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最美的风景在心里

2010-7-1 16:26| 发布者: | 查看: 694| 评论: 0

标题引用的是台湾摄影艺术家柯锡杰的一句话,出自于他的一本理论合集《心的视界》,如今有了大陆的版本。

在书的前言,柯锡杰这样说:“常有年轻人兴冲冲拿他们拍的照片给我看,大部分都是很漂亮的照片。我总是对他们说:‘你拍的照片太漂亮了。’太漂亮,以至于看不到摄影者的心。懂得摄影技巧并不是学摄影的第一步,什么是你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美感,那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培养、充实自己的内涵,这是摄影作品走向艺术作品之路上的第一门功课。艺术成就来自于人生态度,没有敏感的心,看不到宇宙的奥秘。”

这样的说法不算太新鲜,但是很实在。看上去是老生常谈,却是一位艺术家多少年来的积累,发自肺腑之言。查了一下柯锡杰写这段文字的时间, 2006 年,正好是我在《中国摄影家》杂志上刊出《清算——风光摄影》的那一年。其实当年我的那篇文章也是这个意思,提醒人们不要一窝蜂地拍摄雷同的风景,留下重复的、毫无价值的唯美碎片,造成摄影创造力的低下。然而不仅当时很少有人能够平心静气听我把话说完,认为我是一棒子打杀风光摄影,甚至直至今日,还有人拿出可以重复一万遍的风景,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说是我当年的说法导致“只会使我们的摄影内容越来越单调、语言越来越同化、路子越走越窄。这才是整个摄影的堕落。”此话真的从何说起?!

上图为专家研讨会上隆重推出的作品,下面几幅画面是我在网上随即搜索的几幅相似的作品,请各位自由评说——
 
好在座谈会上也有专家坦言:“在今天多元的摄影过程中,风景摄影也要更加多元。”这就对了。如果哪一位有兴趣,找出 2006 年第一期的《中国摄影家》杂志,好好读读我当年的那篇文章,就不难理解时至今日的误读是如何的可怕!是的,正如柯锡杰所说,最美的风景在心里。这是从人的感悟空间来说的。那么,如果换一个哲学角度,从创造的空间理解风景,日本学者柄谷行人的说法也许更有意思,他写道:“所谓风景乃是一种认识性的装置”,这个“装置”是一种中心透视法的视觉呈现,它在创造“外面的风景”的同时,也创造了“内面的人”。其实他想说的是,风景的创造是一种外化,本质上是创造者自身的一种折射。你的人文素质有多高,观察能力有多强,你的风景价值也会有多大。老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拍摄千篇一律的风景,你自己到哪里去了?

其实,也正如柄谷行人指出的:只有能够与个体(也就是观影主体占据的位置)的内在欲望构成“能指”与“所指”的深度关系时,风景才可以成为“被看见”的对象。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的风景,从根本意义上缺乏这样的深度关系。关键是我们的摄影理论家和批评者为什么就不能面对现实,少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大胆地说一些逆耳忠言——不要为了几个钱,就放弃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好吗?

最美的风景在心里,才可能看到多元化的风景!

上图为王建军早在十年前就拍摄的作品,下图是今年专家研讨会全力推荐的佳作——
下面几幅画面是我在网上随即搜索的画面,可以作为对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21:54 , Processed in 0.27713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