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原载《李楠博客》,本人从
第
1节:作者说“我和
摄影
师阿迪江都不曾想到他这组《喀什》的报道摄影会遭遇如此后现代荒诞色彩的命运。”介绍我和〈喀什〉作者阿迪江遭遇如此后现代荒诞色彩的命运,这是文章的缘起,出现了两个人物。这一句中,“后现代荒诞色彩的命运”要解析一下,否则读者是不明白的。
第
2节:叙述摄影专题〈喀什〉拍摄的起因;一是对
风景
美丽而形势复杂的新疆所做的深度观察。二是
10年
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且发展目标定为
“东有深圳、西有喀什
”。原因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它不仅意味着中央
ZF百年治疆政策的重大转变,”再加上阿迪江是喀什人,给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拍摄了专题图片〈喀什〉。
第
3节:介绍阿迪江任职于某中央级大报工作,他发给了李楠〈喀什〉专题片,李楠的评价是“只是一次成功的摄影报道。”但事情发生了变故,阿迪江所任的报社网站编辑说,只能在报社网站发表,每张稿费付
50元;
第
4节:摄影师只能拿到一半,每张
25元,
7张图只能拿到
175元;而李楠打算付出
2500元。
第
5 节:李楠想补足稿费,但不能开出两笔不同收款人的钱。
第
6节:过了二天,李楠接到
CF图片网编辑的电话,要求代理阿迪江的那组〈喀什〉的照片,开价每张
300元,原因是〈喀什〉是热点,所以图片的价格就高。
第
7节:读图时代,市场经济,两者价格相差甚远,其原因何在呢?这一大部分说明:人物、故事的起因、阿迪江所拍摄的图片受到两种不同的价格原因。
解读第二大部分:
第
8节:说明读图时代,图片成为广泛需求的“硬通贷”,图片网站的兴起,文字报导做不到这一点,传播空间维度与空间维度,难与〈喀什〉这组图片相比。
第
9节:这说明了人们了解事物,更愿意用视觉解读方式来认识世界。
第
10节:再从市场经济来说,
CF图片网的编辑灵敏地发现〈喀什〉的重要性。“渐渐地,它由
“时令
”,成为
“古董
”,它会越来越值钱。”其原因是“人们将
“形象
”读成
“文本
”时,稀缺的形象就会成为珍贵的善本。当然,我们通常会给它们一个名字叫做:记忆。视觉和文字都能保存记忆,但稍有区别。我们面对一张照片,即使是别人拍摄的,如临其境之感仍会直接勾出回忆,记忆是一手的;而面对一段文字,如阅读北岛的《城门开》,即使是一个老北京,也得先消化北岛的回忆,再循路穿越,记忆是二手的。一手记忆似乎更容易被忽悠得涨价。”
第
11节:李楠批评阿迪江所在报社网站“形势大好”的八股文
[微软用户1]
,没有洞察到〈喀什〉图片的重要性,它是独一无二的。李楠继续分析阿迪江图片的重要原因,“这张照片完全是阿迪江的所见所得,他个人主观意识的外在体现。图片卖的是什么?是照片里客观存在的场景与
人物
么?不!照片卖的实际是摄影师的主观意识!因为正是摄影师的主观意识在确定照片里所有元素形成何种关系时按下快门,而图片的意义正是通过这种关系来表达的。”
12
节:在“当我们进一步在价值流通体系中解剖图片时发现,图片的内在评价性正是它最大的卖点。”李楠进一步分析说:“它的价值在于真实地纪录了那一个历史时期的喀什。在这里,真实恰恰是内在评价性的体现,而主观意识则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如果我们就此大胆地说一句:摄影,越主观,越真实。那实际意味着摄影的真实在于摄影者的主观感受加诸客观世界形成的价值判断。”
第
13节:总结语,阿迪江〈喀什〉这组图片获得了应有的评价。
种元素,拍出好照片;其次读者和编辑要有灵敏的臭觉,看出图片的时代气息,它的真正的价值所在。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36 , Processed in 0.07746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