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传奇 69巅峰(套装四册)

2011-5-26 09:50| 发布者:| 查看:730| 评论:0

 

内容简介

阅读本书,不难看出摄影先驱找寻摄影本体和艺术特性的曲折历史,对我们如何张扬摄影独特美学个性颇有启迪;阅读本书,不难看出摄影与社会生活的不解之缘,将使我们对如何发扬摄影纪实功能,推动社会前进增添信息;阅读本书,不难看出科技发展对摄影演进的巨大的影响,对于我们如何采用高新技术促进摄影语言变革、促进摄影美学观念进步树立勇气;阅读本书,还不难发现摄影家探索个人风格的足迹,对于我们如何协调艺术家主观意识和时代认同,提供有益参照。

作者简介

夏雨,湖北省咸宁学院中文系毕业,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摄影经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自2000年在香港《中国旅游》发表摄影专题《闯王长眠地九宫山》以来,先后发表《“另类”的对比》、《由单一走向多义》、《斑斓秋色入境来——温谈秋季景色的拍摄》、《有意味的组合》、《游走数码影像间》等摄影理论与评论文章100余篇,并在《中国摄影报》、《人像摄影》等报刊开办《中国早期照相业拾零》、《聆听大师》、《经典回眸》、《过去的影像》、《摄影三十六计》等专栏。此外,世纪在线——中国摄影中心网“夏雨工作室”辟有《摄影名家长廊》。 主要著作:《摄影史话》(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回望大师——世界纪实摄影十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回望大师——世界艺术摄影十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

目录

69巅峰纪实摄影作品诞生记:
 1825 牵马人
 1826 窗外景色
 1838 寺院街
 1840 月球
 1850 扫烟囱的孩子
 1852 河马与长颈鹿
 1853 公共浴室
 1855 四角神殿
 1855 女神朱诺吹走她的水汽
 1856 水面上的双桅船
 1857 神庙石柱内部
 1858 鸟瞰巴黎
 1862 与威尔士王子一起到东方旅行
 1868 格拉斯哥的旧宅院

媒体评论

我们正在处于一个读图时代。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读图书的书,它让你读懂摄影史上那些彪炳千古的影像。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令人生厌的说教,而是使人于轻松愉快的欣赏中了解摄影的历程;没有枯燥无味的灌输,而是使人于不知不觉中敏锐自己的眼力;没有离图万里的阐释,而是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把握成功的奥秘。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原《中国摄影》杂志主编 喜毅平  摄影既可以记录“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这“世界”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世界”。  本书为你讲述这隐藏着的“世界”的故事,帮你更透彻地了解呈现于你眼前的那记录和创造的“世界”。       ——摄影理论家、编审 任一权  回顾100多年的摄影历史,有些影像虽然已经外远,但给后人启迪是无穷的,甚至一部分今天看来依然处在时尚前沿。作为摄影人,时常回顾这些经典影像非常有益。《影像传奇》将历史上的精彩瞬间一个个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时讲述伤口背后的故事,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摄影历史画卷。观赏这些商品,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认识摄影,还能使摄影者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像摄影》杂志社社长 冀运表  拍摄照片时,心中有,眼中才会有,解读照片同样如此。《影像传奇》所讲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生动、翔实、信息量较大,能帮助你对这些经典作品“一目了然”,从获取更多的知识、灵感和快乐。       ——摄影理论家、教授 丁遵新  黛安娜·阿巴斯说:“一幅摄影作品是关于一个神秘的另一个秘密。”本书为你揭示了影像背后的“另一个秘密”。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 李树峰  阅读本书,不难看出摄影先驱找寻摄影本体和艺术特性的曲折历程,对我们如何张扬摄影独特美学个性颇有启迪;  阅读本书,不难看出摄影与社会生活的不解之缘,将使我们对如何发摄影纪实功能,推动社会前进增添信心;  阅读本书,不难看科技发展对摄影演进的巨大影响,对于我们如何采用高新技术促进摄影语言变革、促进摄影美学观念进步树立勇气;  阅读本书,还不难发现摄影家探索个人风格的遗迹,对于我们如何协调艺术家主观意识和时代认同,提供有益参照。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扬恩璞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69巅峰纪实摄影作品诞生记:
  1826 窗外景色
  1826年,法国中部小镇沙隆。
  这一天,阳光灿烂。约瑟夫·尼塞福尔·尼普斯(Joseph Nicephore Niepce,1765-1833)走到二楼窗口前,架起了相机。这台相机暗箱上装有凸凹镜片,是巴黎著名光学家谢瓦利耶特地为他磨制的。调好焦距后,他在墨盒子的成像面上,放上一块涂了沥青的锡片,然后,开启了快门。
  太阳快下山时,尼普斯取这这块锡片,把它浸在熏衣草汁里。这种草汁,能使锡片上感过光的地方白色沥青硬化,不能溶解,没有感光的地方,沥青溶解后露出锡片。他看到,那块16.5厘米×20厘米的锡片。
  尼普斯异常兴奋,10多年了,总算“把影像和色彩固定住”。他也许没有想到,这是人类第一次以摄影手段,将眼前的自然景象保存下来,而在此前,这还中遥不可及的梦想。
  《窗外景色》展示了摄影成像的可能性,被视为“反映自然真貌的首次成果》。尼普斯用它镂刻出石印版并印制了两幅作品,这使他不仅成为最先用化学方法把暗箱中的影像加工成户外性图像的人,还成为摄影制版术的发明者。
  欣喜中的尼普斯写了一篇论文,连同照片一起送往英国皇家学会登记注册。但是,由于他不愿按照规定公布加工细节,这一成果被束之高阁。
  历史流逝了125个年头。1952年2月,研究艺术史的德国专家H·杰恩斯海姆,偶然发现了这幅照片原作和论文手稿,他立即找到柯达公司,请求对它进行复制。人们看到,这块锡片被镶嵌在一个镀金的玻璃框内,薄薄的沥青油层几乎忆无法辨认,整幅画面就像一面白锡镜子一般。照片背面,用英、法两国文字写着:
  尼普斯先生从大自然中永久固定影像成功的实验。
  ……

书摘与插图

插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3 05:39 , Processed in 0.0175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