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是四君子之首,梅兰竹菊。又名春梅、干枝梅。蔷薇科落叶乔木,花单生,在冬季或早春开放,多为白色或粉红色,有清香。原产我国四川、湖北等省,栽培至少有三、四千年之久。三九寒冬,逆风肆虐,霜雪漫天,群芳凋谢,万物萧条,惟梅花迎霜破雪,斗寒吐艳,独步早春的精神,值得国人学习的榜样。
[FS:PAGE]
引诗,唐,戎昱《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唐,李白《北湖海》:“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枝。” 唐,杜甫〈红梅〉:“梅芯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唐,白居易《忆杭州梅花》:“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唐,王维《杂诗三首》(选其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宋,王安石《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耐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宋,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六):“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宋,陆游《梅花绝句》:(其三)“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咏梅》:“驿外断在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明,张煌言《墙角红梅九月发花一朵》(其四):“寒枝堆尽水精盐,欲卷孤山雪一帘;何事西风能点缀,先吹霞片到花尖。” 清,梅庾《落梅》:“背城花坞得春迟,冻雀衔残尚未知。闻说绿珠殊绝世,我来偏见坠楼时。” 现代作者,开国元首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国人寓意“坚贞不屈”、“意志坚强”、“不畏强暴”、“品格崇高”象征。 引文:陆游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吟咏梅花,也抒胸臆;是赞颂梅花,也是赞颂人物。(作者自己)词由梅花生长的地点“驿外断桥边”起兴,桥已断,路不通,行人也就更稀少了。点明梅开的地方是很荒凉的郊野,充满着凄凉清冷的气氛,没有任何人来过问。紧承上句,故“寂寞开无主”,给人以孤寂、幽独的感受。只区区十字,便把梅花生长、开放的恶劣环境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黄昏”把时间更进一步具体化。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已经是暮色苍茫的时候,却又遭到凄风苦雨的蹂躏,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宋•晏殊《浣溪沙》)“丁香空结愁”。(左文川《破阵子•夜宿长堎》)陆词中的“黄昏”,不象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样怡人,那样雅致,而是寒风凛冽,冷雨纷落,人们不得不为这株梅花所处的逆境伤怀,为它的生命担忧。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下阕写梅花的品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描绘梅花傲雪斗霜而不去争春斗艳的铮铮铁骨,无法入得群芳,让你众花去嫉妒吧!这里写的是“无意”,其实是“无法”,在一阵狂风骤雨的环境下,梅花怎能“争春”?只得无可奈何“一任群芳妒”了。明•钱允治《类编笺释草堂诗余》评曰“寒梅虽零落,而香不替如初,岂群芳所能妒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遥承上阕,黄昏风雨交加的严峻态势,顺利成章地引出交代梅花的结局。即使飘落在地上化作泥土,被车轮碾成灰尘,也要和再拌扬尘而飞于天宇,香气不减,梅花仿佛成了人间散布芬芳的使者,它以自己的整个生命,在美化着世界,其精神是永不可磨灭的! 这首咏物言志的小令,是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咏梅精品佳作。词中以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作者自己孤傲耿爽,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之性格,借梅花以喻自己满怀报国壮志,却无人赏识,爱国志士横遭政治风雨侵袭;但词人又借梅花明志,不论遭到何种打击和伤害,甚至粉身碎骨,他都将勇往直前,其高风亮节之品格,抗金救国之情怀始终不会改变。 陆放翁此词以咏花喻人法,十分成功地表现和塑造出一种坚贞不屈的情操和民族永生的神。两结句余音袅袅,而又铿锵有力,每每读来,可以从中领略出作者的感情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陆游是南宋大诗人,(1125——1210),字务观,浙江山阴人(现绍兴),是南宋主张抗金的主战派。但南宋的投降派只求苟安求和,不采纳陆游的主张,反而一再受到投降派的打击,因而愤慨消极,自号放翁。他平生写梅花的诗词很多,《卜算子•咏梅》是其中之一。 作者:童端友于杭州,5、20(梅花图另附)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6 04:43 , Processed in 0.0182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