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理论
作品
资讯
2011-6-13 10:07| 发布者:| 查看:792| 评论:0
西安,一座三千多岁,四四方方的古城,伫立在关中道上,古朴、端庄。这里曾出现过蓝田猿人、半坡先民,也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都城,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三朝古都,周、?、汉、唐……璀璨的一页页历史,让人叹为观止。 西安,四四方方一座城。很早的时候,在西安人的心目中,城墙以内大多是皇亲国戚,城墙以外大多是卫队佃户,据说那个时候进城,都是要洗漱更衣,日出而至。后来,西安城逐渐外延扩张,再后来, “皇亲国戚”和“卫队佃户”的区分难觅踪迹,但是在地域上“城里城外”的概念依然存续,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会说“进城去”“到城外去”。 ——秦岭
西安,一座四四方方的城
城里
出城
下乡
游艺市场
城外
暗室
宏民
甜稀饭
摄影札记
摄影散记
出城 城里城外,在西安人的眼里是异常分明的。传统意义上,西安人以城墙为界,进了城门,就是城里,出了城门,就是城外,四四方方,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我出生在西安城里,刚刚开始记事,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那时候,全社会都“停产闹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满眼都是大字报和红袖章,还有不时游行的队伍。刚刚二十出头的父亲也不用到学校里去给学生上课了,于是,年轻的他常常用一辆很破旧的“永久”牌28型自行车载上我出去转悠,满世界溜达。自行车前梁上的我,背后父?的前胸,那种惬意和回味,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起。 父亲在西安城北的一所中学里教数学,他是西北大学数学系的高才生,依着奶奶心目中所崇敬的教书先生,毕业后直接做了数学老师二父亲是独子,58.50元的月工资,如数交给奶奶,由奶奶统筹支配。这个收入在当时已经不是很低的了,可以说在城里的生活,养家糊口,基本能应付自如。 跟着父亲,我最喜欢的是出城,穿过城门洞,到城外去。出了城门,就会有好多颠簸的土路,这时候自行车的铃铛可以随着颠簸不时响起,非常好听。土路上也不时会?起一留烟的白色尘土。土路的两边往往是农村的田地,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的财产,叫生产队。那里会随着季节变换品种,麦苗、玉米、蔬菜…… 后来“复课闹革命”,不到六岁,父亲就把我送到学校上学了。上学后,出城的记忆是响应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去“学工”、 “学农”、 “学军”。特别是“学农”,无外乎就是在“龙口夺食”的日子里,排着队伍到“生产队”的麦地里参加劳动,拾麦穗。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3 07:42 , Processed in 0.0163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