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历史长河的单反相机技术

2010-8-3 14:21| 发布者:| 查看:454| 评论:0

  DSLR 发展日新月异,以前菲林单反做不到的,例如拍片、Live View、内置水平仪、数码滤镜等,现在都于DSLR 上一一实现。 不过奇怪的是,一些以前菲林单反曾一度采用的先进技术,例如眼球对焦、固定反光镜等,在单反数码化后却没有再出现。 究竟这些技术有没有机会重生呢?

  先说说固定反光镜,大家都知道DSLR 内部设有一枚反光镜,在取景时将影像反射至观景器,在拍摄时就会升起让光线进入感光元件,单镜反光机的「反光」以及Single Lens Reflex 的「Reflex」就是指这枚反光镜。

  使用反光镜的好处是可以在观景器内看到跟拍摄出来一样的构图,解决了旁轴取景式相机以及双镜反光机的视差问题,不过却也带来不少坏处- 加长了快门时滞、曝光时观景器遮黑、连拍速度受到限制、增加了相机震动及噪音等,这些缺点也间接令旁轴取景式相机一直有市场空间。

 

已经进入历史长河的单反相机技术
左图:1972年推出的F-1 High Speed Motor Drive首次配备固定半透光反光镜,连拍速度达9 fps,当年定价300,000日圆。
右图:1984年推出的限量版New F-1 High Speed Motor Drive,连拍速度达14 fps,当年售价达1,300,300日圆﹗

 

  为了解决反光镜的问题,单反厂商们便曾经在上世纪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 Canon 于1972 年推出配备固定薄膜反光镜(Pellicle Mirror)的高速相机F-1 High Speed Motor Drive,令连拍速度首次达到9 fps,在同年举行的奥运会中锋芒毕露,1976 年推出的Nikon F2H亦有类似的设计,而稍后推出的Canon New F-1 High Speed Motor Drive,连拍速度更达至疯狂的14 fps。

 

已经进入历史长河的单反相机技术
左图:转用EOS系统后首部固定反光镜相机,RT代表Real Time的意思。
右图:1995年推出的EOS-1N RS,连拍速度为10 fps,是当年配备AF系统的DSLR中最快。

 

  固定薄膜反光镜是一片半透明的反光镜,比一般反光镜有更高的透光度,即使不用升起反光镜,亦有足够光线穿过固定薄膜反光镜让菲林进行曝光。 以Canon EOS RT 为例,固定薄膜反光镜就有65% 透光度。 使用了固定薄膜反光镜的单反,解决了传统反光镜的问题,连拍速度更快,拍摄时也可以一直透过观景器追踪主体,快门反应也大大提高。

  不过使用这类反光镜也产生了其他问题,例如积尘影响成像、入光减少、观景器较暗等。 随着传统反光镜的设计大幅改良,在1995 年推出EOS-1N RS 之后,市场上再也没有推出新的固定薄膜反光镜相机了。

  眼球对焦亦曾经是极具话题性的设计,由1992 年推出的Canon EOS 5 率先采用,用家可以透过眼睛观看的方向来选择使用5 个对焦点的其中一点,之后推出的EOS 50E、EOS 3、EOS 33 及EOS 33V 亦有这种设计。 使用眼球对焦可以减省用手按掣选取对焦点的时间,拍摄动态主体时反应更迅速。 不过眼球对焦使用上需要用家作一定程度的适应,有人认为好用,但也有人觉得多余。

 

已经进入历史长河的单反相机技术
左图:首部配备眼球对焦的单反EOS 5。
右图:EOS 3配备45点自动对焦点,可以用眼球操控方式选择。

 

  究竟这些新技术是否值得在数码单反年代重生呢? 其实不少外国网站都时有传闻,这类技术最终会应用在未来推出的单反之上,不过传闻归传闻,事实上现时仍然未有得到任何厂商证实。 不过大家也可以不妨想像一下,假如这些技术应用在数码单反的话,对未来单反的发展会不会有重大影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4 09:54 , Processed in 0.0163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