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黄胄画论与现代摄影(探索二十)

2010-11-10 16:26| 发布者: | 查看: 908| 评论: 0

本文谈黄胄画论与现代摄影的关系。  

黄胄 (1925-1997) ,原姓梁,名淦堂,字映齐。河北省蠡县人。生前为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黄胄是建国以后有突出成就的中国画画家。他的中国画以速写为基础,真实而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并展示出大批新意境、新技艺、笔墨流畅、气度澎湃的佳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中国画坛开一代新典范。社会影响颇大,是一位中外盛誉的艺术家。  

为了精透传统笔墨技艺,黄胄在 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末,两次大量临摹古代精品。他主张 必攻不守 ,以速写起家,在生活中积累了成千上万的速写。他认为国画家在生活中直接用毛笔搜集素材,才能与国画的笔墨功夫结合得好。中国摄影家也要练习基本功,现在有数码相机作工具,拍了删,删了拍,不像用胶卷的年代,拍坏了就浪费胶卷。只不过浪费一些电池,现在的电池可以再次充电,损失也不大。要不断地拍,有顺序地练习: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远、近、高、低,拍人物、拍风光、拍花卉、拍鱼、虫、鸟、兽,拍静物,拍微距等。黄胄以画速写起家,我们摄影人以拍各种各样的片子起家有何不可。  

黄胄是人物画的大手笔,极善于画大画、画人物众多、场面热闹的大场面。他前后创作的那些辉煌巨作构成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歌颂劳动、歌颂力量、歌颂奋发进取的精神,显示出豪放、壮美的审美基调,既出自画家积极、乐观的天性,也是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我们摄影人要走现实主义的道路,不要去练习什么“观念摄影”、“象征主义”、“抽象摄影”等。黄胄是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在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进程中,黄胄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新是摄影改革之路,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黄胄是一个极富创新意识的画家,他怀着对新生活的热爱,把速写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入了中国画的基本训练和创作之中。所画人物、牲畜,造型准确生动,笔墨豪放自由,打破了各种窒息创造精神的陈规,使传统中国画贴近了现实生活,贴近了人民心灵。黄胄的艺术,脱颖于 40年代,成熟于 50年代至 60年代,至 70年代中叶以后更趋完善。特殊的经历使他走着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黄胄起步于深入生活和速写,亦得益于对传统的愈来愈深入的理解和选择。  

    创新与传统,在黄胄内心深处是怎样结合的,对于传统他有分析、有选择、有取舍发扬的独特视角。这一视角又与 20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牲畜画为摆脱陈陈相因而努力振兴所面临的两大课题联系在一起:一是写实与写意怎样在当代人物牲畜画创作中结合起来,二是造型与笔墨怎样有机互动而彼此生发。围绕着两大课题的思考,黄胄在 60年代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形成了自己对传统的系统认识,并且用以指导自己的创作。一、自家感受画贵创新。  

    20世纪以前,中国画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两种传统:一种是以宋代画工画为代表的写实传统,一种是萌发于宋而后日渐发展的以文人画为代表的写意传统。两种传统都是源于历代画家植根生活的艺术实践,也都在晚清以来的因袭模仿的风气中失去了活力。不过,写实的传统重形似,重 应物象形 ,表现在人物画和工细花鸟画中为多。写意的传统重神韵,重感受,重个性表现,体现在大笔头花鸟画和山水画中为主。  

    黄胄也不例外,他的中国画在年轻时代即受赵望云面向生活和农村写生的影响,在面向生活与继承传统的关系上,一开始就把从生活入手放在第一位,而且终生不渝。他说: 我开始学画时没有临摹,这也有它的好处。我一开始就在生活里 ,主要是画速写,边观察边画,边学边画,以后再学传统的东西。由于没有什么束缚,所以敢于放开手来画。 他贵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摄影人学习的。他一方面深入生活,一方面以速写的手段积累生活、感受生活,再根据创作的需要去临摹、去学习传统中有用的东西,他在所临唐寅《枯槎鹆图》上题道: 自学画以来,很少临摹古人。近十年看了些古人作品,按“古为今用”的指示,从生活入手吸收一些前人的方法,亦未认真临摹古人。这些天才仿了一点,感到还有帮助,有感初学即钻入故纸堆里反而受很多束缚,甚至钻不出来。从生活入手,根据创作需要吸收前人有用的东西,是较好的方法。 这一段说明黄胄作画还是继承古人有用的东西。这种对生活与传统、写生与临摹的态度,没有忽视作为 的传统,却首先抓住了作为 的生活,没有绝对排斥熟悉传统方法的临摹,却紧紧把握住了提炼生活的写生、速写手段,因此也就在检验传统中发展了传统,有取舍地在学习传统中完善了提炼生活的写生技能。生活是摄影的源泉,摄影家只有深入到工、农、兵生活中去,才有创作的源泉。  

前文已述,在古代中国画传统中,既有 形神兼至 的写实传统,又有 情随笔转 的写意传统。黄胄十分重视宋人概括生活的写实传统,主张学习其描绘物象的精到和捕捉情节神态的惟妙惟肖,虽也不忽视元人变宋人写实为写意的传统,但认为写实是写意的基础。他指出: 两宋书画大师辈出,光照千古。山水余最喜李古,而松年、马夏、王诜等大家亦各有千秋,奠定基础。如无宋诸大师,元四家无变法基础。今天应继承宋写实手段技法,以表现现实生活。 黄胄的这一段话,说明绘画也要继承传统;而我们摄影师呢,要继承什么呢?摄影的历史在中国发展是短暂的,但也一段发展的过程。从清朝末年开始,照相术传入中国,也经历了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不少摄影家为之奋斗,积累了不少的摄影实践;再加之改革开放,外国摄影家的摄影经验也为我们所用,这些就是我们继承的资本。  

影友童端友于杭州 `111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0:59 , Processed in 0.07688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