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宋岗在《中摄协网》上发表《新闻摄影将死,艺术摄影将涅盘重生》一文,我读了后,发现有些论述不是很正确,特与宋岗先生切磋。 全文分9节展开论述:第1节:宋岗说:“我们已经迎来读图时代,我们即将迎来读屏时代。”这句子中两个概念要搞明白,“读图时代”和“读屏时代”。读图时代中,也可是纸质媒体,也可是电子数码媒体,两者并存;读屏时代只能是电子数码媒体了,显示的是图片或文字。以上两者是有区别的。相同点是都是传达信息的工具;不同点是两者传播的介质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一是传达图片信息,一是传达图形信息,也传达文字信息。以上是全文的开局。 第2节:宋岗说:“电视和电脑的普及,手机视频的出现,使新时代的大众对于想知晓的事物,特别是新闻,不会满足于观看静止的图像,而更愿意看到动态的影视图像。这就从需求上否定了读图时代。” 这一段解读:电子科技的发展,传播信息的的工具也在发展。电视、电脑、照相手机(也包括电影、摄影机、数码相机等),由静态图像转到动态图像,这是图像传播功能的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感观的需要,动态摄影战胜了静态摄影。 第3节:宋岗说:“当便捷的手机式摄像机每屏画面清晰度超过照相机拍摄的胶片清晰度时,人类就将从技术上为进入读屏时代做好了准备。就像目前图片摄影器材领域的胶片照相机迅速被数字照相机淘汰一样,照相机摄影的存在与否将受到巨大的威胁。”这段中的两句中,前一句有疑问?胶片照相机的胶片的像素要高于数码相机的像素。也高于目前的摄影机。现在的所谓高清摄像只是像素增加的结果。高清不高清是由像素决定的。现在的数码相机的像素也越来越高,清晰度也在增加,所以取代传统胶卷相机势所必然。数码照相机仍将存在,而它的功能由静态变为动态,增加摄像功能。这是数码发展的结果。 第4节:宋先生说:“作为图片摄影子概念的纪录摄影、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只有艺术摄影的受众需求和创作模式不会在读屏时代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第5节:宋先生说:“在读屏时代,人们会像需要绘画一样需要艺术摄影作品。然而,人们不会像需要电视新闻那样需要图片新闻。即使大众仍然需要纪录摄影作品或商业摄影作品,那也几乎不是照相机拍摄的结果,而是摄像机所为。”这段论述有疑点,“人们不会像需要电视新闻那样需要图片新闻。”图片的需要是由人决定的,只要人们需要,什么图片都可以。不管用什么工具拍摄。难道数码照相机不是照相机吗!只要它有动态摄影功能就可。摄像机当然有这个功能。 第6节:“读屏时代的纪录摄影和商业摄影,将因为高清晰度的摄像机带来拍摄和选择的便捷而产生根本性的改变。绝大部分的纪录摄影和商业摄影将完全放弃照相机的拍摄模式,而选择摄像机拍摄,然后选择最满意的一桢画面作为作品。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作为纪录摄影子概念的新闻摄影,其创作过程抛弃照相机已不可避免。这种创作方式的改变,意味着传统意义的新闻摄影即将死亡。” 宋先生所说的照相机是胶卷照相机,是静态摄影,摄影机拍摄的是动态摄影,“新闻摄影其创作过程抛弃照相机已不可避免”。此话说得太武断了。数码照相机具有动态功能,难道说不能拍新闻吗?新闻摄影怎么能死亡呢?新闻摄影是永远不会死亡的。宋先生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7节:“然而,照相机并不会因而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还有艺术摄影。其主要原因在于,艺术摄影所追求的重复曝光效果、慢门拍摄效果等都是高清晰度摄像机所无能为力的。而且,艺术摄影对于影像颗粒清晰度的追求,远不如纪录摄影[FS:PAGE]和商业摄影。甚至,艺术摄影反其道而行之,追求印象派粗颗粒的点彩效果。” 第8节:“ 当现在意义的新闻摄影死去,商业摄影也不再以照相机拍摄为主要创作模式,艺术摄影就将独力担当照相机摄影的存在使命,传承并延续照相机摄影近二百年来的梦想与光荣。”又武断说“新闻摄影”要死去,商业摄影也不再以照相机拍摄为主要创作模式。我认为不一定是这样,数码科技在不断发展,商业摄影也可能在不断创新,“艺术摄影”能担当和传承,“商业摄影”为什么不能?道理何在? 第9节:结束语“也许十年,也许三十年,人们谈论照相机摄影时,感兴趣的话题只是作者如何表现,而不是像现在那样纠缠于:摄影纪录了什么?是否真实?”宋先生的话说“形式重于内容”,内容是不重要的,主要是表现形式,是错误的判断。宋先生的预见,不一定会实现啦!这个结束语偏离了题目的主题,“新闻摄影将死,艺术摄影将涅盘重生”。 作者:童端友于杭州`2、25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2 , Processed in 0.11897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