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陆俨少画论与现代摄影(探索十八上)

2010-11-8 11:05| 发布者: | 查看: 1357|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本文谈陆俨少画论与现代摄影关系。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 于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战期间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 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陆俨少的作画风格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俨少的作品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先生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陆俨少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他的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 陆俨少作画富有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他的“留白”和“墨块”法,就是创新的表现。他的“勾云”也与别的画家有所不同,是他的独创。我们摄影人要学会吸取他人的技法时,不要一味的模仿,要溶入自己的见解,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拍摄法。

     真正的艺术,是生活的磨练与思想性的演绎结果,陆俨少在抗日战争时期举家入蜀之时,观蜀中山水:“峨眉山之秀丽;青城山之幽静;亦即三峡之奇险”,令其扎实的传统笔墨升华至心中广阔的追求,尤其是“峡江云雾”的壮丽变化,更加使其思绪激动不已,胸中之热情溢于言表。陆俨少善于在浏览山水风光时,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了《峡江风光》,把大自然溶入画中。
    陆俨少先生在通过各种笔墨技法之探讨,终于在自己的作品中突破地进入了新的表现层次: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技法,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勾水之法,倒是古时便有,宋代山水画大师马远有《水图十二卷》行世,但是,真正将画水之法融与现代山水画中的却是陆俨少先生。他善于将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激流险滩、旋涡飞溅;还是滔滔江河、迂回曲折,其笔墨都顿挫有力,线条变化多端,气韵生动。  

   其勾云之法:陆俨少先生运笔自如,流畅飞扬,增加画面的表现精神,又极其具有飞动之气。,而且,对于云之阴阳两面,以墨之浓淡表现而出,泾渭分明。      其块云法:以积墨成块,层层迭迭,或以线条勾之;或下笔审时度势,计白当黑,回环反复,留白之处恰到好处,自然之极!更为精彩的是,勾云与积墨二者共用,山石前用墨积蕴,而山石后有以线勾烘而出,动静分明,机具神采,气象万千。他不停留在已有创作水平上,不继发展,“勾云”法和“块云”法又前进了一步。

陆先生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家,同时兼擅梅花、竹石,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他画的杜甫诗意山水画百幅,在拍卖行拍出了6000万多元人民币,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先生的笔下功夫,旷世罕见,游历山水,从不苦做速写记录,他说:“我外出游历……只用眼睛看……要得山川神气,并记在胸。”他作画无论多大尺幅,也从不起草稿,提笔就来,如唐代吴道子对玄宗所言:“臣无粉本,但墨积于心也!”他作画用一枝笔,从头到尾,中间不换笔,他的技法“近乎道矣”,全靠对毛笔天人合一式的神化般使用。

陆俨少先生在通过各种笔墨技法之探讨,终于在自己的作[FS:PAGE]品中突破地进入了新的表现层次: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技法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勾水之法,倒是古时便有,宋代山水画大师马远有《水图十二卷》行世,但是,真正将画水之法融与现代山水画中的却是陆俨少先生,他善于将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激流险滩、旋涡飞溅;还是滔滔江河、迂回曲折,其笔墨都顿挫有力,线条变化多端,气韵生动。陆俨少的画功,全是他刻苦磨练得来的,是值得我们摄影人学习的榜样。山水风光摄影是摄影界常拍的主题,现在各大网站不断推出的各地风光创作团,不就是以风光为主的作为拍摄对象吗!请学习陆俨少是如何画风光山水画的,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影友童端友于杭州`11、7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8 , Processed in 0.12364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