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山东23届国展纪录类获奖作品评析(淘宝系列之4)

2010-11-15 15:43| 发布者: | 查看: 1144| 评论: 0

    山东在23届国展中获得了好成绩,下面按作品顺序给予简要评析(作品来自《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一书),淘出作品的优点,从中得到借鉴。山东得奖:金奖1名,优秀奖7名。

1、《每天的早晨》杨健摄,金奖,P10。2009年6月3日,山东省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每天早晨,市民在此健身锻炼。图中有序在排列体育器械,有双杠、单杠、仰坐椅、荡板等,人物有中老年男女,大多是赤膊上阵,女的穿红恤衫,男的也有穿红恤衫,表情各异,都认真在锻炼,身躯强壮。“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被丢到五霄云外去了。全民健身在这里表现出来。此图就是例证。

2、《用双手摸读医书》》鲁少河摄,优秀,P31。200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盲人诊所主人何乐芹身残志坚,依靠自己掌握的针灸、推拿、按摩的医疗技术,先后帮助数万患者走上康复之路。图中何乐芹仰躺在沙发上,触摸盲文医书,刻苦学习,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何乐芹载着黑色墨镜,穿着灰色的上衣,手摸医书历历在目,使人油然起敬。

3、《巧遇》王宁摄,优秀,P81。2010年4月29日,山东省潍坊市街头一辆宝马敞棚跑车装饰成的婚车路间巧遇一辆畜力板车。驾驭宝马车的新郎被马车吸引,而同样驾驭马车的老汉也对这辆婚车产生了好奇。两车相遇,各产生好奇,这就是“巧遇”的题意所在。图中两车红黑相对,色调上也成对比。

4、《中药抗击“甲流”》组照,吕廷川摄,优秀,P86。在预防和治疗“甲流”的过程中有几千年历史的中药证明疗效显著。山东省对近千人进行科学的中药预防和治疗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用8幅黑白组图,展示了治疗情况:第一幅:医疗人员在称取中药配方里的药材;第二幅:医务人员药房内称大剂量的中药;第三幅:群众在药店里买药;第四幅:一工作人员手握金银花一丛在展示;第五幅:工作人员把煎好的中药煎剂分碗;第六幅:居民用艾草灸穴位;第七幅:山东省用中药“痰热清”和“血必净”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第八幅:甲流产妇姚女士进行中西医治疗痊愈出院与医务人员道别。用组照的形式,对流行的“甲流”疫病拍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报导。

5、《京剧的守望者》组照,宁舟浩摄,优秀,P87。这是一组京剧守望者,包括群众和京剧演员对京剧的爱护。京剧是国剧,由于唱腔的难懂,逐步衰退。特别是年轻人不爱看,所以改革京剧势在必行。第一幅:一位额头爱伤的京剧演员。第二幅;2004年6月,马济生扮演包公;第三幅;57岁的田家里,在《秦香莲》一剧中饰太监;第四幅:群众胡逊老人早早来到剧院,发现只他一个人到场;第五幅:济南市京剧院演出《红鬃烈马》,一位老旦穿过临时搭建的后台;第六幅:2005年10月山东省艺术学院的学员正在上基本功课“拿顶”;第七幅:没有化妆间,在厕里化装;第八幅:2007年11月25日,,74岁的梅葆玖和演员们一起训练。

6、《一个人的城市》组照,宁舟浩摄,优秀,P88。2002年至2006年10月济南市泰安、荷泽地区的民情习俗。第一幅:一名叫老韩的民众,每天在走廊里吸完2包烟完成任务;第二幅:一名叫老王的,当年参加兖石铁路,他清楚记得线路上每一座大桥;第三幅;公寓内每一间都有一个窗口,用来观察室内老人的起居情况;第四幅:70岁的刑付平在解放战争中把自己的九根肋骨和一叶右肺献给了四平战役,当年仅20岁。第五幅:老宋多年卧床,他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有放在用手可及的地方;第六幅:张惠芳从二十九岁开始守寡,把两个儿子拉扯大成才,她曾赴北京参加第五次人代会;第七幅:84岁的储在时,到老年公寓看望患老脑萎缩的妻子;第八幅:孤独的影子。这八幅组照,把地方上的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一生的经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拍得好,拍得深刻。

7、《生命的连接》延智[FS:PAGE]摄,优秀,P88。2002年9月20日上午,一位中年妇女跳楼轻生,却被下一层的防盗窗卡住。群众报警后,及时赶到的武警消防官兵将她成功抢救。表现了消防官兵不怕危险,登上竹梯,从窗口处救下这位轻生的妇女。表现了消防战士的勇敢。图中从正面拍摄,消防战士的形象突出。

8、《民以食为天》组照,丛臣亭摄,优秀,P89。这一组六幅组照,反映了人民群众为了粮食生产,日夜辛苦奔操劳的情景。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主题。第一幅:山东省蒙阴县岱岗镇李大爷种了三亩地瓜到了收获期,他顾不上吃饭,一大早来到地里忙活。儿子外出打工,妻子身体不好,地里的活全得靠他一个人。第二幅:2009年6月,山东沂水县崔家峪,烈日下,一户脱粒,四邻帮忙,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第三幅:古槐树下,一盘石磨,几位大娘在碾杂粮;第四幅:打工儿子来电话,说晚上到家,老两口高兴得不得了,和面、拌馅、擀皮,一家人做饺子吃;第五幅:一日三餐,炊烟不断,群众就这样过日子的,86岁的傅大娘正在做午饭;第六幅:山东省沂蒙山区蒙阴县公家村,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伴儿”,丈夫90岁,妻子86岁,是日本鬼子投降那年结婚的。这组黑白照片反映了山东老区革命的难忘岁月及解放后的艰辛生活。为了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日夜操劳。

   作者深入各地,综合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生产的实况,难能可贵。拍摄的场景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大场面,却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大场面。

   评析者:童端友于杭州,2010、11、1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31 , Processed in 0.08129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