夫人平生最讨厌的一张照片,但纽顿却非常喜欢,“她看上去就像一条鲨鱼”,他说。 车祸逝世享年83岁 2000年,纽顿迎来80岁生日之际,德国摄影中心邀请他在柏林举办一场摄影回顾展,正在外界普遍狐疑纽顿怎么会重新踏入这个当年赶走他、让他家破人亡的国度时,纽顿夫妇却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纽顿再次重新踏上了德国的领土,访问64年前与父母告别的火车站。自当年一别,他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一面。 晚年的故乡行让纽顿感慨颇多,他决定把柏林作为收藏他一生作品的最后归宿地。2003年10月,他把自己所拍的1000多幅作品赠送给柏林的一家博物馆,把所有作品都留给了出生地城市。德国总理施罗德为此专门发表公开信,感谢纽顿的馈赠。 2003年1月23日,纽顿驾着他的凯迪拉克行驶在洛杉矶日落大道上时,汽车突然失去控制,撞在一家饭店的墙上,汽车严重受损,纽顿随后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由于伤势过重,最终不治身亡。纽顿83载的传奇人生因为车祸而画上了句号。2004年6月,包括总统施罗德在内的德国各界名人都来参加了纽顿的葬礼。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1 14:01 , Processed in 0.0223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