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85/1.4G难产至今 在135单反镜头群中很多朋友喜欢使用85mm焦距的镜头来拍摄人像,因此这个焦段的镜头也被称为美人头,同样的,由于需求量大,这个焦段的也是各大厂家着力开发的重点,竞争激烈,牛头辈出。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佳能85/1.2L,尼康85/1.4D,美能达85/1.4G D,宾得的FA* 85/1.4,索尼的planar T* 85/1.4ZA,甚至还有康泰时的C/Y Planar T* 85/1.4和极为罕见也令人念念不忘的C/Y Planar T* 85/1.2奥林巴斯的zuiko 85/2等等。
作为35mm最重要的生产商之一的尼康,旗下的Nikkor AF 85/1.4 D IF被称为唯一能与蔡司85/1.4相提并论的日本镜头(编注:好像美能达85/1.4G D也有人这么说,最近韩国三阳的85/1.4也被人这么说),从1996年发布至今的14年以来,以其卓越的光学素质和优异的用料做工,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好评和追捧,积累了上佳的口碑和庞大的用户基数。不过随着数码单反相机全面取代胶片单反相机,Nikkor AF 85/1.4D IF在数码机身上使用的时候也出现了紫边较明显等数码不适应症,用户对这支镜头的升级和数码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尼康方面对此肯定有所察觉,去年5月国外就曾曝出一则消息称尼康新的Nikkor AF-S 85/1.4G ED即将推出,但是直到一年零两个月之后的今日,这则传闻也依然没有成为现实,粉丝们对此都相当失望,失望之余,不如看看在经典的85mm焦段上,尼康AF-S 85/1.4G ED的祖辈们,都是何种模样。
尼康85mm镜头开发的相当得多,从开发时间上大致可以分成早期版、AI版、AIS版、某特别版、某某特别版、AF版及AFD版等等。那些特别版,包括移轴的PC Nikkor,还有一个很诡异的F3AF专用的80/2.8自动对焦镜头和更诡异的为F2设计的自动对焦镜头AF 80/4.5等。 ![]() 尼康135单反用85mm镜头部分集合 从左到右依次为Nikkor 85/1.8K、85/2 AI-s、85/1.4 AI-s、85/1.8D、85/1.4D 诞生在旁轴系统中的尼康85mm镜头 尼康最早生产的85mm镜头是用于旁轴系统的Nikkor-P 1:2 f=8.5cm(85mm f/2)和Nikkor-S 1:1.5 f=8.5cm (85mm f/1.5),前者自1948年开始发售,而后者则从1951年开始发售,供应接口包括M39,康泰时卡口和尼康自己的卡口规格。这两支镜头中,85/2是5片的简单结构,而85/1.5则是7片的光学结构。镜身都采用了结实且高档的金属材料镀铬工艺,镜头前端有nippon kogaku tokyo(日本光学东京,日光是尼康最初的名字)的标记,而镜头尾部则有MIOJ(Made in occupied japan,产于被占领的日本)的标记。同期生产的其他产品,比如尼康的S系列旁轴机身、佳能的旁轴机身等,都有打有MIOJ标识,这也是早期Nikkor镜头的共通特征,不过这两支镜头的生产版本极多,且距今年代久远,就不一一赘述了。
![]() 佳能IIIB旁轴相机底盖上的MIOJ标识 早期的单反用nikkor 85mm镜头 尼康第一支用于单反相机的85mm镜头是1964年开发的85mm f/1.8 Nikkor-H Auto,它是我们在上一页提到过的为旁轴相机开发的Nikkor-S 1:1.5 f=8.5cm(85mm f/1.5)的单反版本。这支镜头采用了4组6片的光学结构,推出之后就因为光圈大,焦距适中,光学质量优秀成为尼康镜头群中最受欢迎中焦镜头,没有之一。而且尼康还不断改进这支镜头并一直生产到1977年给AI版镜头让路才停产,因此版本众多。1964,NIKKOR Auto,这是配合1951年推出的尼康F使用的版本,也是本系列的[FS:PAGE]基本版。;1972,NIKKOR H·C Auto这一版有了多层镀膜,此前都是单层镀膜;1975,NIKKOR,这也是85/1.8的最后版本,但是依然不是AI版,无法实现全开光圈测光。
AI(Automatic Indexing),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公布于1977年,是尼康卡口的第一次重大改进。AI是指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当一个AI镜头被装在兼容AI技术的机身上时,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在机械连动拨杆的自动接合和驱动下传递给机身的测光系统,以实现全开光圈测光。尼康F2A、F2AS、Nikkormat EL2、FT3和FM是第一批获益于这项技术的机身。
AI 85/2,小光圈替换了大光圈 1977年,尼康将AI 85/1.8停产,改为生产AI 85/2。这支镜头刚推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尼康疯了,为什么要停产光圈大的?因此上市之初销售状况并不是太好,甚至可以说是很糟糕,但是很快摄影师们就折服在这支F2口径的85mm镜头无以伦比的锐度之下。另外,由于采用了5组5片的简单光学设计,这支镜头也更轻、更便于携带。另外,即使没有采用CRC(Close Range Correction,近距离校正系统)设计,这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也只有0.85m,这大大拓展了中焦镜头的使用范围。这支镜头最终在1981年停产,原因是为全新的AI-S接口镜头让路。
AI-S(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在1981年,尼康对全线AI镜头卡口进行了修改,以便使它能够与即将投入使用的FA高速程序曝光方式完全兼容,这些修改后的新镜头就是AI-S卡口Nikkor镜头。根据镜头光圈环和光圈直读环上的橙色最小光圈数字以及插刀卡口上的打磨凹槽,非常容易识别。当AI-S镜头用于尼康FA机身时,它能够根据自身的焦距向机身提供信息以选择正常程序或高速程序,在快门优先曝光模式下,它们能够在非常宽的光照范围内提供一致的曝光控制(因为AI-S镜头是为FA上的曝光“自动化”而定制的,因此机身的自动曝光连动拨杆能够非常流畅地控制AI-S镜头的光圈,以达到更为快速而精确的曝光控制)。
一代绝唱尼康AIS 85/1.4 1981年年的9月,尼康推出了堪称一代绝唱的AI-S 85/1.4,这也是迄今为止尼康Nikkor镜头群中口径最大的85mm镜头。这支镜头几乎集中了当时尼康所有最优秀的光学设计,IF内对焦,多层镀膜,CRC近距离矫正系统,7片5组的光学设计和扎实的用料使得它重达620g,相比之下,后来的AF 85/1.4D,8组9片的光学结构,也仅仅只有550g而已。AI-S 85/1.4拥有9片光圈叶片,滤镜口径72mm。有意思的是,它的光学设计是修正的高斯结构。换言之,这个光学设计不同于之前尼康所有的85mm镜头,而是来源于同时代的尼康AI-S 50/1.4。AI-S 85/1.4一直生产到1995年,然后被新的支持自动对焦的AF 85/1.4D所取代(实际上尼康第一支支持自动对焦的85mm镜头AF 85/1.8s早在1988年就开始生产了,但它取代不了85/1.4)。 AI-S 85/1.4出生的年代里,还有两个劲敌也面世了,分别是康泰时的蔡司Planar 85mm f/1.2和佳能的FDn 85mm f/1.2 L。其中前者在14年前已经成为绝唱,如今千金相求而不可得,后者则早已从FD脱胎换骨为EF大行其道,成为广大影友心中的梦幻逸品。
![]() 佳能FDn 85mm f/1.2 L 题外话的AF85/1.8s和AF85/1.8D AI-S 85/1.4的生产时间横跨从1981到1995年的14年,但早在1988年,尼康就已经推出了85mm焦段的自动对焦镜头,AF 85/1.8s,1994年停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带D的85/1.8,在二手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1994年,尼康在镜头中加入了传递距离信息功能,标识为D,推出了AF 85/1.8D,一直生产至今。但是,这两个头跟本文关系其实不是太大,他们只是85mm焦距,却并非1.4光圈,差一点就是差很多。
廉颇老矣的AF 85/1.4D 真正激动人心的产品出现在1996年,AF 85/1.4D上市了。这支镜头采用了全新的8组9片的光学结构设计,实现了前后镜片都固定的内对焦工作模式,尼康独有的CRC近距离矫正系统保证了这支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的0.85米处能够获得同样优异的像质,9片光圈叶片的设计也带来了柔美的背景虚化。在镜身加工方面采用了金属镜筒和皱纹漆,标准的尼康顶级镜头配置。这支镜头代表着尼康自动对焦镜头的精髓:高锐度、高反差、高色饱和度、极佳的背景虚化和层次。完全无需太多吹捧的语言,只要你拿在手边试拍几张,自然会从此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4 00:42 , Processed in 0.05165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