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国各省市区参加23届国展纪录类获奖作品点评大总结

2010-11-25 17:21| 发布者: | 查看: 1472| 评论: 0

一、概况: 2009 12 月至 2010 4 月,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组委会分别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刊发“ 2010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启事”。 2010 5 20 ,征稿截止,共收到内地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中直机关、解放军,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海外华人华侨共计 15114 人投送的参评作品 183661 幅(组),平均每一参评者投送稿件 12.15 幅。创“国展” 50 余年的新高,创世界重大影赛新纪录。面对众多的稿件,分两阶段进行评选,共计 10 天,初评选出 942 幅(组)作品,又于 7 9 18 10 天的公示,公示页面九万人次登录,共投票 80 余万次,发表评论 3.4 万余条。此举成为摄影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发热议,由于广大影友的揭发和影像技术专家小组的审核查验。少数作品被取消录取资格,最终确定为 900 幅作品。其中 23 届国展纪录类作品为 326 幅。刊登在《 2010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2010 9 月第一版,印数 3000 册,定价: 320 元。

本文作者就 23 届国展作品中的纪录类获奖作品进行全面的点评,共写出点评文章 22 篇和总结 1 篇。刊发在《中国摄影在线网》上和《浙江摄影网》博客栏目上,欢迎影友共商讨、共评论,促进中国摄影走向繁荣昌盛。

22 篇点评文章的题目是:“江苏 23 届国展纪录类获奖作品评析”,其它各篇有广东、山东、云南、湖北、湖南、重庆、辽宁、安徽、吉林、四川、福建、广西、河北、江西、山西、解放军、陕西、上海(上海篇中含河南、甘肃、海南、黑龙江、新疆、青海、内蒙古、中直)另有浙江、北京、和评委推荐奖中的 10 幅)共计纪录类作品 326 幅,全部点评完毕。

    其中有金奖作品: 8 幅;银奖作品: 13 幅;铜奖作品: 24 幅;优秀: 171 幅;推荐: 10 幅。共计 326 幅。

    二、 326 幅纪录类作品反映了什么内容:

1 、“十一五”国内大事记录,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的结果。

A 2009 年月 10 1 日国庆庆典;反映国庆阅兵典礼,飞机梯队飞过天安门:《梯队飞行》金奖,费茂华摄;

反映国庆游行前的演练:《阅兵村即景》;

B 、神州飞船上天,神州五号《太空自拍像》、

神州六号《太空摄影 010 号》、

神州七号《“神七”返回》银奖,王建民摄; 2008 9 28 17 37 ,神七返回舱着陆瞬间。

C 、老东北工业基地兴起,开发大西北,

D 、上海世博会开办;《迈向未来》

E 、工业方面:《武广高铁首列武汉驶出》

F 、水利建设:《那么三峡》

E 、教育改革、卫生改革的成就;《流感袭来时》

F 、体育取得的成就; 2008 年的奥运会:《告别“水立方”》

《每天的早晨》各行各业男女老人、青年来到体育馆

《接力 —4 × 100 》藏新汉摄,优秀,鸟巢体育馆,女子接力赛。

《捍卫》银奖,贾婷摄,奥运会火炬在法国进行时,遭遇到一些“藏独”分子的阻拦,火炬手金晶毫不畏惧,勇敢地捍卫住手中的火炬。

《筑巢精灵》反映奥运鸟巢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在高大的钢梁上工作。

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大发展。

3 、在抗击自然灾害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A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废墟上的情宜》银奖,陈燮摄,四川汶川大地震,北川中学学生手持吊瓶为掩埋在废墟中的同学输液,这位同学于当天得救。

《北川废墟上的幸存者》赵青摄,优秀。四川擂鼓镇发生地震后的幸存者。

《地震来了》铜奖,李杰摄,幼儿园长赵立在地震袭来时带领儿童冲出幼儿园门口,保护幼儿的事迹。

《丈夫给妻子送上深情一吻》谭曦摄,丈夫送在地震中受伤的妻子去医院治疗,送上深情的一吻。

2010 年玉树大地震:房倒屋塌地裂,《新家园是有的》惠怀杰摄;反映解放军、武警及来自全国志愿者正在实施救援。

B 、《空地生命大救援》金奖,李翔摄;反映新疆北部特大暴雪解放军的直升机来救援的情景:

C 、西南省份干旱:《生命之源》

《艰难取水路》任世琛摄,优秀,反映甘肃地区缺水,老百姓用水的困难。

4 、社会民生方面:

《西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铜奖,李泛摄,西部少数地区,家长外出打工,儿童无人看管和教育,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上海白领的早班生活》金奖,田鸣摄,反映上班族早晨的生活情况。

《爱心接力》银奖,陈奕启摄,反映广州火车站,一名妇女突然晕倒,一群旅客“爱心接力”抬出这位妇女进行治疗。

《当代中国三百六十行》银奖,李雁刚摄,反映各行各业的工期        人只要勤奋工作,都有很好的出路。

《高架救援》反映消防战士高空救援一名轻生的女子。

《“犀利哥”的关注》铜奖,吴振华摄,一们拾荒者很关注政府的农村改改革信息。

《茶馆新一代》新一代青年喜做茶馆员工。

《亲情》优秀,俞晓东摄,反映服刑人员与亲人的一次会面,抱头大哭。

反映了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内,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经济上飞速的发展,政治上不断创新,反腐倡廉   ,军事上国防强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神五”、“神六”、“神七”升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举办了世界为之瞩目的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国家遭遇到自然灾害时,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抗灾救人,泣鬼神,动天地,涌现了多少英雄事迹。这 326 幅的纪录类作品的发表,就是明征。

23 届国展纪录类作品的发表和评选,也不忘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功劳,由于他们的组织和发动,这么多的作者参评,对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人表示赞扬和肯定。                                                                                                                    

三、各种创作方法的创新表现:

纪录类摄影最大的特点是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地纪录了场景,运用了各种创作手法去表现人物的活动和形象。

1、                描写人的眼神的特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的有《玉树地震孤儿》《温总理冰雪灾区行》等,孤儿的一双大眼睛,眼神芒然,鼻孔中插着输氧管,从地震废墟中抢救出来,表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博大胸怀。总理戴着眼镜坐在车厢内,沉重的眼神,窗外大雪纷飞,突出总旦心中装着是人民群众的安危。

2、                2 、拍群体人物,作者用肢体及色彩来表达:《亲切的关怀》,总书记吴锦涛到医院看望受伤的群众,弯着腰,亲切的问候。总书记穿黑色衣服,护士和医生穿蓝色防护衣,色彩 上突出了总书记的形象。

3、                用大小对比,突出主体。如《农民工》组照。巨大的钢架结构,突出钢架上的作业的形小的农民工,表现农民工为了祖国的建设作出的伟大贡献。

4、                用无声胜有声的创作方法,如《俄罗斯医疗队》,一位俄罗斯医生,低着头,痛苦地站在帐篷口,,说明病人已遭不幸,此时无声胜有声。

5、                用无形胜有形的创作方法,如《当代中国三百六十行》,图上只有一位特技工友在表演,台前无群众观看,实际上有无数的观众在看,构图上起着无形胜有形的作用。

6、                在题材上创新:《佛眼看世界》,僧人组成摄影队,个个拿着单反机真可说史无前例。《纠》,僧人组成纠察队,维护社会治安,也无听说。这些新鲜事物,被作者抓拍到。再如《病榻别父,忠孝难全》,看后很感动。一位新兵,跪在老父面前,要到部队去服兵役,,保家卫国,国大家小,有国才有家,忠孝难全。

7、                用组照反映爱护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喜鹊》,拍摄出喜鹊的筑巢、产蛋、脱壳、喂养、长大、学飞等六个过程。

8、                在构图上也有创新,如《又见八月十八潮》,是拍钱塘江大潮的,构图背景是钱塘江大潮,采取直线构图的方法,很多观潮群众却用横线构图,衬托了大潮的壮观。

9、                框架构图法,《庆典》一边是大规模的拆迁场景,而有 2 位市民在拆迁的框架内观看,形成对比。

10、            在纪录类的作品中,抓拍手法是主要的方法,打破了有人说什么:“要想入选和得奖非拍摆不可”的神话。这 326 幅作品不是得奖和入选了吗?对“摆拍说”者不是当头一棍吗?话要说回来,摆拍在某些地方还是可以用上的。

11、            以上创新还有不少,只有在后慢慢地消化吧!我把 23 届国展当成宝,所以用淘宝系列来点评,我希望 24 届国展开始,国展组委会要重视国展的总结工作,开一个好头,带动全国各地大小小的摄影大奖赛,切不要只选不评,不总结,这对中国摄影事业没有好处,肺腑之言,望尔听取。

点评者:童端友于杭州市, 11 25

附:统计表一张:

 

中国各省市参加 23 届国展纪录类获奖作品评析统计表  

序号

省市

金奖数

银奖数

铜奖数

优秀奖

评委推荐奖

最高人气奖

评析篇数

合计

幅数

1

浙江

 

2

 

39

2

 

1

43

2

北京

 

3

6

6

 

 

1

15

3

广东

1

 

1

23

3

 

1

28

4

山东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0:41 , Processed in 0.10784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