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霍夫莱纳壮观而空灵的风景

2010-6-1 15:43| 发布者: | 查看: 639| 评论: 0

18 世纪以来关于自然风景中“崇高”的概念,在后来的摄影中发生了不同类型的转向。其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就是一些壮丽和比例匀称的创作风格,被一种令人感到恐怖的感觉所替代,或者自然中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强大的力量,和渺小的人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摄影或多或少被认为是一种对现实直接的写照,然而这样一种风景摄影,却不得不说是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隐喻结构。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奥地利摄影家约瑟夫·霍夫莱纳( Josef Hoflehner 1955   )也许可以成为这样一种风格的风景摄影大师。这个世界的风景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在霍夫莱纳的镜头中浮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空旷,灵动,却在深处隐藏着难以言说的神秘。而且,霍夫莱纳一直还在这样的领域中艰难地探索。

 


霍夫伦纳在 30 年前开始从事摄影,专门研究静物摄影和内景摄影。从 90 年代初期开始,他携带大画幅照相机开始到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旅行,用传统的黑白胶片讲述一个世人熟知而陌生的故事。接下来,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出版了九部值得称赞的专论。当他的《南极》在伦敦展出时,《金融时报》说道:“……这是我们可能看到的最好的纪实摄影。”英国黑白摄影杂志给了摄影家很高的评价:霍夫莱纳拍摄风景,然后将它们变成艺术。自 2004 年以来,霍夫伦纳获奖无数,其中最有影响的为:德国图片故事奖,德国柯达奖,洛杉矶 IPA 奖以及年度自然摄影师奖,以及纽约的露西奖和巴黎的 PX3 奖等。


摄影批评家弗朗西斯·霍奇森( Francis Hodgson )认为:现代摄影中宏大壮观的格局有多种来源,英国的黑白摄影可能是源头之一,当然也是因为当年胶片的化学冲印丰富的影调所导致。因此霍夫莱纳在在影调上的实践可以追溯到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的实践,以及后来另一位更年轻的英国摄影家迈克尔·肯纳对影调的控制。另外一种源头可以上溯得更远,比如摄影之前的东方黑白艺术,如书法或者木版画,以及后来 19 世纪的风景摄影。其中霍夫莱纳最为成功之处,也许就是对自然中水流的控制,从 1/250 秒到漫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曝光时间。


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霍夫莱纳的画面元素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但是所传递的信息,却是异常的丰富。他的画面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观看,诱惑我们寻找最终的结局,或者说,检验我们对隐喻的阅读能力。一旦你的眼睛进入了他的画面,就不可能不被其牢牢地吸引。也许你无法一下子说出摄影家的观点所在,但是所面对的这片风景,你确实可以感受到一种哲学的力量。这样的画面不仅仅是让我们感知真实的世界,而是邀请我们实实在在地体验现实世界的丰富。其实每一幅画面都在考验观众——你在做出结论之前,是否已经赋予了足够的思考空间?


在大部分的摄影作品中,空气一般都是清澈透明的,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并不太相同。而在霍夫莱纳画面中的空气总是呈现出自身的密度,和我们的视觉产生了强大的张力。这不仅仅是因为摄影家喜欢这样一种薄暮黄昏的凝聚效果,而是希望让我们理解摄影家静下心来缓慢工作的状态。而那些实实在在的物体,在被空气的包围中,反而留下了只是稍纵即逝的流动的印象。


自然的环境也许在他的镜头中变成了明显的人工结构,不可视的天象如同可以触摸,甚至成为一种经济学的指代物,那些原本琐碎的物体构成了或软或硬的线条。也许这就是摄影家鲜明的态度:在他的视野中寻找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他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观看的理由,寻找一个最终的结论,但那些东西本身,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FS:PAGE]



霍夫莱纳的画面在简洁中带给我们视觉的愉悦,然而我们如果仅仅是在这些富有魅力的影调结构中享受到视觉上的和谐,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霍夫莱纳的作品拥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背景,远非摄影的光圈、快门和胶片的影调结构可以解释的。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摄影方式,期待我们每一个人投入更多思考的空间。如果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词汇形容他的作品,“壮观”也许是最近接的,但是这样一种“壮观”,却蕴含着某种极端的力量,足以让人长久回味。也许,他的作品比起老一辈的英国摄影家布兰特的纪实风格,显得更为抽象和简洁,而和他同时代的英国摄影家肯纳的空灵相比,却显得更为厚重。


这样一种风景摄影的个性化空间,对中国风光摄影单一唯美的冲击,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我以前所写: 不是说不要风光摄影,而是说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从唯美的意义上对风光的描述。我们不应该看到无数简化的、荒谬的瞬间视觉被鼓励的状态下大批量地生产出来,完全看不到应有的文化底蕴,看不到凭感觉去触摸生命的个性化空间——静下心来阅读霍夫莱纳的风景,期待你会有同样的感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7-5 01:05 , Processed in 0.08089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