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读释藤的《轮回,关于生命的诘询—颜志雄摄影作品赏析》图文(五连载之三)

2011-5-7 11:58| 发布者: | 查看: 1189|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释藤写的《轮回,关于生命的诘询—颜志雄摄影作品赏析》一文,共有14节文字,概述其内容如下:
第1节:点题,轮回:“如轮转动,周而复始,无有穷尽。”在佛教中,却是指“六道轮回”,认为人永远处于生死循环状态,循环的线路有六条,在哪条道上循环取决于活着时所做的善事和恶事。
第2节:释义:,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往极乐净土,就永远在六道轮回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
第3节:正面叙述,欣赏到颜志雄先生的作品《轮回》时,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宗教气息,一种关于宿命和轮回的佛教学说穿插其间,微妙而禅意。
第4节:论述宗教,“一直做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历史阶段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对轮回之说,赏者表赞同:“轮回之说,潜意识里一直觉得冥冥中似乎真有其事,虽然不能够得到科学的证实,但是对于“世间众生皆在轮回之中”这一说法,我觉得极有道理。”
第5节:对作品点评:颜志雄先生这组《轮回》摄影作品,选取西藏做为拍摄的背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慢门拍摄,色彩处理的简单,干净,黑、白、灰三种主色调的搭配,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息。
第6节:对佛理“轮回”之说的看法:轮回是佛教的基本理论,而在人类的内心世界里,宗教,信仰等千百年来一直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充其量来说,就是人类本身就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寄托和信赖。
第7节:对《轮回》作品的分析:画面上人物的形象模糊而虚幻,他采用慢门的方式拍摄在经轮塔下膜拜,朝圣的人们,经轮塔上的灯明亮闪烁,下面的人们却虚实相交,来来去去,不曾停留。这些视角的呈现,给人一种意识上的想象,仿佛人世间的无常,在这里都能够找到焦点。
第8节:对《轮回》照片的含义的引申,抒发赏者的感受。画面上人物的形象模糊而虚幻,他采用慢门的方式拍摄在经轮塔下膜拜,朝圣的人们,经轮塔上的灯明亮闪烁,下面的人们却虚实相交,来来去去,不曾停留。这些视角的呈现,给人一种意识上的想象,仿佛人世间的无常,在这里都能够找到焦点。
第9节:继续抒发赏者的感受:“人生总有一死,而这死无论是进入天界也好,地狱也罢,都是必须经过的轮回之道,比如我们经受的苦难,挫折和欢乐一样,都是人生必经之道。”
第10节:继续抒发赏者的感受:“所以对于一切物质的,虚幻的东西,我们都应该看的淡一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喧嚣的尘世或许给人只是一种迷醉,内心的静,善才是轮回的基点。”
第11节:结合人生的现实,发表看法:“对于有些人抱怨生活的不公,现实的不满,细想之也是多余的,归去来兮,你能得到多少,带走多少呢?也许轮回之间,一切都将化成清风而去,剩下满室的空气罢了。”
第12节:联系作品《轮回》,发表看法:“颜志雄先生的这组《轮回》作品,是具有其丰富的语言的,你静思之间,自然能够悟到一些本真的东西,那是与生俱来的精神共鸣,这一张张画面,人物的变化,场景的表现,都诠释了灵魂里那份微妙的感悟。
第13节:对《轮回》这组作品,表示肯定:“除了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之外,更多的是他个人内心的修为和思考的结果,这样的作品既有艺术的感染力,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属于精神上的思索和沉淀的过程。”
第14节:最后总结:“《轮回》应该是作者通过光影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的一种理念和禅语吧,愿更多的人能够参悟。”
以上14节内容更多的是作者对《轮回》系列组照欣赏后,发表看法和联想,从视觉引申到人的悟觉,从表象到理性。我们摄影人要具备的素质。我们在网上看到不少摄影者对图片发表的看法和评论,不管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都用抽象式的表达方法,是要改正的。释藤女士所写的欣赏文章,是我们摄影人要学习的榜样。
再回到对颜志雄《轮回》组照的欣赏吧!《轮回》组照共有9幅,按图索骥,进行图解。全部是黑白片,呈黑、白、灰三色。创作手法,采用虚化的方法,把朝圣的信徒虚化了,变成飘渺不定的人像,更显神秘化,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图1:众多的圣徒,从四面八方赶到圣殿朝拜,带着一种共同信念,保佑来世幸福,今世平安。聚集在圣殿前。每人祈求生命的《轮回》,这是藏传佛教的宗旨。人物前景较为清晰,后景人物虚化,呈飘渺忽定的形象。背景是圣殿,旁是一排转经筒,是人人要触摸的信物。
图2:把众多的信徒像风一样聚集在一起,老老小小,怀着同一信念,背景是圣殿和转经筒。
图3:前排是小孩,当中一排是他们的父母,仍采用虚化的手法。背景是信殿和转经筒。
图4:前景是一们信徒,穿着藏袍,人像较为清晰,后面众多人像虚化,像跳着舞一样。背景仍是圣殿和转经筒。
图5:前景是一位藏族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孩子后面的背景虚化。
图6:前景站着一位妇女,较清晰,其它人物虚化。
图7:前景左侧是一位老者,拄着手杖,较清晰,后面人物都虚化。
图8;前景右侧3人较清晰,其它连圣殿也均虚化。
图9:图中后景3人,右侧1人较清晰,其它虚化。
这9幅黑白片,同一特点,有清晰人物,使读者看清人物面貌,其它一律虚化。把宗教场景变得梦幻,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空间。符合《轮回》这一表达的主题。这也是观念摄影常用手法。
这一《轮回》组照,揭示了藏传佛教的威力,藏族同胞笃信佛教虔诚。人是要有信仰的,这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的所在。不管你信什么,你是无神论者,信马克思主义;你是有神论者,信佛、信基督教、信伊斯兰教,宗教自由吗,大家都获得精神寄托。不管人们今世如何,转世《轮回》怎样?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
作者:童端友于杭州`5、7
[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07 , Processed in 0.08184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