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0万像素!适马旗舰SD1数码单反详解

2011-5-29 14:40| 发布者:| 查看:621| 评论:0|来自:极速网

 

不知不觉中,Foven X3传感器已经诞生十年了,2000年的时候,其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开发,并且理论研究已经完成,2002年,第一块Foven X3传感器登场。

我们知道传统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每个像素只能捕捉一种色彩(红、绿或蓝),然后通过软件方法合成彩色。而适马的Foveon X3传感器则不是这样,它是全球第一种可以在一个像素上捕捉全部色彩的传感器阵列。

传统的光电耦合器件只能感应光线强度,不能感应色彩信息,需要通过滤色镜来感应色彩信息,我们称之为Bayer滤镜。而Foveon X3在一个像素上通过不同的深度来感应色彩,最表面一层感应蓝色、第二层可以感应绿色,第三层感应红色。它是根据硅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效应来达到一个像素感应全部色彩信息。

由于X3可以通过所有光线,因此对光线的利用率要比传统CCD高的多

这项革新技术可以提供更加锐利的图像,更好的色彩,比起以前的图像传感器,X3是第一款通过内置硅光电传感器来检测色彩的。X3取消了传统CCD上面的低通滤镜,可以降低传感器的复杂程度,此外还可以使光电感应器件接收到更多的光线,传统的使用低通滤镜传感器上的滤光镜要过滤到三种色彩中的两种(分别通过红、绿、蓝光线),因此可以说它接收到的光线只有三分之一强度,而三分之二的光线被滤光镜过滤掉了。而Foveon X3的每个像素可以接收全部三种颜色的光线,因此可以说它的效率更高。X3可以获得更加锐利、色彩更加丰富的照片,因此X3可以获得比其它传感器品质更高的照片。

 

第一款是用Foveon X3传感器的相机就是适马的SD9(是用SA卡口),凭借着出色的成像效果,以及低廉的售价获得了相当不错的销售业绩,不过SD9并不算一款完善的产品,没有搞感光度、AF对焦缓慢,只有一个对焦点显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03年,适马拿出了SD10,要知道那时候宾得还没有拿出自己的数码单反产品;SD10相比SD9进行了大量的改良。支持ISO 1600的感光度

2006年,适马拿出了SD14,SD14的优势明显,产品开始启用新的Foveon X3 FX17-78-F13D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将拥有高达2640x1760x3=1400万的有效像素,传感器尺寸为20.7x13.8mm(像素间距7.8微米),焦距系数为1.7x,这同以前的F7X3-C9110是一样的,而在感光度上FX17-78-F13D传感器依旧支持最高ISO 1600的感光度。

不过,SD14的表现还是要比前几款产品要强势得多,对焦模块得到了升级,传感器像素得到升级,支持USB 2.0接口、开始使用锂电池等等,这都让SD14变得越来越符合实际市场的需求。

 

随后,适马把开发重点放在了镜头和高端便携数码相机DP系列机型上了,DP1、DP2以及相关的衍生机型成为适马的代名词,而SD系列似乎除了在专业摄影师手中有所作为以外,很难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不过适马似乎不易为人,它们也愿意接受这种境况,毕竟他们清楚的知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适马这家并不算老牌的企业很难去说服普通消费者去购买它的产品,并且由于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缺失,SD系列确实也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了。

2010年,适马在SD14登场已经4年以后,新一代的SD15终于正式发布了,SD15是适马针对SD14的缺陷进行改进的一款产品,在外观上两者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在一些细节功能和性能上面有一些不同,但是SD15依旧不能算作是一款重量级的产品,不过现在真正的领军人物出现了,这就是适马的SD1,虽说SD1目前还只是纸面发布,要到明年才会正式上市,但是它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已经让人极端关注了。

 

SD1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机型呢?在官方新闻中,产品的很多硬件规格都没有公布,但是在Photokina展会上,我们还是在适马的展台看到了SD1的实机,那么这是一款怎样的机型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SD1 SD15
机身材料 金属外壳 塑料、橡胶/金属框架
传感器 Foveon X3 Pro 46M CMOS
24 x 16 mm
Foveon X3 Pro 14M CMOS
20.7 x 13.8 mm
分辩率 4600万像素(4800×3200 ×3) 1410万像素(2652 ×1768 ×3)
图像格式 Foveon X3 RAW (.X3F, 12位未压缩)
JPEG (Fine, Normal, Baisc compression)
Foveon X3 RAW (.X3F, 12位未压缩)
JPEG (Fine, Normal, Baisc compression)
镜头卡口 适马 SA卡口 适马 SA卡口
焦距补偿系数 1.5x 1.7x
自动对焦 TtL位像检测
11点对焦
操作范围-2~19EV
TtL位像检测
5点对焦
操作范围0~18EV
AF辅助对焦灯
镜头伺服机构 单次AF
连续AF
手动对焦
单次AF
连续AF
手动对焦
感光度 未公布 ISO 50 (扩展模式)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扩展模式)
测光 未公布 77分区评价测光
点测光
中央测光
偏重中央测光
曝光模式 (P)程序AE
(A)光圈优先
(S)快门优先
(M)手动曝光
(P)程序AE
(A)光圈优先
(S)快门优先
(M)手动曝光
曝光补偿 +3~-3EV,以1/3EV为单位调节 +3~-3EV,以1/3EV为单位调节
曝光锁定 半按快门或曝光锁定按钮 半按快门或曝光锁定按钮
快门类型 纵走式机械混合焦平面快门
电子控制所有快门速度
纵走式机械混合焦平面快门
电子控制所有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 未公布 30 - 1/4000s
B门(最高120s)
景深预视 按钮式 按钮式
X同步快门速度 最高1/180s 最高1/180s
连拍模式 未公布 高画质:3fps,最高7张
中画质:3fps,最高12张
低画质:3fps,最高24张
内建闪光灯 自动弹起
闪光指数 11
覆盖焦距 17 mm
自动弹起
闪光指数 11
覆盖焦距 17 mm
取景器 五棱镜
视点:18 mm
放大倍率:0.95x
取景范围:98%
屈光度调节:-3~+1.5
五棱镜
视点:18 mm
放大倍率:0.9x
取景范围:98%
屈光度调节:-3~+1.5
LCD显示屏 3.0英寸TFT LCD
46万像素
100%覆盖全帧
3.0 英寸TFT LCD
46万像素
100%覆盖全帧
存储卡 COMPACTFlash Type I/II SD/SDHC/MMC
尺寸 145.5x112.5x80mm 144x107x81mm
重量 未公布 680g

虽然只是公布了这么一些细节,但是SD1已经足够让人吃惊了!4600万像素、1.5x的焦距系数、金属外壳、11点对焦模式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提升,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SD1的尺寸并不如同其他高端机型那样又大又重,其尺寸同SD15类似,甚至在机型厚度方面还要比SD15更薄一些,因此这将是一款配置很高,但是重量却并不重的机型。

 
 
SD1最大的看点就是4600万像素的传感器了,这也是X3传感器第一次把像素提升到超过1400万以上,其物理分辨率为4800×3200(1530万像素),但是考虑到其拥有三层感光元器件,因此其理论分辨率达到4600万像素,更高的像素带来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了,配合X3传感器本身就在色彩方面的优势,SD1必然会成为强势的讲究画质的高端机型。
 
此外,很重要一点就是其传感器尺寸终于从20.7x13.8mm的传统大小升级到了24x16mm,这样传感器也成为了真正的APS-C幅面,焦距系数从1.7x升级到了1.5x,我们知道传感器尺寸越大,其相质、以及噪点控制就会更好,很显然,SD1在这方面会有良好的表现。

为了满足高分辨率图像拍摄的需求,SD1的图像引擎得到了升级,其搭载了两颗TRUE II(THRee-layer Responsive Ultimate Engine的简称)芯片,也就是其处理能力是SD15的一倍,这种传感器的优势目前还不太明晰,不过其应该可以满足SD1的需求,不过别指望其还能够拥有超高的连拍图像处理速度,预计SD1依旧只能支持3fps左右的RAW格式文件连拍速度。

 

适马五点对焦模式

从对焦屏上可以依稀看到11点的排列方式

适马的五点区域对焦系统已经沿用很久了,而且这种对焦区域的设定同尼康的相机有几分相似,五点对焦得好处不用说就可以知道了,其可以大大的方便用户的构图,即使需要拍摄的物体不在中间,依旧可以通过四周四个AF对焦区域来进行对焦。适马的对焦模块排列实在是太类似于尼康了,除了适马在中心对焦点附件加入了一个偏重中央测光范围圆以外其它方面都同尼康的排雷方式相同。

不过,SD11将使用新的11点对焦模式,虽说官方没有正式公布排列形式,但是可以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大概的情况,即分三排,上下两排三个对焦点,中间五个对焦点,适马宣称其中心对焦点为十字交叉,可以提升对焦能力。

测光方式方面,SD1预计同SD15一样,引入77分区测光,这比之前的8分区测光要准确的多,而点测光、偏重中央平均以及中央测光都是很好的模式,方便拍摄者的拍摄

 

SD1使用新型的五棱镜,因为原来1.7x机型所使用的五棱镜显然已经无法使用了,其拥有98%的取景范围,虽然还没有达到100%的取景范围,但已经可以足够专业摄影师去不用顾及的构图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D1的五棱镜尺寸要比原来版本大很多,因此看起来会非常明亮。

此外,SD1的放大倍率达到了0.95x,接近100%放大倍率的佳能EOS 7D,不过SD1依旧采用了18mm的视点设计,因此戴眼镜的朋友直接使用SD1可能还是会觉得有些麻烦(看不全取景器)。

SD1的液晶屏幕同样达到了3.英寸46万像素的LCD,表现很不错

为了体现高端机型的特质,SD1开始采用够了全金属的机身来打造,这样产品更加坚固耐用,不过适马并没有宣布SD1是否引入了防水设计

 

SD15的外观设计

SD1依旧使用SA卡口,这是一种类似于佳能EOS的卡口设计,两者电气性能将接近(物理尺寸也类似),从外观对比来看,SD1同SD15之间的造型还是有比较明显差别的,SD1的机身弧度更多其手柄部分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

适马在镜头制造方面的实力自然无需多说了,其能力应该仅次于原厂镜头,在图丽腾龙等第三方镜头中,适马规格最全,镜头种类也最多

目前针对SA卡口适马提供了多种镜头,以上就是支持的镜头列表,不过市场上SA卡口的镜头不太好买,在国内市场基本需要预定

 

SD1确实造型给人一种很单薄的感觉,或许这也是高端机型中,最薄的产品了,不过其4600万像素的传感器绝对不容小视; 卡口中红色的透光膜其实是适马设计的防尘罩,通过这个罩子可以避免会成沾染到反光板或者CCD上。

这个防尘膜很重要,,由于没有提供滤镜,其感光元器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沾染灰尘

机顶设计不算高,内置闪光灯,这也说明其五棱镜尺寸较小,内置闪光灯指数为GN11;闪光灯弹起的位置不算高,在是用超广角镜头的时候内置闪光灯的时候,镜头遮光罩可能会遮挡闪光灯光线(无遮光罩可以支持到17mm镜头),因此如果经常使用闪光灯还是使用外闪比较好,适马的ST系列闪光灯价格便宜,量又足比尼康佳能的同类产品便宜太多了。

 

SD15

SD1

从顶部的直观给人的感受是,适马已经开始融入主流的相机造型设计了,而不是继续再原来自己的SA系列单方相机上原地打转,相比SD15有很大的差别,值得关注的是右肩上的模式转盘引入了三个用户自定义模式,方便用户来进行快速切换。

SD1

相机的左肩操作部分,反光板预升、自拍、多次过片等在这里都可以方便设定

SD15

SD1

终于SD1的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了,终于放弃了适马并不顺手的波轮模式,而是使用了新式的波轮设计,不过很有意思,曝光补偿按钮居然位于快门边上,用起来并不顺手

SD15

SD1

高端机型招牌的机顶LCD屏幕在SD1上消失了,这或许会让人很郁闷,可以看到,SD1还提供了一个后拨轮,调节控制更加方便

 

SD15

SD1

从整个机身设计来看,SD1在人体工学以及视觉美学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为了迎合3英寸的屏幕,其进行了部分改进,诸如宽大的手托可以让使用者即使连续手持很久相机都不会觉得太累,并且这种良好的把持感会让使用者在使用镜头的时候降低机震,从而带来更好的拍摄效果。

SD1的取景器,传统的设计,也附带软罩

手柄部分使用了人体工学设计

SD15刚刚开始使用SD存储卡

SD1回到CF存储卡

很有意思,SD1重新开始使用CF存储卡,或许这也是考虑到CF存储卡传输速度更高的原因

 

在左侧的接口部分,SD1的接口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提供PC同步接口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不过原先SD系列拥有的机械快门线接口已经取消,现在需要使用电子快门线才可以

机身底部没有太多的看点

电池仓锁定机构

对应的电池信息为公布

 

相比SD15,适马SD1有了很大的提升,传感器尺寸增加,像素分辨率有了巨大的提升,同时凭借着Foveon X3传感器以及适马全面的镜头群支持,SD1还是拥有不小的诱惑力的。

特别是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色彩方面的优势是其与生俱来的,通过RAW文件的拍摄可以把几乎所有光线信息都保留下来,这也是目前很多摄影师所看重SD1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不是说SD1就非常完美了,至少目前来看,相关的信息还是很少,而按照适马的个性,明年可以看到SD1正式上市已经是不错了,毕竟此前多年的经验来看,适马这种高端产品的发布往往都是一拖再拖。关键的是,SD1也没有实时取景,更没有高清视频的拍摄,因此普通消费者对其的兴趣或许不大。

SD1的实拍样张

对业余玩家来说,SD1拍摄的照片往往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和制作才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先期出片的效率确实不高,因此这不太适合那些急性子的人,也不是拍摄到此一游照片的消费群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0 10:58 , Processed in 0.1182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