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自然的人性才是真实的

2010-5-13 15:48| 发布者: | 查看: 1392| 评论: 0|原作者: 李楠

——简评第94届普利策新闻奖专题摄影奖《美国大兵伊恩》

李楠

“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葬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 我们可能还达不到像鲁迅先生那般自我剖析的高度。但每每看到与人性有关的话题,不免想到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人性”这个话题向来颇为热门,一度还成为解释一切的万用灵药——但凡影视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不合常识,都可解释为"合乎人性",搞得"人性"仿佛是一种"变态",专门指那些违背人情世理的事儿。纪实摄影、新闻摄影也曾经高举“人性”的旗帜,现在似乎也还那么举着,只是越来越犹疑,有点儿找不着北的样子。其实,也是因为总是拿这个说事儿,越说越糊涂,倒弄得旗帜仿佛成了遮羞布。普利策新闻奖历来嘉奖的是“最负责任的报道”,因而,看看它的专题摄影是如何“负责任”地阐明人性的,或许对我们有些启发。
2010年的专题摄影奖由《丹佛邮报》记者克雷格·沃尔克获得,他花费了三年时间跟踪拍摄美国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伊恩如何成为一名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国士兵。200余幅照片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人性”故事,读来却如一册青涩少年的日记,全不见伟大“人性”,而只有这个活生生的人,他一天一天简单、寻常的生活;以及他那些孩子气的、琐碎的、慢慢变化的烦恼、思念、希冀和痛楚。
图片中的男孩儿,非常自然。无论是出现在零乱而温暖的家庭场景里,还是在铁血森严的军营中,无论是和小女友在拥吻,而是孤独地靠着墙发呆,这位被摄者的状态都非常自然,自然到每一个观看图片的人,会感觉到摄影师拍摄的状态也是非常自然。这似乎不是采访与被采访,也不是拍摄与被拍摄,而是两个相处轻松的朋友在聊天:有话则长,无话,静静地陪伴,也非常好。如同流水一般自然而以此形成自身“形”与“势”,200余幅照片丝毫没有拖沓、重复、生硬,尽管主人公几乎出现在每一个画面里,但自然的状态却使他像你每天都遇见的一个孩子,而不仅仅只是一张冷冰冰的纸或是电脑屏幕上被压扁的人形。所以,你几乎会忽略掉照片这样一个介质的存在,慢慢地走进这个孩子的生活,体会他内心的一波又一波微妙的悸动。这种悸动带给你的触动是什么呢?或许可以回到开头的那段话。人性肯定不是简单的非善即恶,但也不是简单的有善有恶。人性,是人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它不可能按照某种想要表现的目的去设定,或者图解,善与恶这极端的对立在人性之中却是互相阐发的。因而,当太多的所谓表现人性的摄影专题,只见“性”——主观定性,却不见“人”——人的自然反应时,《美国大兵伊恩》告诉我们如何去表现一个普通少年三年特别的光阴里告别童真,成为国家机器的一员,以及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他和周围的人所得到与付出的一切。这才是真实,所以有力。技术与方法,图片本身会比我说得更好;而“自然”,却是我希望通过这组图片最想说的话。当摄影师能够以自然的心态与方式去工作时,我们就能通过这个自然,看到更真实的世界。
 
附:《美国大兵伊恩》部分图片:

 

 

 (资料来源:李楠博客)


路过

雷人
1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30 , Processed in 0.07352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