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在国展纪录类入选、获奖作品中占绝大多类,通过人物摄影表达某些人物的动作、表情,传达某种思想、行为,或反映群体人物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在拍摄上对人物进行特写、中景、远景拍摄。现分述如下: 1、 特写拍摄:一般指个体拍摄。如《初为人母的美丽》,艺术类,银奖,浙江,薛华 克,P130,黑白片,一位藏族妇女,怀抱婴儿,正在喂乳,明亮的眼睛,微笑的面庞,温柔的体态,无不表现母亲的慈祥。 《“犀利哥”的关注》铜奖,江苏,吴振华,P17,反映的是一位拾破烂的农民,手中拿着一张报纸,正在津津有味看着,好像报纸中的新闻吸引着他。形象鲜明突出,全身拍摄。 《当代中国三百六十行》组照,银奖,李雁刚,P14。8幅组照,每幅表现一个人物的行当。他们姿势各民异,表情不一,但都表现自己行当的特有动作。 第一幅:2007年,北京木工王亮;手中拿着电钻。 第二幅:2008年,北京暗房师夏忠兴;手中拿着放大的照片。 第三幅:2006年,北京电视导演贾樟柯;墙上挂着电视宣传画。 第四幅:2009年,拉萨,天葬法师交巴;身上穿着啦嘛衣。 第五幅:2005年,北京画家侯勇;手中拿着画笔。 第六幅:2005年,北京瑜伽教练陈蕙;陈蕙做着瑜咖动作。 第七幅:2006年,厦门学者易中天;坐在台阶上悠闲自得。 第八幅:2004年,北京建筑师王昀。身后梯子,头是载着防护帽。 2、中景拍摄:人物姿体动作明显,全身拍摄,表情不很清晰,拍摄距距离稍远。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江苏,田鸣,金奖,纪录类,P1,这是一幅群体人物摄影,场景是地铁,上海白领上班族的人员乘地铁的种种表情。有的人在看报,有的人在打呵欠,有的人表情木然,有的人表情茫然,有的人在想什么,有的人眼睛盯着前方。各种恣态都有。他们都有为上班而忙碌着。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解放军,刘应华,金奖,P3也是群体摄影,反映的是成都军区官兵,用身体搭成人墙抢求伤员的故事。 《爱心接力》,广东,金奖,陈奕启,P7,故事发生在广州火车站,一女乘客发生晕倒在站内,广大旅客用接力方法,抬出女乘客的群体行动。 《挟尸要价》陕西,张铁,金奖,P9。故事发生在湖北荆州市郊的长江宝塔湾,有两名小孩落水,长江大学文理学院9名大学生施救,小孩得救,三名大学生牺牲。打捞公司的船只要钱不要人,挟尸要价,图中有一名死者打捞上来后,拖在船岸旁,船中站着一位穿白衣的男子,手势打着要钱。这个故事发生,其中有一个伦理所在,救人还是要钱?考验人们。 《废墟上的情谊》中直,陈燮,金奖,P8、这是一幅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3日,北川中学李阳在废墟上手拿吊瓶,为掩埋在废墟中的同学廖波输液,廖波于当日获救。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 3、远景拍摄:人物影像较小,而物体较大,主要反映人物在干什么?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解放军,刘应华,金奖,P3也是群体摄影,反映的是成都军区官兵,用身体搭成人墙抢求伤员的故事。 《梯队飞行》,中直,费茂华,金奖,P4,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举行的阅兵式。 广场上火箭车队在前进,方阵队伍群体排列。天上飞着我国制造的飞机,表达了我国的国防的强大。扬我国的国威,壮人民的气慨。 《生命之源》铜奖,云南,尹仕学,P16。2010年5月28日,云南大理州祥云县鹿鸣乡弥长村灾民在干涸的大砂河中掏塘取水的场景。男男女女,老老小小拿着取水工具,排着队正在取水。 《归途》,陕西,陶明,金奖,P5,列车在行进,车窗内旅客的各种表现。表现为框架结构。 《空地生命大救援》组照,金奖,李翔,P6,这组故事发生在新疆北部特大雪灾,用8幅画面表达抗灾救险的情景。 《爱心接力》,广东,金奖,陈奕启,P7,故事发生在广州火车站,一女乘客发生晕倒在站内,广大旅客用接力方法,抬出女乘客的群体行动。 二、拍摄人物时的用光 1、室内拍摄的用光:如《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是在地铁内拍摄。 摄影者可以利用地铁室内的灯光进行拍摄。相对来说,室内的光线比较容易控制。 摄影者可以选择一处灯光效果非常明显的位置。在这种场所,其灯光的光线都是偏橙红色调,能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地铁灯光在顶部,很容易产生顶光的效果,人物的脸部会出现很多的反差。这时地铁人物主体的头部稍微向上仰,尽量让脸部受光均匀一些。这幅照片就是用顶光拍摄的。 《爱心接力》,广东,金奖,陈奕启,P7,故事发生在广州火车站,一女乘客发生晕倒在站内,广大旅客用接力方法,抬出女乘客的群体行动。这幅也是车站内拍摄的。利用站内的顶光拍摄的。近的旅客的头部清晰,远的旅客头部就比较模糊。 2、 室外拍摄时的用光 针对自然光线的多变, 摄影者在进行室外人像摄影时,就需 要选择最佳的室外拍摄时间,来得到最满意的人像效果。一般来说,一天当中的最佳拍摄时间段为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3点以后( 前提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此时,太阳光线柔和,高度适中,能够使人物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 当然, 这个时间段被定为最佳拍摄时间,还涉及到色温情况。谈到摄影用光,光和色温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彩色摄影中,光源色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摄体色彩的真实还原。通俗地说,在色温高的光源中,其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其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同样是白天,不同时间段太阳光的色温也有变化。如日出或日落时的太阳光色温就比较低,大约为2000~3000K,早晨或下午的阳光色温大约为4000~5000K,而接近中午前后的阳光色温为5500K左右。所以,选择室外摄影的最佳时间,拍摄出的人像照片的整体感觉很容易产生偏橙红色的暖色调(拍摄日出或日落时效果更明显),从而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废墟上的情谊》中直,陈燮,金奖,P8、这是一幅汶川大地震的抢救情景。是在室外阳光下拍摄的。 3、 阴天拍摄注意事项 阴天时,室外的光线是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用这种光线拍摄人像,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生命之源》铜奖,云南,尹仕学,P16。这一幅在阴天拍摄的。因为人数众多,面部表情无法表现,但人像还是清楚的。 4、 逆光拍摄 《那么三峡》组照,银奖,浙江,傅拥军,P13。第一幅:一位女孩子眺望远处即将被水淹没的老城。这小孩的阴影就是用逆光拍摄的。 作者:童端友于杭州`12、27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13 , Processed in 0.07174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