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辽宁23届国展纪录类获奖作品评析(淘宝之9)

2010-11-22 12:13| 发布者: | 查看: 984| 评论: 0

23 届国展中获得了好成绩,下面按作品顺序给予简要评析(作品来自《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一书),淘出作品的优点,从中得到借鉴。辽宁:铜奖 1 名,优秀奖 19 名。

1 、《最后的喘息》梁建勇摄,铜奖, P20 2010 4 19 ,辽宁省阜新市矿务局运输部,准备起程的蒸汽机车。蒸汽机车准备淘汰,所以说是最后的喘息。图中两台蒸汽机车在冒烟,铁轨上有一穿红衣带伞穿过铁路。

2 、《求助》卢国忠摄,优秀, P70 2009 12 4 下午 2 30 分,辽宁省大连市高尔基路上,一辆中华轿车与一辆宝马相撞。中华轿车冲上左侧道牙掉到桥下,所幸河水不深,司机爬上车顶,用手机求援。司机坐在车顶上求援,路边许多行人在观看。斜式构图。

3 、《升井一支烟》董化新摄,优秀, P72 2008 9 12 ,辽宁省阜新市五龙煤矿工人升井后第一件事就是吸上一支烟。为确保生产安全,煤矿工人严禁井下吸烟,大家要自学遵守。黑白片。工人在下井前吸一支烟的情景。

4 、《北方牛市》冷柏摄,优秀, P73 。黑白片, 2009 1 18 ,辽宁省辽北昌图牛市。市场里从各地迁来的牛客在集市上出售。

5 、《马路市场的冬天》张涛摄,优秀, P73 。彩照, 2008 1 18 ,大雪纷纷,马路市场上的女工摆摊卖菜,靠辛勤劳动养家,不向国家伸手要被助。路上摆摊卖菜的妇女,冒着风雪的情景。

6 、《蒙古人》初忠礼摄,优秀, P74 2007 11 27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天气非常恶劣,飞雪黄沙,能见度极低。一位取羊粪的的背筐妇女从风雪中走来。图中黄沙飞舞妇女低着头艰难地行走着,主体妇女突出。

7 、《街口“板的”》组照,冷柏摄,优秀, P74 2009 1 5 ,“板的”是辽宁省辽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人力“拉拉车”交通工具,多为城市弱势群体所用。随着城市面上道路的发展要求,这种交通工具已逐渐被取缔,曾经是街头风景的百姓“的士”将成为记忆。由六幅黑白片组成,落后的交通工具将成为历史。

8 、《煤海印象》组照,李纯福摄,优秀, P75 2007 7 月至此 009 3 月,西露天矿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浑河南岸,千台山北麓,是亚洲最大的煤矿,年产原煤 252 万吨。这里盛产稀有矿藏物质煤精和琥珀。煤精可雕刻各种工艺品,琥珀可制做项链首饰等装饰品。党和国家对矿藏的发展十分关怀和重视。多位领导人都有来这里察看。至今有 140 多个国家的地区的国际友人以及省市各界人士来这里观光旅游,饱览十里煤海的雄姿。由八幅黑白照组成。

9 、《夺钢》刘德斌摄,优秀, P75 2005 4 12 9 45 分,东北特钢集团北满基地北兴公司“四位一体”短流程生产线。当班 5 名员工站在有很厚隔热层的渣斗里被吊车吊起,准备往炉上移动。图中 5 名员工站在渣斗里往炉上移动,观察炉钢生产情况,夺取特种钢的生产成功。

10 、《顶牛》卢国忠摄,优秀, P75 2006 7 1 6 时许,辽宁省大连市一屠宰场的一头公牛受惊吓,冲上公路。这头公牛闯入繁华的黄河路,将一位过路的女子顶伤。公安干警指挥车辆将公牛围在路中,以防它再次伤人。图中围观的人群众多,当中又有车辆行进。作者抓拍及时,图象清晰。

11 、《船厂速写》组照,苗树林摄,优秀, P77 2009 6 月辽宁省大连市面上造船厂,这是国内规模最大,建造产品最齐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船舶总装厂。改革开放让这家老厂国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由四幅黑白照组成。背景都是巨大的船舶的身影。拍得很清晰,主体突出。

12 、《船厂农民工》汤亚辉摄,优秀, P77 2008 4 月,辽宁省大连市中远船务有限公司的万人农民工队伍。经过多年的历练,他们成为这个国内最大的修造船舶的中坚力量。黑白照,图中站着众多的农民工,他们是中国新一代的工人阶级,是生产力的先锋。

 

13 、《最后的守望》组照,梁建勇摄,优秀, P78 2007 1 月至 2010 4 月,曾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东北工业业基地,昔日那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的传统大工业生产场面,在“振兴东北”的历史进程中即将成为凝固在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线。曾是亚洲第一大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藏已近枯竭, 2003 年就进入残采期,目前成为国家地质公园,供人们参观游览。由五幅彩照组成。

14 、《房市》组照,齐福刚摄,优秀, P79 。从 1998 7 月中国房产市场化动作开始,不到 12 年,房产逐年增大。到 2010 3 月中国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直线上升,价格的上涨,挡不住需求的欲望,人们在安居上的渴望成为国家和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八幅黑白组反映了房产的变化。

15 、《工业映像》组照,史春摄,优秀, P80 。由八幅黑白照组成,反映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变化。 2008 1 月至 2010 1 月,辽宁省铁岭市阜新老工业基地的映像。

16 、《白灰小窑厂》组照,汤亚辉摄,优秀, P81 2009 5 月,辽宁省瓦房店,尽管已进入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大生产社会,但辽南农村还有少量作坊式的白灰小窑厂存在。由于利益的驱动,他们在进行低效、粗放式生产的同时,不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一片白灰飘浮,环境污染遭遇极大的破坏。

17 、《工厂系列》组照,王铁衡摄,优秀。 P82 2005 5 月至此 0008 10 月,辽宁省抚顺市,在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演进中,中国的工厂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体力量。在一些重工业企业生产一线,在我们认为早已被机械化、信息化取代的岗位工人们依旧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劳动、坚守。他们或许是出于生存的本能,抑或是生存的适应性,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他们用诚实的劳动,为光鲜的工业文明铺就了重要的底色,在抑或天天长高的现代都市时,我们应该想起这些这些工厂的平凡英雄。作者用八幅黑白照反映工厂里的工人阶级的伟大。

18 、《风雪中的艰辛》》组照,翁吉伟摄,优秀, P82 。由四幅黑白照组成。 2007 2 月辽宁省沈阳市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气温经常达到零下 20 多度,我拿起照相机,冒着大雪,记录风天雪地中那些艰辛的普通人。图中白芒芒的大雪人们还劳动着。

19 、《朗木寺小学》组照,孙静文摄,优秀, P84 。由八幅彩照组成。反映了郎木寺小学生的窘境。

第一幅: 2007 6 20 学生装在表演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

第二幅:郎木寺小学位于甘肃虎山脚下;

第三幅:小学由寺院的喇嘛担任;

第四幅:打蓝球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事;

第五幅:小学里的学生形象;

第六幅:这里的学生都是寺院收养的;

第七幅:由于学校没有汉语教师,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用对照汉语词典;

第八幅:在一天紧张的学习班后,孩子们准备睡觉了。

20 、《历史与未来》组照,田立摄,优秀, P85 。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座高炉诞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现今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正是中国钢铁的摇篮。它历经沧桑百年,步入新世纪工业科技发展高速增长时期。原有的钢铁生产能力及技术力量已适应不了新的科技时代要求,必须提高钢铁生产能力。这组照片拍摄于 2008 4 月至 10 月。由七幅彩照组成。既讲述过去年月,又描述现今的发展未来。作者用时间的拍摄,反映了鞍山发展宏图。

 

点评:童端友于杭州 `11 15


[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16 , Processed in 0.07606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