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曙林兄在平遥惜乎一面,过后他寄来他的小册子《中学生》等,我很喜欢。因为曙林兄和他的照片一样,实在感性,所以这篇评论我用了书信的形式——其实也的确是在我发给曙林兄的读后感基础上增写而成。
曙林兄: 你好!《中学生》20页的作业簿翻过好几遍,今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写这封一直都很想写的信了。 小册子很薄,薄得像青涩的少年少艾,心大得可以放下整个世界,同时又小得容不下一点点心事。一切都很鲜明,一切又很朦胧。你真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但这种感性并不是那种泛滥的、甜腻的、轻飘飘的和蜻蜓点水式的,而是深邃、绵长、带着温暖的力量和一以贯之的。一个人的摄影一定与这个人本身有关。有的人摄影,可能是在做一件事,或许还是一件伟大的事;而有的人摄影,可能是在写一首诗,与自己心灵有关的诗。摄影真的是一件极其个人化的事情,或者首先是个人的,其次才有可能成为他人的、和更多人的共同所有。 中学生,如你所说,那点事谁不知道?但你在众人皆知的世界里寻找什么呢?当然,很多人会说:青春啊、清纯啊。是的,闻一闻照片,真是这样的味道,但这就是你要找的东西吗?时下正在上映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票房正是寄托在"清纯"二字上。那是一杯白开水式的清纯——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看起来的确是透明而干净的。这是绝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清纯——"无"。但你的照片,那些中学生们,分明每一个都是"有"啊!那空旷的雨后操场不是"有"着什么吗?那空空的教室里远远地坐着的一对少男少女不是"有"着什么吗?那站起身关窗的女孩子脸上的阴影里不是"有"着什么吗?……一定是"有"什么,才会吸引你,才让你一拍就是五年。 有什么呢? 中学生是纯真的——对于这个年龄而言,纯真几乎是必然的。所以,我不认为纯真是一个绝对的理由。绝对的理由在于这份纯真并不简单地属于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有他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保存着人类对于青春、对于纯洁、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美好事物的共通的缅怀和纪念。这些美好的事物和情愫,其实很快就会被时间的洪流冲刷淹没。历史是记大事的,谁会为中学生树碑立传?谁会为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树碑立传?但我们绝对不能缺少这够不上树碑立传的记忆。 这是你的"有",但这还是表象,是从影像上看得到的东西。看不到的是什么呢? 或者换一个说法,也是你提出的问题:摄影,可以拍到什么? 比如拍中学生,可以拍到他们外在的服饰、行为、学习、生活;也可以拍到他们内在的不经意间泄露出来的青春秘密;还能拍到他们身处的时代投射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挥之不去的印记。还有呢?还在找什么呢?
当你面对他们时,当你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面对另一个活生生的人时,是不是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一种被直觉向导的吸引,一种从记忆深处升腾起来的似曾相识,一种从心灵直抵心灵的逼近?你看到他们的"有",正是因为你自己心中"有";而他们的"有",又将你曾经的"有"无限地延伸到天地尽头。
最后,你发现五年之中,你拍摄的是中学生,但发现的是自己。这样一个"自己"会这样去看,会下意识地在这样的瞬间按下快门;这样一个"自己"是原先似乎了解却又不甚了解的,这样一个"自己"真实又虚幻,还有多少可能性?那些与生俱来藏在心底的东西,像终生携带的一个谜语,神秘而又明晰地存在着,不知道何时何地与何人何事相遇,籍何以表达于世?《中学生》表达了你的一部分,也是你所寻找回来的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你的影像是如此松驰、简单,不露痕迹,除了服饰等一些无法回避掉的信息指征,其它能走掉的信息指征你都让它们自己走掉了,留下来的,是提纯过的人的本质。同时,我注意到你喜欢拍无人的空间,寻找人去后留下的痕迹,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飘浮在空气中的痕迹。拍照片,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寻找照片中的自己。我揣度,这才是你真正要找的东西。 所以,摄影,就是追寻与发现,而最令人欲罢不能之处在于:目标并不明确而是模糊,行程无法计划而是遍布着偶然。 你的影像让我看到了一个摄影师和他的作品之间,竟然是这样一种直接的本能反应;这样迥异的气质竟然产生于八十年代甚至更早,而且一直保持着最初的纯正。这对于当下喧嚣的中国摄影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生活是什么?身处其间反而难以言传。但正是这一点难以言传,吸引人继续着生活,也吸引你从熟悉的生活里不断地发现陌生。我也喜欢这种寻找的感觉,而且有强烈的共鸣。一定是有什么,藏在眼见的世界里,藏在心底的世界里,它们也一定藏在你的照片里了。我们虽然无法改变镜头中的世界,但我们却可以将自己投射其中,那是我们发出的看不见的光。这光,也照亮我们自己。我们摄影,其实是为了我们自己。真正的摄影应该是这样的。 我知道,许多纯真的心灵会在经历中逐渐被遮蔽改写,重叠得多了,变化始料未及。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摄影,以至于有什么样的人生。发现自己,其实是很难的。但能做自己,其实是最成功的。可惜你的很多作品尚未推出,我非常期待。我的直觉告诉我,它们适合在安静的时候不带目的性地阅读,读后可以久久地发呆,然后轻轻地放下。 祝安康! 李楠 2010年10月23日于广州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2:11 , Processed in 0.07362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