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绪,如氺如云变幻无常,任其于时光的河流里飘吧,无尽地漫延吧,别用有形之容器,比如一定要写成什么样的文章来牵制它,让一丛思绪的芦苇,自然地长吧。 2 时光如一大截子画布,任人在其上作画、赏画。网络如大看台,才在这家看罢陕北庙会,一会儿又见谁顺手描绘的南国椰子树。我们无法面对面,但是我们能够与他人经历的世界面对面,你说奇妙不奇妙。刚在一个人家的印度流连往返,一会儿又坠入另一个人的内心忏悔,为什么,那些话那么像我说的? 3 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书籍,电视,电脑,以及我们创造的东西,比如飞机,要是能够坐上宇宙飞船更好,无不在延长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抵达身体不能抵达的无限之境。而身边的一切,我是说我们在城市里仅能够接触到的那么几棵树,几条自然的河,或者被高楼切割下的那一小块天空,也让我着迷,甚至浮游在人工湖上的几支水蜘蛛和未成年的小青蛙,也让我牵挂。有啥办法,心向自然也不能天天看照片想念草原与雪山吧。 4 还有个好办法,就是让自己跌入幸福的阅读,那是一条不归之路。时常慨叹,到哪里去弄点时间来,人类精神之林那么多美好的浆果,怎么读得完啊。朋友说,你上瘾了啊不是,读书是会上瘾的。相机搁一边了不是?那又如何呢。其实,无论摄影,绘画,文字,还是别的什么,都不过是生命的表达方式,哪种离心最近,就使那种。倒真后悔,跌入摄影而搁浅了曾经喜爱的诗歌与哲学。不过现在回头也不算太晚。对女儿说要慢慢成长,自己也是。像东北大米,很多人喜欢,因为好吃,因为生长期长,一年一季,所以,虽然同样是大米,那内部结构是不同的。 5 人也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物质结构是一样的,为什么却那么不同。发出这个问题是在北京798看到一个倒地的人体雕塑幡然醒悟的,那诘问也是在那一刻强烈地充满我的大脑的。是啊,人与人为什么那么不同呢? 6 人落地的时间地点,他没有任何选择可言。所以,他的父母几乎是上帝指定的,没有选择。所以这一切决定了他最初的不同。接下来,就归于他接受的教育和身处的环境了。 7 十年,可以让一个人完成从儿童向少年的转变,同样,十年也能够让少年变成青年,青年变成中年,中年变成老年。时间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没有谁比谁更富或者更穷,或许,当你认真而且吝啬地对待指间流走的每一寸光阴,你就是时间的富有者。 必须把时间看得如摄影每次咔嚓间的那么慎重,哪怕是1/125秒,也必须珍惜,金子般的光阴。 8 那因为咔嚓而被人们认识与利用的摄影,究竟又是什么呢?一个时间的长度,一个是空间的阔度。可以长到一生,也可以短到人类无法察觉的1/4000秒。长度是指某物被光线照耀的长度。空间呢,就是那光线照到你目光所及的所在。光线,实际上是普照世界每个角落的。但是选择被光线照耀的地儿,取决于你。光线照耀的强度,甚至没有光线也由你决定。 9 同为视觉艺术,画家们搜尽万物作奇稿,创造的完全是一个崭新的内心世界。无数次观摩画家作画,方寸之间,刚才还素白的宣纸,不一会就描绘出万千世界来,让人唏嘘不已。挡不住地好奇,想深入画的内部,那里究竟存在着些什么,如此不可言说!用相机拍了来,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最大,那内部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混浊就是苍茫就是虚无。正是这无数的苍茫描绘了一个人内心混沌不可言说的世界构成了一个可视的形式,撑起一个人内心的一片天,独一无二。 10 如果说世界有九重天的话,应该加上人的内心这一重。如果说世界是无穷海的话,最深最无垠的也是人的内心。尽管望着一片海不住地慨叹海之博大海之无垠,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知道海究竟有多大多深。科学已帮我们认识到了世界上最深的海在哪里,而且具体有多深[FS:PAGE],而且世界上海的面积也是定数。所以说,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但是人的心灵,这句话,女儿三岁已咿呀学舌了。但是多少人,多少大人,怎么不清楚呢,包括我自己。很多的时候,还那么狭隘呢,为什么就走不出有限的篱笆。 11 比如摄影就是。人类在100多年前,雀跃着这台时光刻录机,可以写下世间万物,而不用再辛苦画家去一笔一笔地描绘。让他成为复印万物的复印机。任何事物,在他最强悍的一面之下,恰巧藏者他的死穴。相机一定不只是把外在的世界再复制一遍,从三维变成简单的二维,它来到世界上,是让人们去描绘投影了你内心世界的大千世界,不是我们今天看见的太多的千篇一律的图式图影。 12 今天,满世界的人被各种各样相机武装着,连新宠手机也没有忘记相机能够为她代来半壁江山,现在只剩下眨一下眼睛就喀嚓一张了,我想,人类,这个无休止探寻愉悦自我的野心家,很快就会让这样的时代到来。就像飘忽在嘈杂暖湿中的树,一夜间茂密,然后,一夜间果实挂满树梢,那管人造的还是自然的,反正广告上绝对把来自纯天然叫得很响。在这个人的欲望取代上帝的时代,什么不可能呢,可以反季节,甚至反天道...... 13 身边堆积越来越多的物质如山如莽原如沙漠,人已经无可救药地将自己置身于无形壁垒之中,如无头苍蝇,嗡嗡乱飞,耗尽一身,最终必将撞向自己筑就的南墙。古时先哲早已意识到这些,但是没有人会听那些没见过面不可能给他带来实际好处的老得不能再老的文字,就是看,也被强烈地打上了实用功利的符号,你到书店就能够看到,那些书皮上的自我标榜,与先哲们倡导的多么大相径庭啊,呜呼。 14 说到读书,年轻时,因读书而读书,读了就过去了。如今,因解惑因追问而读书,在心上留下的痕迹自然深刻。面对越来越多不惑,内心期待治疗。正如生病,需要医生。病时才发现自己对于天天居住的房子--身体那么无知,对于那些已经深入体内的微小病菌无知得一塌糊涂。越读书,越发现知之甚少,越想探寻究竟。阅读,使人过一种有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 15 人,大至如地球,最表面,是可见的物质躯体,然后是皮肤骨骼血管器官以及各种管道和管道里涌动的气体液体甚至固体,那这一切有形之下的深处呢,是什么?一定还有许多无形的未知之物,正如地核深处的高温液体熔流一样。那些时刻被内心深处思索熔流炙烤的伟大先贤们,为世人留下多少精神宝藏。所以我们才知道两千多年前孔子说了什么,穆罕默德说了什么,亚里士多德又说了什么......任凭光阴过去了一千年又一千年,他们的话穿越时空而来,依然指引今人的困惑。 16 当一个人因内心问题而非物质等外在问题困惑不解的时候,惟有读书医治。夜深人静之时,慨叹生命之不惑,如此众多如此精深又如此引人入胜,暗自为生为人子而庆幸。贵为一枚生命,并非只是为一份工作而活着,也非物质与外在虚名的聚敛与占有。生命如一个伟大的谜,内蕴之广阔之深奥,值得一生去探询。而无限美好的,也许正在于不断追寻智慧同时不断解惑的漫漫心路,这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所留下的风景......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9 , Processed in 0.11214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