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G2套头14-42mm f/3.5-5.6全拆解

2010-10-21 14:41| 发布者:| 查看:738| 评论:0

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ASPH Mega O.I.S.镜头作为套头之一与G2和G10同时发布。该镜头采用9组12片结构,拥有1枚非球面镜片,7片光圈叶片,Mega O.I.S.光学防抖系统。我们今天拆机的主角就是这支松下套头,一起来看看镜头内部的“秘密”吧。


搭配14-42mm f/3.5-5.6镜头的松下G2


本次拆机的主角


从镜头后端入手,拆掉后盖,内部电路板一目了然

注意拆的时候要吧所有的零作用力插座的卡槽板起来,排线就很容易从里面取出来了。


主控芯片

转过来看到主控芯片NEC 70F3738,这就是这枚镜头的灵魂。

千万别小看了这颗小小的芯片,不同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这可是一颗真正的32位的DSP,拥有256k的flash与16k的ram。虽它的主频只有20mhz,但性能一点不含糊,松下强大的防抖性能其实都是靠它快速运算速度来实现的,没有它,松下不会有如此强大的防抖。

ps. 这颗芯片售价大约6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游览Renesas的官网查看中文的pdf手册了解更多详细资料

这是70F3738的最小系统电路。事实上它原本是由Renesas生产的一种V850es内核CPU,因为Renesas已被NEC收购,所以使用了NEC的标识。
 

一般镜头的抖动都是靠陀螺仪传感器来检测的,它能非常精确的检测出相机的角度位移。


陀螺仪传感器

其实镜头的防抖原理并不复杂,依靠线路板上的MENS(微机械电子)元件检测镜头的角度变化,其实就是一颗极其微小的陀螺仪,和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除了体积以外,并没有太大区别。

这是腾龙防抖系统的爆炸视图,可以看见在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各放一枚电子陀螺仪,松下的系统也是完全类似的结构。

计算出角度变化量后,控制镜头的光学防抖镜片进行位移。计算非常简单,但需要尽可能快速,才能极其迅速的对抖动做出及时的位移补偿。这就是松下物理光学防抖的全部秘密,别的公司也差不多,只不过其中的算法,与检测速度就看各家自己的本事了。

接下来就是镜头的模组了,其实光学镜头模组也并不全是光学的东西,比如松下的这枚14-42mm就由三部分组成:镜头前套筒、对焦模组、光学防抖模组。这里给大家看的就是光学对焦模组,对焦的静音就全靠它了。只可惜这个不是松下的HD镜头,所以对焦还是用几片镜片同时移动完成的。如果是你用的是松下的HD镜头,这个对焦模组就真的只有一片镜片移动来实现对焦了,而且这片镜片还应该是悬浮的。否则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全静音对焦。

上面这块还是镜头的对焦模组。那个筒里面应该放的就是镜头的后组防抖模组了,不过已经被取出来了。


注意第一片镜片就是浮动的防抖光学修正镜片了

反过来看这个后组光学防抖模组,可以发现,胖出来的那一块,里面就是所谓的物理光圈。

最后来一张全家福。这里大家注意左边第二个桶,上面有一个电位器,这是用来传递焦距信息给相机的一个位置传感器。当然,这个套筒最底下的那个对焦环,也是全电子的。

为什么要拆松下的这个镜头呢?因为它是第一支真正的“中国制造”,甚至包括G2机身在内也全部是中国制造。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是一种降低成本的做法。所以“偷工减料”是家常便饭,拆解它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看它究竟有没有缩水。

值得庆幸的是,这支镜头的总体做工保持了松下一贯的风格。除了这个塑料的镜头卡口之外一切都好。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塑料卡口也不能不说是一种优势,第一是降低了镜头的重量,第二是降低了镜头的成本。松下常年的日本本土制造理念造成松下相机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进口关税的问题,松下的行货机器在国内从来就没有便宜过。中国制造[FS:PAGE]之后,相信售价一定会比以前的差价大幅缩小。这确实是比较实在的。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当你摔机的时候,塑料卡口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维修成本。因为这样的镜头在摔机之后,塑料卡口会迅速断裂吸收冲击带来的能量,保护珍贵的机身卡口免于遭殃。同时由于塑料卡口很廉价,更换起来也非常便宜。基本上一次跌落在100元内就能让所有东西恢复原样了。

无论是否有脱落,卡口的物理变形是注定了的,这就是金属镜头卡口的不可承受之痛。
 


镜头后组光圈模组

言归正传,上图是镜头后组光圈模组,拆开它,里面就是镜头光圈了。

这就是分离下来的整个后组镜头模组,居然没有一片镜片掉落下来,对,整个镜片都是被严格包裹在一个塑料外壳中,绝对不建议拆解。

这就是那个光圈模组的实际物理光圈了,上侧的电机是光圈驱动电机,不过光是这样拆解,我们依然不能触及真实的物理光圈。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翻过来观察模组的正面,显然我们不拆掉这块防抖镜片,是无法触及物理光圈的。

必须要卸下它,否则我们是不可能把那个光圈模组卸掉的,因为有几个螺丝挡住了。

这就是防抖镜片拆卸下来之后的光圈模组的样子,可以看到,排线连接的两个线圈,这就是驱动防抖镜片移动的电机,这种电机相对于传统电机,反映快。这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松下,几十年光学防抖驱动技术研究的终极成果,很显然,这个系统比之前介绍过的腾龙的VC系统效率高很多了,体积也更小。
 


镜头后组光圈模组

言归正传,上图是镜头后组光圈模组,拆开它,里面就是镜头光圈了。

这就是分离下来的整个后组镜头模组,居然没有一片镜片掉落下来,对,整个镜片都是被严格包裹在一个塑料外壳中,绝对不建议拆解。

这就是那个光圈模组的实际物理光圈了,上侧的电机是光圈驱动电机,不过光是这样拆解,我们依然不能触及真实的物理光圈。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翻过来观察模组的正面,显然我们不拆掉这块防抖镜片,是无法触及物理光圈的。

必须要卸下它,否则我们是不可能把那个光圈模组卸掉的,因为有几个螺丝挡住了。

这就是防抖镜片拆卸下来之后的光圈模组的样子,可以看到,排线连接的两个线圈,这就是驱动防抖镜片移动的电机,这种电机相对于传统电机,反映快。这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松下,几十年光学防抖驱动技术研究的终极成果,很显然,这个系统比之前介绍过的腾龙的VC系统效率高很多了,体积也更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5 00:15 , Processed in 0.0163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