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二评《释藤对“贝蓝品摄影《太极》赏析 》

2011-6-12 11:16| 发布者: | 查看: 1694| 评论: 0|原作者: 童端友|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释藤对贝蓝品唯美摄影作品非常崇拜,此文对贝蓝品《太极》的赏析,我们来看看释藤如何赏析的吧!全文分 27小节论述,六幅插图。  

 1 节:引文:“ 太极,一组色调纯粹,简单,画面却充满气势的摄影作品,在我的心底久久徘徊,不曾淡忘。这是贝蓝品众多人像摄影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这部作品被许多影友收藏,并深深喜爱!”这样由六幅组成的《太极》组照,是贝蓝品的代表作。还说“被许多影友收藏,并深深喜爱”,我不知道这组照片被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是人物的表现还是被外景所吸引?也没有调查研究。请影友们去欣赏一下吧!画面的气势充满在什么地方?不是欣赏者说了就是存在?第一幅插图中,表演者站在雪山前作一些太极的动作,模特表情呆板,气势何在?不是乱说吗!  

2 节:释藤又说:“ 今天又打开贝蓝品的摄影博客,看着眼前这组黑白分明的人像作品《太极》,我的内心瞬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冲击,久久陷入思考和回味当中。”这种赏析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内心如此冲动,引起什么“思考和回昧”且听下节分晓。  

3 节:引文:“每一次欣赏贝蓝品的摄影作品,那些充盈在画面里的东西,总是能够带给我触动和灵感,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画面以外的元素。”贝蓝品作品充盈在画面里的东西,是什么东西?画面外的元素是什么?要向读者说明白。  

4 节:引文:“在我的内心却是波动的,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透着一股神韵在其间,让人在欣赏之余,总是能够留下思索的余地。”什么“神韵”会留下“思索的余地”?不是几幅由贝蓝品一手导演的模特表演吗?  

5 节;“贝蓝品曾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过:要想自己的作品有生命力,那么必须让作品渗透一种个人的理念和风格,尤其是文化的元素。所以他的每一组作品里,几乎都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师傅的教导牢记在心,但师傅还未说清“须让作品渗透一种个人的理念和风格,尤其是文化的元素。”“理念和风格”是什么?“文化元素”是什么?怎样去“渗透”? 你这样赏析,你自己还不清楚,更把影友搞胡涂了。  

6 节:“把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底蕴结合起来,让作品自己去说话,这一点贝蓝品渐渐地在自己的作品里呈现的通透而巧妙。”把话拉得太远了,这六幅的表演式摄影的作品,与“把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底蕴结合起来”,太神了!这种表演式的作品能“通透而巧妙”吗?我就不信。我看有头脑的影友也可能不信!  

7 节:引文:“呈现这组太极,画面看似纯粹,色调也近乎单一,可是却在无形中让人感受到一股恢弘的气势,广袤的冰川,无垠的雪景、模特自然,优雅的演绎,让整部作品透着一份摄人心魂的力量,欣赏的作品的同时,内心似乎轻易就走进了一种静,简,空的境界当中,内心的喧嚣和繁杂,在黑白色彩的冲击下,瞬间化成丝丝凉意,缓缓散去。”“整部作品透着一份摄人心魂的力量,”这种话夸奖到使人难以致信的地步,只有吹牛拍马的人会说这种话。我是说不出口的。接下去还说“欣赏的作品的同时,内心似乎轻易就走进了一种静,简,空的境界当中,内心的喧嚣和繁杂,在黑白色彩的冲击下,瞬间化成丝丝凉意,缓缓散去。”是在玩弄什么文字游戏吧!影友看了,可能笑不出口。  

8 节:引文:“在古拳经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其曰:“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太极拳是以“统天地万物之理”修炼的拳法,流派众多,素来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无极,分两仪,始终是以精神合一,以神意贯注于内窍,精气运行于拳架之中。”这一节研究起“古拳经”了。我不知道释藤小姐会不会太极拳?这一节的表述跟组照摄影有何关系? [FS:PAGE]  

9 节:引文:“所以太极其实就是一种养生之道,让人们在修炼的过程中,得到心性和身体的完美结合。而贝蓝品的这组摄影作品取名《太极》,我想缘由也应该起于此,他其实是想借助中国古文化的哲学理念,用镜头去表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这一组六幅照片就能表达“天人合一 的哲学理念?模特的神通真广大啊!把哲学真正庸俗化了。  

10 节:引文:“中国古典文学千百年来,一直因其深厚的底蕴深受后人的喜爱,在自己的作品里渗透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得贝蓝品的摄影增添了许多独立的魅力和神韵,这组太极就是值得肯定和品读的好作品。”这一节把贝蓝品作品捧上了天。“在自己的作品里渗透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得贝蓝品的摄影增添了许多独立的魅力和神韵,这组太极就是值得肯定和品读的好作品。”他的魅力在于迷惑姑娘上天入地、天上人间、入梦飞天,脱离现实,过桃花源式的生活,这就是他的“神韵”。  

11 节:引文:“贝蓝品借助冰川、雪景、沙漠做为此次创作的背景,可是说是一个很独到的亮点,沙漠的无垠,冰川的寒冷,雪的洁白,把大自然纯洁,广袤的气息流露的一览无疑。”这一点,拍摄的背景贝蓝品算做到了。你口口声声说要“天人合一”吗!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人是要有灵性的,一位模特能做到、能悟到天和人合一吗?这位模特是高人!赏析者不要把模特拔得太高了。  

12 节:引文:“模特身穿单薄的白色太极服,在无人的冰川雪地上翩然舒展拳姿,仿若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吐呐自然,气定神闲,天寒地冻似乎成为了一种享受,人的内心安静如水,淡泊,从容、一切似乎都远离了尘世之外。”这位模特被赏者誊为神人,她能“浑然忘我的境界,吐呐自然,气定神闲,天寒地冻似乎成为了一种享受,人的内心安静如水,淡泊,从容、一切似乎都远离了尘世之外。”简直是骗人,疯狂之语。这种话也能说得出口!  

13 节:引文:“其实这样的一种意境,不正是时下许多人一直追求的理想么?红尘都市,灯红酒绿,往往迷醉了许多人的灵魂,要想进入一份纯粹,静简的空间,是多么难得的事情。而贝蓝品的这组《太极》,就是希望能够让人们在他的镜头里,感受到都市之外的清凉和寂静。”这一节道出了贝蓝品为什么样要积极推出主观唯美作品的真实意图。劝诫人们要脱离尘世,到“感受到都市之外的清凉和寂静。”用意之深,图现匕首出。全国人民正在为“十二 . 五”而出力,贝的作品却叫人们去过隐士的生活,这不是和我们的国策背道而驰吗?  

14 节:引文:“人生需要沉淀的东西总是很多,忙碌之间,丢了自己,回过头来细想却觉得心头空落落的,似乎总缺了点什么东西!我们很多人追求的海市蜃楼,其实多是飘渺的,而最终,人类的内心都将归于安静和淡泊。”这种心态也正反映了欣赏者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个人自私和失落的反映。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只有释藤自己最清楚。他人只是一种猜测而已。  

15 节:引文:“内心的欲望过多,要求便高,所以永远得不到满足,而在“太极”里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让我们在修炼的过程里,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内心世界的升华。”“内心世界的升华”唯一的办法是正视现实世界,不是靠幻想来生活,才能脱离苦海,修成正果。《太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16 节:引文:“这组人像摄影,虽然色彩和画面都是单调的,可是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强烈的,无论是感观上的视觉冲击,还是心灵上的触动,都达到了及至的境界。”我看了六张照片,没有感到“震憾和强烈”,只感到模特在演古妆剧,在演戏,也没有到了极至的境界。欣赏者有些神经衰弱了! [FS:PAGE]  

17 节:引文:“我不敢说这样的作品就是最完美的,但是至少贝蓝品的这组摄影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这点是可以肯定的。”真是到了不失机会的地步,一有机会就吹捧一番。贝蓝品的唯美作品浓郁的“文化底蕴”在何处?我在好几篇文章中早已指出,他的作品只有公式化、模式化有份。他的灵魂和思想是模特美女和大自然的背景。欣赏者太美化了!  

18 节:引文:“就像我们读一本好书一样,每一个不同的人去阅读,产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或许有的人觉得能够引起共鸣,有的人却索然无味、有的人能够受到启发、有的人却觉得苍白无语,所以站在一个欣赏者的角度,不是单一地去评价作品的优劣,而是从各方位去客观地评定它的价值。”这段话说了真话。各人的思想认识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从各方位去客观地评定它的价值。”评论者从哪些角度去评价才是符合欣赏者的要求呢?请你说说看!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否则世界就没有真理了?也没有是非了!只有你说的话是正确的吗?你把贝蓝品的作品提得这样高度是正确的吗?你写的 27 篇贝蓝品作品赏析是如何吹捧的,用意是什么?你太不自量力了,你太少看了网络世界的力量!  

19 节:引文:“我只是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所以品读贝蓝品的摄影作品总是从人文的角度,思想的深厚上诠释作品流露的元素。这组太极,正是因为它所呈现的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悠长,富含哲学的理念,让我深深陶醉其中。”这一段道出了欣赏者的内心独白。“这组太极,正是因为它所呈现的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悠长,富含哲学的理念,让我深深陶醉其中。”几幅《太极》摄影图,就让欣赏者痴迷到这样深的程度,让人非夷所思。而且这六幅摄影图又缺乏其中情节的联系,就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让我深深陶醉其中”,醒醒吧!多读点书吧!老庄哲学、孔孟之道够你读的。于丹同志读了以后而成了名家,要向于丹学习。  

20 节:引文:“其实无论什么样的作品,如果具备了独特的思想范畴,能够在普通的元素里渗透人性的思考,那么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成功的。这组太极做到了,它不仅是人像作品里的一大惊喜,也是文化和思想的一种累积和碰撞。”又是一番吹捧。《太极》做到了什么?简直有的莫明其妙。什么是“普通元素”?什么是“人性”的表现,这些概念还未曾搞清,就下结论,“《太极》做到了”,真是痴人说梦!  

21 节:引文:“这组太极,正是因为它所呈现的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悠长,富含哲学的理念,让我深深陶醉其中。”又再一次鼓吹,让欣赏者陶醉其中。醉得很,醒不来,有何办法呢?  

22 节:引文:“冰上太极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吞山河,出神入化的意境感受,模特的表现虽然在许多人眼里有失欠缺,可是在我看来模特本身并不是专业的太极拳师,能够在如此寒冷的环境里,镇定自若地从容而舞,是让人敬佩和感动的。”夸奖得太神了,“冰上太极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吞山河,出神入化的意境感受,”这也是释藤小姐一种欣赏的特点所在。非夸奖一番死不休!听者舒服,夸者高兴。  

23 节:引文:“在她的身上,其实不正符合了作品本身要诠释的内涵么?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考验,人的内心纯净无华和朴实的灵魂,在她的演绎下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这是模特的夸奖,夸奖一下也是可以的,但程度要适可而止。  

24 节:引文:“至少在这组作品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精气神的韵律,一种情操上的可贵。太极及无极,追求的其实只是一种境界,而不是它本身的形式。”这一段中说的是“太极及无极,追求的其实只是一种境界,”是什么“境界”,没有说明。 [FS:PAGE]  

25 节:引文:“一直觉得,人类内心的真性情流露,才是最值得推崇和尊敬的。其外在的许多东西我们都可以忽略,甚至给予最中肯的褒奖,那么相信世界会因为这一份包容和善意而更美好。”做人要“包容和善意”是可以的,也是应当的,可是有些人就要拍马屁,不实事求是说话,喜欢说假话、鬼话,不说真话。你看怎么办?  

26 节:引文:“贝蓝品的摄影作品在不断地探索这种境界,而我们许多凡尘之人更是如此,把一切纷扰的事物摈弃在外,让自己的灵魂回归自然和淡泊,宇宙万物的原理皆是相同的,艺术的境界更应如此。”贝蓝品探索成功吗?他为什么要姑娘们脱离社会现实,去过飘渺的世界,要什么“仙也、梦也、飞天也”,这是为什么?他的境界如何?我要问释藤小姐,你怎样回答?贝蓝品,他是国家工作人员,他这样干,为什么?  

27 节:引文:“感谢贝蓝品的摄影作品《太极》,亦感谢模特的精彩演绎,触动我的思维和灵感,写下这些浅显的感受,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组优秀的作品!”表示感谢结束全文,贝蓝品的《太极》优秀不优秀,读者自有一杆尺,不要早下结论。  

以上 27 节是引释藤小姐的文章,我加以分析和反问。总之,释藤的赏析文章有一种共同特点。就是逻辑学中所说的转换论题的诡辩说。她不是从贝蓝品的摄影作品出发,实事求是作出分析;而是从主观出发另立论题,大加发挥,夸夸其谈。她明明知道,贝蓝品作品是主观导演,模特配合,精心打扮,选择场景,虚似故事,弄虚作假,离开现实生活,引导姑娘走什么成仙之路,用尽力气为他吹捧,这使人十分不解。其中有什么奥秘只有她个人知道?  

我写这篇文章也是有思想斗争的,释藤写了贝蓝品赏析文章计有 27 篇,我全部研究一遍,深觉得她陷入主观唯美摄影,中“毒”很深,她自己也赏试写过《陌上花开》,但不是很成功。我也评论过此文,已略见其心境:失落、苍凉、迷茫。人各有智,路是要自己走出来的,别人只不过提醒一下而已。这一篇就算是提醒吧!在文字上尽量以说理为主,有理有节,有根有据,力避剌激之词。我曾和友人说过一些调侃之语:现在贝蓝品唯美主义“司令”(《太平洋电脑网摄影部落人像版版主》)手下有了享哈两位大将当助手:一位是浙江女将释藤小姐充当享先锋,写了 27 篇贝蓝品作品赏析文章,前所未有,摇旗呐喊;另一位是贝蓝品的四川同乡青稻夫,充当哈将军,助贝完成美女拍摄的任务。还有美女模特充当战士冲锋陷阵,有点像样,组成唯美主义司令部。  

本要想对释藤小姐赏析贝蓝品的文章一篇篇评论过去,现觉得两篇评论已窥全貌,不必篇篇都评,否则影友认为盯住释藤不放,反而认为“小家之气”,产生逆反心里,评论也要有理有节,暂告一段落,以后再说。  

六幅《太极》摄影图,可参看释藤原欣赏作品,影友也可参照评论,自由谈。在《浙江摄影网》释藤博客上。附上原文。  

作者:童端友于杭州                                6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27 , Processed in 0.07500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