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解读《纪实摄影的古典音乐美》一文

2011-4-12 10:50| 发布者: | 查看: 1170| 评论: 0

《纪实摄影的古典音乐美——从古典音乐到纪实摄影》一文,发表在4月11日《中摄协网》 上,作者是黄一鸣,来源:黄一鸣博客。据“百度”搜索得知:黄一鸣先生是《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站长。现根据作者的原文,解读如下:

第一节:古典交响乐的大师们的作品与世界摄影大师纪实作品浮现在我的眼前,作为文章的开头的引言。

第二节:我长久以来深深地体会到,纪实摄影中蕴含着古典交响曲的旋律美和人生哲理,一部完整的纪实摄影作品就是一首看得见的古典交响曲。这两者共同创造和丰富人类的精神家园。

这两节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也是文章的论点。下面分三个部分分述:

第二部分:第三节:举纪实摄影大师萨尔加多的《劳动者》、尤金·史密斯的《水俣》、《乡村医生》等作品为例,说明他们的作品是由全景到特写,叙述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每幅作品之间形成内在紧密的联系,有一种旋律的美,这种震憾人类心灵的美,是纪实摄影家用特殊的摄影语言来完成的,是一种视觉转化成的旋律。古典交响曲的旋律则是通过听觉完成的,旋律随着古典交响曲的主题展开,为主题服务。视觉和听觉的对比。此节表述对不懂交响乐也不了解外国摄影大师的作品摄影人来说,就很难领会这两者的关系。

 

    第三部分(由第4——11节组成),是此文的重点论述部分。

第四节:这一节是论述纪实摄影与古典交响乐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中心,融天地万物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也是这部分的分论点,重点是“人文精神”也是总论点的论据。

第五节:进一步论述摄影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关系。这里本人还要点一下摄影与音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不同是两者历史源头不同。音乐艺术是从有人类出现,音乐就出现;而摄影艺术则是现代的产物,它的历史仅有170多年;二是音乐艺术是抽象的听觉感受,摄影是具体的视觉感受。三是两者都体现了不同“韵味”。摄影的“韵味”,体现在“线条的美感和旋律”;音乐的“韵味”体现在音律的节奏感,也就是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明朗轻快、鲜明转折。如果把抽象的音乐语言变成富有节奏、旋律、韵味的摄影画面,那幅摄影作品就是一幅上乘之作。


    第六节:举例摄影一例说明: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之一的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拍摄了战士中弹将要倒下的系列摄影作品《西班牙战士》,卡帕这些作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品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世界纪实摄影史上的传世佳作.。大师成功的摄影作品具有伟大的震憾力。

第七节:又进一步举例:摄影家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用摄影写成的史诗《劳动者》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照片本身。那是一部为消逝的传统劳作方法而作的古典交响曲。他从非洲撒哈拉饥民到巴西金矿,从卢旺达茶场到科威特油井,他大量纪实摄影作品让世界各地的读者倾听人类手工劳动绝响的古典交响曲。进一步论述了摄影艺术是一种具体而看得见的交响乐。交代摄影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关系。

第八节:又举两例纪实摄影,一例是外国摄影家约瑟夫。寇德卡,是以拍摄吉卜赛人而闻名于世的,他的《流放者》充满强烈的人文色彩,每张照片都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描绘一段感人的情节。另一例是中国纪实摄影家解海龙的“希望工程”。解海龙创作这组作品,跋涉2万多公里,奔波26个省的128个县,接触了100多所学校的上万名农村孩子,拍摄近万张底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希望工程系列作品改变了我们这个国家失学少年的命运!提升了中国纪实摄影作品的社会地位,是一部人类和生存环境抗争的摄影交响曲。这一节的论述加[FS:PAGE]强了本文所要论证的主题。

第九节:又举作者(黄一鸣)自己所拍的纪实摄影专题作品《海南“慰安妇”》也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讲述那些幸存受害者悲惨故事,用摄影向世人呈现了这些老人难以言说又震撼人心的惨痛经历。记录了日军侵华时期‘慰安妇’的悲怆命运,对暴力和强权再一次给予了无声的控诉。虽是无声,但我们可以从很多镜头中听到作者的一声叹息,听到作者全身血涌的呼啸之声。”当读到这些海南“慰安妇”》作品时,你不觉得此时耳边回响起《命运》交响曲中铿锵有力的旋律吗?又泛举了中国11位纪实摄影家的例子,证实了纪实摄影是一曲曲时代的交响曲。
   第十节:这一节,重点介绍古典交响乐史上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事例。他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经典性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用音乐所表述的对待命运和生活的一种精神。在《命运》中,我们看到了无情的命运与弱小的人类之间的反复搏斗。在这里他融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也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整个乐曲激扬高亢、气势宏伟,把所有与之共鸣的人都笼罩在一种与命运抗争的意境里,实现用音乐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人文精神。这一节作者又回到第四节中提出的“人文精神”上来,照应了上文所提出的分论点,使文章前后呼应。

第十一节;也是第三部分的最后一节。又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一例,他的作品也是古典交响曲经典作品之一。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人文精神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用音乐艺术一例论证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以上8节的论述都是用举例论证,一系列事实证明,摄影艺术与音乐艺术可以交融在一起。

第四部分,第十二节:这一节是全文的总结。从以上的例子可以证明,纪实摄影是可以和古典交响曲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一部完整的纪实摄影作品就是一首看得见的时代交响曲。因此,我觉得可以用古典交响曲来深化纪实摄影创作,从古典交响曲(古典音乐)中吸取营养。首先,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要努力成为古典音乐的鉴赏家。为了证实以上论述的正确,作者又举了著名摄影家王文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仅仅是位优秀的纪实摄影家,而且是一位古典音乐的鉴赏家。王文澜从音乐欣赏中吸取了营养,启发灵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人的摄影作品创作至始至终要贯穿着人文精神。全文到此园满结束。

最后本人作为读者发表一点感想;

1、读完此文后,觉得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摄影评论家,他不但懂得摄影艺术,而且懂得音乐艺术,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的基础,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这是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2、此文写得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条理清楚,前后照应,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3、关于交响乐的知识叙述,对有些不懂音乐知识的摄影人来说,可能不能理解;对外国摄影大师的介绍,对摄影爱好者可能不一定了解。

4、所以我们摄影人要多读书,读各种艺术门类的书,如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知识,都会对我们摄影人大有益处的,因为各种知识是互相联系的,互为启发的。

读者:童端友于杭州`4、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0:58 , Processed in 0.07167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