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斯·波奎特(
Gilles Berquet
)是一位法国摄影家,他经常玩弄一些混乱不堪的古怪念头,注入了双重的意味。他借鉴了电影的道具和故事情节,打开了一扇通往陌生世界的门,让一切看上去都有可能,而有时候却难以企及。
波奎特最初的作品和著名的艺术家皮埃尔·莫里尼埃有关联。曾被人描绘成色情摄影家的波奎特擅长于将女性的身体构成超现实主义的意境。女性成为身体的控制和对性符号的运用对象——大量画面既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然而最近的女性身体的出现,具有一种地狱般的感觉。这些身体给读者独特的感受,既是现实的写照,又是梦幻般的世界。
当然,这样的主题也和我们的环境相关。我们是否对自身周遭的一切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是否在为所欲为的过程中忽略了环境的存在?摄影在这样的时刻就是让你停下脚步观看,思考。约翰·伯杰在他的《观看之道》曾经指出,我们总是被一种假定性的对自然的美或者对真实的关注所影响……因此对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之后,伯杰认为:当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实际上并不在看,我们是在阅读一种影像的语言。然而为了有能力阅读影像,观众必须沉浸在摄影家所创造的影像世界之中。波奎特在他的系列作品中就是质询自己,同时也质询观众对于景观的看法。他们的看法都一样吗?他们都是看到了美?他们是否看到了陌生?
其实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安全地通过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看到所有类型的风景。四季的变化给这些风景带来不同的外观,对于一般人的眼睛来说都是新奇的。波奎特也曾经花了不少时间在世界各地观看这样的风景。他所关心的就是这些风景是否会有尽头,尽头在哪里?就像是我们面向大海,会疑惑大海的另一端是什么样的。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曾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假象: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也和波奎特的思考有独特的关联。
波奎特说:“我所聚焦的就是这样一种孤独感和陌生感——即便是在一个类似的环境中;你会在这样一种虚拟的却让人震撼的感觉中失去抓住真实的力量。”因此,一种被遗弃的风景之美,也是可以引起我们关注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类风景摄影的价值,我们先来看看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家和作家戴维·巴特的观念:“有组织的观看点倾向于一个城镇
/
花园
/
城市
/
乡村
/
郊外
/
公园或者未开垦的荒地
/
野外
/
公共空间或者建筑,土地以及自然等等。面对所有的空间,照相机的视点,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组织成了一种井井有序的文化假象,这就是风景。”但是,这些风景画面的真实内涵究竟是什么?本质上的环境应该是由人类的呈现或者缺席来界定的。实际上,一幅画面应该是真实的摹本,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本身,只是通过照片看到的而已。罗兰·巴特曾经提出过一个理念,称之为“曾经存在过”。而波奎特也只是想证明摄影是一种真实的媒介。
而且,这些画面隐去了时间的观念,甚至暗淡的色彩模糊了时间的信息,让人难以察觉这是清晨还是黄昏。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画面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前面所说,波奎特通常喜欢使用一些电影世界的场景:美国之夜,世界尽头的景观,绝望的传奇,通向不明之地的捷径,荒芜中露营的汽车,或者笼罩在一种陌生的光线下。这样的方式在
1890
年以来,画意摄影家曾经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斯蒂格里兹就是这样的一位先驱者。其实从摄影诞生伊始,就一直挣扎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后来,画意摄影家结束了这样的争辩。他们通过对影像的处理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总而言之有着一种对画意摄影的概括:对象无关紧要,光线决定一切!
波奎特在这里不仅仅是运用了光线,还有色彩。大部分的照片所描述的是在晚上的风景,一切都可能发生。画面的氛围具有控制的力量。
这样一种深暗的色彩所带来的氛围,诱惑读者去关心的就是画面的陈设。影像后面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否可以看得更远?此外,波奎特使用全景的构图,给风景更为开阔的视野。由于一眼无法完成对全景的浏览,因此画面也就有了动感的可能,而且是宏观壮丽的。波奎特解释说:“我并不想简单地展示真实,只是想进一步对我们当代的视觉提出质询。”什么是当代视觉?就是在我们的当代世界中,一切都讲究时间和效率,于是景观的重要性也就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当然公园是值得赞美的,因为提供了人们休闲的空间,但不是波奎特所关注的。他展现的风景是沿着高速公路展开的,或者是一片荒芜的平原,也可以是密集的房屋,甚至是可能闹鬼的森林地带……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8:29 , Processed in 0.13477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