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花间集连载之六——桃花

2011-5-26 10:55| 发布者: | 查看: 1766|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桃花为国人所喜爱,自古以来,《诗经》有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明其艳丽。 古诗词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等比喻美女。而寻根溯源,最早以桃花比喻美女的当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正如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评论此诗时所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寓意桃为“学生”,我当过老师,故有“桃李满天下”之说;天南海北,都有学生所在。
也把桃称为“红颜薄命”,形容桃之花期很短便残败。林黛玉葬花,葬的是桃花,因当时天气是阳春三月,喻林黛玉年轻薄命。林黛玉《葬花辞》:“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有人把娶得美女为“桃花运”。
    桃原产中国,栽培有三千年历史,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才传至外国。说起桃花,就会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形容桃花源的环境优美。有一传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崔护,这一年崔护落第,清明时到乡下南庄踏青,但见桃红柳绿,春光明媚,不觉口干,去一农家讨水喝,出来的是一位姑娘美,貌如仙,初次相见,情意相连。告别时两相依依,便在门前题诗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又回到此地,只听院子内有哭声传出,急忙叩门,一老者出来开门说:来者可是崔护?回答“是”,老者说,我女已亡,去年自从见君后,又见题诗,因之思念绝食而亡。崔护听后,悲伤不已,大声哭吊说:崔护在此!崔护在此!姑娘听声后竟有所感,须臾复活。有情人终成伉丽,传为佳话。摘自清,《听雨轩笔记》。
    桃花,迎着多情的春雨盛开,娇艳迷人,古往今来,桃花在诗人笔下,可谓绚丽多姿,褒贬纷呈。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诗歌大花园中,桃花独树一帜,占尽风光。桃花入诗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或崇尚隐逸,或感怀身世,或讴歌友谊,或点示爱情,或流露禅意,或尽显生机……凡此种种,意趣横生,引人入胜。品读“桃花诗”,一朵朵凝结着生命雨露,散发着感情芬芳的奇葩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等比喻美女。而寻根溯源,最早以桃花比喻美女的。当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正如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评论此诗时所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引诗:
    唐,大诗人杜甫便在诗中直言“轻薄桃花逐水流”《绝句漫兴九首》之五):桃花成为“轻浮”的代名词:“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诗中“轻薄桃花”既是借物比人,又是托物讽人。
    杜甫的《南征》: “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抒发诗人老迈多病,漂泊天涯的悲苦之情:作者抒发悲情,有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有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无可奈何;有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愤愤不平;还有百年愁苦、知音乏绝的沉痛喟叹。前面两句描乐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眺,枫树成林。好一派美妙迷人的春江景色!如此欢快明朗的色调,如此生意盎然的景色,如此光艳灿烂的桃花,反衬出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的忧郁愁苦。桃花亮人眼目却伤感魂魄。
    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比喻之法,形容李白与汪伦友谊之深。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这一诗中,将桃花视为春色的化身,为能在四月的深山之中看到“桃花始盛开”而喜出望外。
    唐,张旭《桃花溪》:“隐陷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问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用拟人手法,寻访桃花溪在何处?
    如唐,吴融的《桃花》:“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此诗以娇女比喻桃花,赞美桃花的艳丽娇美,借助于“万枝丹彩灼春融”这一夸饰之语,使桃花盛开之美景活现于读者的眼前。
    唐,白敏中《桃花》:“千朵浓芳倚村斜,一枝枝缀乱红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盛赞桃花的艳丽,占尽春光是此花。
    唐,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借桃花比喻“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忧愁。借“桃花易谢”痛斥男子的薄情负心,表达女主人公的忧患愁情。烘托出农家女子陶醉在爱河中的幸福和甜蜜。艳艳桃花,火红灿烂,但历时不久,易衰易谢,正如男子见异思迁,用情不专的爱心;汩汩春江,清清亮亮,源源不断,愈流愈长,正如女子排遣不尽,挥之不去的忧愁。数对方变心变情,可恨可气;想自己愁忧满腹,无可奈何。
    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其一)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以花喻人,揭示宫女的悲苦。高墙大院之内,一个暮春的早晨,宫女在桃树下徘徊,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少;瞧瞧“树底”,“残红”越来越多。春风阵阵,桃花飘零,满地狼籍,“惨”不忍睹。这种伤春惜花的描写隐含着宫女对自身年华逝去、命薄桃花的嗟伤。桃花凋谢,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来,自由自在,不怨风,不怪雨,可是,宫女的命运却远远没有桃花结子那般幸运、自由。滞留深宫,青春不在,幸福无缘,只有老大徒伤悲的苦叹。纵观全诗,不管是写宫女惜花恨风,还是写宫女羡花妒花,跌宕转换的诗情,深深地暗示出宫女凄惨悲苦的命运,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剥夺宫女幸福、扼杀宫女青春的罪恶。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作者游玄都观欣赏桃花的欢乐的心情。
    唐,贾至的《春思二首》: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抒写流人之愁和逐客之恨。贾至在唐肃宗时期曾因事被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就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的。怨东风无情,不为遣愁,以见诗愁重难遣;怪春日惹恨,把恨拉长,足见诗人度日如年。春草丛生,柳丝飘拂,以显盎然生机;桃李争春,芳香四溢,可见明媚春光。良辰美景反衬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竹处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句,不知多少摄影人借用过,用来作摄影作品的题目。
[FS:PAGE]
    宋,女诗人朱淑真《桃花》:“ 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含差自是不言者,从此成蹊入醉乡。”
一诗便用此谚语既绘桃花之形,又传桃花之神。
北宋哲学家邵雍的《二色桃》也是一首赞美桃花的佳作:“施朱施粉色惧好,倾国倾城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
  二色桃,桃的品种之一,其花红白两色,并蒂而开。此诗采用拟人手法,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二色桃的美艳之貌,流露出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元,马致远《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谁教你回去来?
引文抒发:《三月桃花红》(引自网络不知姓名的作者,本人给予略有增减)
     又到了草长莺飞的三月,心空在三月暖风的吹拂下,渐渐舒展成一片灿然的桃花,而有一种若明若暗的情愫,则恣肆地在笔端绽放,悠悠地将一页素笺妆点得桃红李白。三月,柳条绿了、桃花红了、脸儿红了、心儿却醉了。
  三月桃花,艳如云霞,静似闺秀,不似桂花米兰,星星点点,却也不如牡丹荷花,夸张硕大,暗香浮动,粉意朦胧,在枝头摇曳时,如裙裾飘飞,而化作缤纷落英时,恰如漫天飞雪,落在地上,又似巧手绘就的地毯。在有的产业园中,桃花把一种粉红粉白的意象婉约地渲泻着,把美化成一种心醉与震憾,而在瘦瘦的山中,却又自然地点缀上一两树,像是暗黑的老街背景中,撑着的一柄鲜艳的雨伞,款款而行,运动出一种韵味,把春的信息含蓄地告诉给一个冬天都在喝酒吃肉的汉子,衲鞋缝衣的姑娘。从此后,田地上牛鞭炸响,而山野中哥哥、妹妹的情歌便会比和风更撩人。
   三月桃花红,这时的人也会脸整日红朴朴的。一个冬的窖藏,无数个冬天的窖藏,所有被棉袄盖处的激情在此时裸露出来。桃花,含情脉脉地暖昧着这段岁月,猫叫了、狗跑了,燕来了,人醉了。三月桃花,羞羞地开,悄悄地落,留下的就是一种赤诚和凄美,最终还演绎成一种纯美。
  打小就便极爱这三月桃花红的季节,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我家中父母及很多兄弟姐妹生日都在三月,有很多欢乐记忆,另一方面老家屋周围原长有很多桃树,人载植的、自然长的,桃都是野桃,在吃上落不到什么好处,只是饱了眼福,把老家的黑瓦屋掩映成一幅国画。闹的花,静的屋,艳的瓣、黑的瓦构饰成我记忆中的一种极致,形成了我的一种原始审美基调。现在,桃树少了,屋却靓了起来,田坎上的几枝桃花,在墙面磁砖的映像中,黯淡而又醒目,怯懦却还坚强。
  三月桃花,开的是意境。桃花流水桂鱼肥,仅这一句诗,便会让多数人羡慕死。而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境界,还是描绘在桃花盛开之地,桃花源之梦已经飞越千百年,还将一直延续下去。三月桃花,开的也是豪情,我常常忆及刘关张三人在桃园中的一拜,生死相许,信守承诺,把生命开放成一朵短暂而永恒的桃花,永远芬芳在历史的土地上,零落得如花瓣,无息却又震彻寰宇。三月桃花,开的是希望。蒋大为已在多年前就带我们到过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桃李天下则是花开后的回报,而阿牛唱着“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把桃花开成永恒的浪漫,桃花朵朵开,开在人间,开在心间,开在无限的希望与祝福里。
  最有生命力的桃花却不是开在土壤里,而是开在一把扇子上。孙尚任用笔尖把桃花用碧血点染过,桃花便幻化为生命与爱情,所有的忠贞、坚强、纯洁、挚著与遗憾从此在扇面上、历史中和着桃花一齐定格。桃花,从此在“落英缤纷”的潇洒中增添一份凄美,秦淮河上的桃花落瓣便经年不朽了。于是,无数朵桃花在男人与女人间开起,且愈开愈红,愈开愈艳,永不凋零。
  三月桃花红,徘徊在桃花雨里,心中带着一种顿悟和固执,算命先生幽幽地说着谁谁又会运交桃花,总会博人一笑。桃花春风,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桃花水流了,桃花鱼游了,只是门洞那张映红桃花的脸,是不是会年年绽放如初?
      三月桃花红,家乡年年举办桃花节,引来无数少女少男,田野上充满了欢乐和歌声。亲朋好友来欣赏这满山遍野的红艳艳的桃花,也增进了亲戚间的情谊。
  三月,心如春水,桃花红。
作者:童端友于杭州 5、26(桃花摄影作品发在“图文“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1 , Processed in 0.08805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