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3 届国展中获得了好成绩,下面按作品顺序给予简要评析(作品来自《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一书),淘出作品的优点,从中得到借鉴。辽宁:铜奖 1 名,优秀奖 19 名。
1
、《最后的喘息》梁建勇摄,铜奖,
P20
。
2
、《求助》卢国忠摄,优秀,
P70
。
3
、《升井一支烟》董化新摄,优秀,
P72
。
4
、《北方牛市》冷柏摄,优秀,
P73
。黑白片,
5
、《马路市场的冬天》张涛摄,优秀,
P73
。彩照,
6
、《蒙古人》初忠礼摄,优秀,
P74
。
7
、《街口“板的”》组照,冷柏摄,优秀,
P74
。
8 、《煤海印象》组照,李纯福摄,优秀, P75 。 2007 年 7 月至此 009 年 3 月,西露天矿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浑河南岸,千台山北麓,是亚洲最大的煤矿,年产原煤 252 万吨。这里盛产稀有矿藏物质煤精和琥珀。煤精可雕刻各种工艺品,琥珀可制做项链首饰等装饰品。党和国家对矿藏的发展十分关怀和重视。多位领导人都有来这里察看。至今有 140 多个国家的地区的国际友人以及省市各界人士来这里观光旅游,饱览十里煤海的雄姿。由八幅黑白照组成。
9
、《夺钢》刘德斌摄,优秀,
P75
。
10
、《顶牛》卢国忠摄,优秀,
P75
。
11 、《船厂速写》组照,苗树林摄,优秀, P77 。 2009 年 6 月辽宁省大连市面上造船厂,这是国内规模最大,建造产品最齐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船舶总装厂。改革开放让这家老厂国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由四幅黑白照组成。背景都是巨大的船舶的身影。拍得很清晰,主体突出。 12 、《船厂农民工》汤亚辉摄,优秀, P77 。 2008 年 4 月,辽宁省大连市中远船务有限公司的万人农民工队伍。经过多年的历练,他们成为这个国内最大的修造船舶的中坚力量。黑白照,图中站着众多的农民工,他们是中国新一代的工人阶级,是生产力的先锋。
13 、《最后的守望》组照,梁建勇摄,优秀, P78 。 2007 年 1 月至 2010 年 4 月,曾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东北工业业基地,昔日那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的传统大工业生产场面,在“振兴东北”的历史进程中即将成为凝固在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线。曾是亚洲第一大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藏已近枯竭, 2003 年就进入残采期,目前成为国家地质公园,供人们参观游览。由五幅彩照组成。 14 、《房市》组照,齐福刚摄,优秀, P79 。从 1998 年 7 月中国房产市场化动作开始,不到 12 年,房产逐年增大。到 2010 年 3 月中国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直线上升,价格的上涨,挡不住需求的欲望,人们在安居上的渴望成为国家和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八幅黑白组反映了房产的变化。 15 、《工业映像》组照,史春摄,优秀, P80 。由八幅黑白照组成,反映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变化。 2008 年 1 月至 2010 年 1 月,辽宁省铁岭市阜新老工业基地的映像。 16 、《白灰小窑厂》组照,汤亚辉摄,优秀, P81 。 2009 年 5 月,辽宁省瓦房店,尽管已进入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大生产社会,但辽南农村还有少量作坊式的白灰小窑厂存在。由于利益的驱动,他们在进行低效、粗放式生产的同时,不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一片白灰飘浮,环境污染遭遇极大的破坏。 17 、《工厂系列》组照,王铁衡摄,优秀。 P82 。 2005 年 5 月至此 0008 年 10 月,辽宁省抚顺市,在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演进中,中国的工厂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体力量。在一些重工业企业生产一线,在我们认为早已被机械化、信息化取代的岗位工人们依旧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劳动、坚守。他们或许是出于生存的本能,抑或是生存的适应性,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他们用诚实的劳动,为光鲜的工业文明铺就了重要的底色,在抑或天天长高的现代都市时,我们应该想起这些这些工厂的平凡英雄。作者用八幅黑白照反映工厂里的工人阶级的伟大。 18 、《风雪中的艰辛》》组照,翁吉伟摄,优秀, P82 。由四幅黑白照组成。 2007 年 2 月辽宁省沈阳市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气温经常达到零下 20 多度,我拿起照相机,冒着大雪,记录风天雪地中那些艰辛的普通人。图中白芒芒的大雪人们还劳动着。 19 、《朗木寺小学》组照,孙静文摄,优秀, P84 。由八幅彩照组成。反映了郎木寺小学生的窘境。
第一幅:
第二幅:郎木寺小学位于甘肃虎山脚下; 第三幅:小学由寺院的喇嘛担任; 第四幅:打蓝球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事; 第五幅:小学里的学生形象; 第六幅:这里的学生都是寺院收养的; 第七幅:由于学校没有汉语教师,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用对照汉语词典; 第八幅:在一天紧张的学习班后,孩子们准备睡觉了。 20 、《历史与未来》组照,田立摄,优秀, P85 。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座高炉诞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现今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正是中国钢铁的摇篮。它历经沧桑百年,步入新世纪工业科技发展高速增长时期。原有的钢铁生产能力及技术力量已适应不了新的科技时代要求,必须提高钢铁生产能力。这组照片拍摄于 2008 年 4 月至 10 月。由七幅彩照组成。既讲述过去年月,又描述现今的发展未来。作者用时间的拍摄,反映了鞍山发展宏图。
点评:童端友于杭州 `11 、 15 [FS:PAGE]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16 , Processed in 0.07606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