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与松下之间的纠葛有着源远的历史,随着索尼NEX 5的问世,明白地显示出索尼再次紧跟松下的意图。在目前市面上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中,松下GF1从问世之初就摆出了市场领导者的姿态,所以我们也以GF1为标尺,对索尼NEX 5进行一次检验。

索尼NEX 5

松下GF1
规格参数:
|
索尼NEX 5 |
松下GF1 |
传感器类型 |
APS-C CMOS |
mFT Live MOS |
传感器尺寸 |
23.4×15.6mm |
17.3×13.0mm |
传感器分辨率 |
1420万像素 |
1210万像素 |
LCD |
3" 倾斜角TruBlack LCD,92万像素 |
3" TFT LCD,46万像素 |
HD高清视频 |
1980×1080i |
1280*720p |
连拍速度(最大尺寸) |
2.3fps |
3fps |
AF自动对焦系统 |
25点AF系统 |
23区AF系统 |
机身防抖 |
无 |
无 |
ISO |
200-12800 |
100-3200 |
内置闪光灯 |
无 |
有 |
外观尺寸 |
58.8×110.8×38.2mm |
71×119×36.3mm |
重量 |
229g |
285g |
第一印象
索尼NEX 5是一款非常便携的相机,同时突出的握柄又十分适合握持。与包括GF1在内的其他同类机型不同,NEX 5的握柄设计非常突出,从轻薄的机身上突出的大体积握柄,令用户手持拍摄时即稳固又舒适。然而,即使是装上16mm f/2.8定焦镜头(等效35mm焦距24mm),与机身相比起来,镜头也显得非常大。由于圆形镜头接口非常大,从外观看上去机身仿佛是镜头的一部分似的。松下GF1装配的定焦镜头是20mm f/1.7(35mm等效焦距40mm),索尼镜头的光圈比松下的要小。
运行在自动模式下,索尼NEX 5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将所有工作都交给相机,NEX 5拍摄出来的结果也令人感到惊喜。相对而言,松下GF1在操作有一点复杂(不过很多人反而喜欢这一点)。不过,如果你需要经常设置ISO和白平衡等,GF1操作起来可能更加方便。与GF1的功能设置键相比,在NEX 5上改变这些设置简直是一场噩梦。事实上,如果你在拍摄中需要改变很多参数,那么GF1用起来会更方便也更快速。不过索尼的界面容易令人想到佳能的CA模式(程序曝光),适合那些只想拍到更好的照片,而不愿意深究相机设置的用户。
ISO对比
很明显,NEX 5拥有更大的ISO范围,这也部分得益于更大尺寸的传感器。但这并不是说索尼相机在噪点上的表现就一定会更好。下面我们来做一组测试,看看实际结果是什么。
索尼NEX 5使用等效焦距24mm镜头,光圈f/9,中心点对焦,多云白平衡及区域测光。GF1使用等效焦距40mm镜头,光圈f/9,中心点对焦,多云白平衡和区域测光。

虽然GF1保留了更多的细节,但是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同的镜头。这个测试虽然并非精确的机身对比,不过也可以表现出两款相机在高ISO的抑噪能力。索尼NEX 5不仅提供了更宽的高ISO范围,而且在抑噪上也更出色,遗憾的只是镜头的最大光圈有些偏小。显然索尼用更出色的高感能力去弥补了镜头光圈偏小额度问题。
各项对比
|
索尼NEX 5 |
松下GF1 |
闪光灯 |
外置闪光灯接口感觉有些单薄,担心会容易损坏 |
有内置闪光灯,用按键控制弹出 |
操控性 |
便携,操作简单;倾斜视角屏幕非常方便,单手即可快速操作 |
与NEX 5相比有些重,手柄设计不如NEX 5,单手操作可能不够安全,记得把肩带挂脖子上 |
镜头群 |
新生的镜头群,选择不多 |
自称有完善的M4/3镜头群 |
每次拍摄操作 |
通过菜单操作来回四次,还算可以忍受 |
通过快速菜单和专用功能键,设置起来非常简单快速 |
ISO表现 |
即使在ISO 12800下的表现也不是非常差,可以在弱光下或追求快门速度时使用 |
出色的表现和优秀的画质 |
画质 |
画质不错,较大尺寸的传感器增色不少。但JPEG锐化不是最好的 |
同类产品中几乎表现表现最为出色,不过很大原因是镜头的发挥 |
自动对焦速度 |
达到期望值的表现 |
可能是市场中表现最好的 |
智能功能 |
全景拼接功能,场景模式和自动模式 |
标准的自动模式和场景模式 |
总结
凭借非自动模式下的操控性和表现,松下GF1在与索尼NEX 5的对比中脱颖而出,但我们也不可小视索尼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如此轻薄的机身还能搭载APS-C画幅传感器,本身就很不容易,同时还能提供出色易用的功能如全景拼接等。索尼NEX相机更适合那些喜欢带着相机随意走动,随时拍摄而不会过多关注相机设置的用户。如果你想要一款更加专业成熟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式相机,那么松下GF1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