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给摄影本科的考试中,出了一道试题,和高跟鞋有关。作为旁听的凌鹤,也参加了考试。现将他的文字刊载,听听各位高手的意见?
高跟鞋联想最多的无非是女性,因此也紧紧与时尚联系起来,时尚也是另一种美的代名词,而爱美人士通常也离不开时尚。所以摄影师、商人渐渐的把目光对准女人们的垫物。
图中大卫
·
贝莱,欧文
·
佩恩,赫尔穆特
·
牛顿三位时尚大师的作品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些大师。但恰恰说明了时尚与女人的关系。
大卫
·
贝莱的作品,一条举起的腿蓝色金边围绕的高跟鞋与鲜红色染料,鲜明的色彩新一轮的视觉冲击,让嗜血的人们充满了欲望,而欧文
·
佩恩的作品恰恰从商品本质出手虚实关系让高跟鞋若隐若换,倒影的衬托呈现了高挑的鞋儿们,如同女性将高挑视为美。
而
3
位摄影师中,我最为崇拜的就是赫尔穆特
·
牛顿。他
3
岁时开始迷恋女人,
12
岁为女人拍照,被女富商包养,与身为模特的妻子,他一身被无数美女包围。这些恰好说明他对女性的关注与了解。而他那些富有传奇的经历成就了他。在柏林优越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犹太人、二战的悲剧让他逃亡远方、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成为了摄影师,拍摄鲜艳的颜色只因为他是色盲,而最后大病后的让他走向了一种极端,他更色情更大胆更残酷更肆无忌惮。这颠覆性的转折充满了欲望。正如他所说的:“
我喜欢粗俗。我对坏品位有浓厚的兴趣
——
它比那种假想中的好品位令人激动得多”。的确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带上了不同的面具,情感的释放也愈来愈有限。而粗俗小说恰恰是叙述朴实的人民与真实的生活。脱离这花里胡哨,剩下是内心的本能与欲望。而“死亡后”的牛顿在这虚幻的世界寻找真实的本能。现在回头再看这副作品,一条普通的腿,一只普通的高跟鞋。与鞋上带尖的带刺的饰物,刺向前后……
我叙述这些的时候,也不停的在思考。鞋与女人。旧时视女人小脚为美丽。而今这旧时的流行却被说成封建时代的不平等,若说平等,何有公理可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矣
;
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我一直反复思考这圣人的教化。这高跟鞋与三寸金莲的对话,旧时代与新时代的变革。美本来就没有变,而审美的人却一直在变。
下面再提供一些摄影名家的高跟鞋作品,任各位自由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