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在1982年推出碟式底片,把底片做成小型软磁碟的样子(见下面的照片);这类型底片可以拍15张,每张的片幅是8mm×11mm,大小在2/3英吋与1英寸规格的感光晶片之间,比目前消费型数位相机用的晶片大一些。 碟式底片的对象是一般消费者,所以相机规格十分简单、几乎全是傻瓜机型,而且长相都差不多;又因为碟式底片很薄,相机自然也薄。
然而碟式底片的小片幅在印相时放大倍率较大,于是颗粒与解析度在相片上不如135底片的结果;另外,据说许多冲印店为了省钱而不使用柯达指定的放相用镜头,让相片品质大打折扣,结果是碟式底片欲振乏力,柯达最终在1999年12月31日宣布停产(在此之前就很难买到了),为碟式底片画上句点。 但是碟式底片却也没有那么快就完全绝迹,因为还有其它公司(3M、柯尼卡与富士)陆续供应了一段日子。 下面的照片是一张碟式底片、它的包装、和一张CF卡,正因为碟式底片比CF卡大很多,使用碟式底片的相机也不会太小。 下面的照片是碟式底片的正面,一片可以拍15张照片,靠近中央卷轴孔旁边的小孔是底片计数,装上相机后机背上的两个小窗会显示底片的规格与底片计数。
下面的照片是碟式底片的背面,也就是朝着镜头、可以感光记录影像的一面。 画面右上角圆弧的部份是上片机制,相机的马达拨动该处的一个小连动机制上片;左下角的方框是底片所在,按下快门后相机会拉开挡片、曝光完成后再把挡片放回原位。 所以,不论拍了多少张照片,使用人都可以抽出底片、日后再装回(可能是另一部)相机继续拍摄。 ![]() 下面是本篇介绍的机型:第一张照片(自左到右)是美能达 DISC-5和DISC-7,第二张是它的的名牌版美能达 AC 101和AC 301:
美能达 DISC-7 使用碟式底片的相机不胜枚举,单单柯达本身就出了十多款,这些机型的长相大同小异,都是个扁长形的盒子,功能也差不多,近似于今天最傻瓜的机种。 所以,在一堆用碟式底片的相机中很难分出厂牌,若要鹤立鸡群,相机的造型就得要有点特色才行,在这一点上美能达的DISC-5与DISC-7,以及它们的美化型AC 101与AC 301就相当成功。 事实上,美能达一共推出了四型,DISC-5、DISC-7、DISC-K(为美国连锁店K-Mart生产)、与DISC-S(欧州版),本篇的重点是四者中比较好的一型:DISC-7与它的美化型AC 301。
美能达在1983年(碟式底片面世后的次年)推出的DISC-7是一台典型而且功能比较完整的机型。 下面是正面照,相机上方自左到右是闪光灯、测光表、与观景窗。 中间是个凸镜面做自拍用,它左边的扳手向上扳就是自拍、扳手上方是自拍指示灯,右边disc-7字样下方是镜头(12.5mm f/2.8)。 镜头下方的扳手扳到山形是拍远景、扳到人形时会把一个近拍镜盖在镜头前方拍人物(所以镜头是不能对焦的)。 观景窗下缘有个突出的横条,把它向上拉可以抽出观景窗和镜头盖(见下面第二张照片)。 快门钮是左下方的方形按键,但DISC-7只有两个快门速度,1/100与1/200,光圈与快门速度完全由内建CdS测光表决定。 相机左方有个旋转把手,可以拿来当脚架,或把它转出来方便操作。 在自拍时,镜子中看到的大致上是镜头能记录的画面,在DISC-5、7、K、与S四型中,只有DISC-7有此功能:另外,美能达还生产了一支金属的多节延伸杆,完全伸展开来后可以把相机放在较远处方便两个人的自拍。
下面是十分单纯的机背照片,左上角是观景窗,中央长方形窗户可以看到碟式底片的资讯,在它左边是底片计数(在碟式底片的卡匣上)。
下面的照片比较美能达DISC-7与一张CF卡的大小: ![]() 几乎所有碟式底片相机都用类似的方式打开机背、安装底片。 机顶有个扳手(见下面照片),把它向上拉[FS:PAGE]就打开机背,因为机身结构的关系,大多数使用碟式底片相机的机背都是向下掀开的。
下面第一张照片是打开机背的样子,我们可以看到镜头后方的透镜与底片转轴;第二张是装上底片后的样子。
DISC-5是DISC-7的简化版,少了DISC-7的把手、自拍用反光镜面和自拍功能、以及延伸杆。 如果不在意这些功能,DISC-5和DISC-7除了样子稍许不同外,可以说是同样的相机。 下面是两张DISC-5的照片:
美能达的 André Courrèges 版 Minolta请法国知名时装设计师André Courrèges把DISC-5与DISC-7转化成两款时尚型机种,DISC-7叫做AC 301、DISC-5则是AC 101。
美能达AC 301有象牙白机身并且滚上金边,还有以及同一色系的漂亮相机包(见下面两张照片),机身与相机包都印了André Courrèges的商标AC。 虽然AC 301源自DISC 7,但AC 301没有旋转把手,但可以装延伸杆。 下面是AC 301的两张照片:
AC 101是DISC-5的美化版,机身上有白色和其它颜色相间的波纹,这些颜色有蓝色、绿色、黄色、米色、和粉红色几种,而且还有匹配的相机包。 下面是AC 101的两张照片:
结语用碟式底片的相机无法要求太多,因为整个系统的对象是用傻瓜相机的一般消费者;事实上,虽然个人用过不同厂牌的产品,但也感觉不出有太大不同,有些机型镜头好些,但也相差不远。 Minolta DISC-7(含AC 301)造型比较讨好、功能较全,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型,不过一个大男人带着那么女性化的相机和相机包到处走总是觉得有点怪(请老婆拿着比较好)。 美能达这几型碟式相机最大的困扰就是电池! 大多数同类相机用传统的AA电池,但美能达的DISC-7和DISC-5却用内建的锂电池,没电后在理论上得送回美能达更换,实在不十分方便,或者是自己动手拆开相机换成相当的123A电池。 另外,几乎所有碟式底片相机在上片时都有很大的杂音、而且上片速度相当慢。 很自然地,当135底片傻瓜机小型轻量化成功,再加上稍后小型而且更方便的APS系统出现,碟式底片没落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碟式底片相机的潮流就跟着结束。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4 09:35 , Processed in 0.0165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