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画册是和一个同名的展览同步发行的,由一个当代艺术的基金会主办,展览的时间从
2009
年
4
月
4
日到
6
月
21
日。
画册中没有太多的文字说明,仅仅一页,也只是上面的两句话:这是继摄影家的《沙漠》(
2000
年)和《京都》(
2001
年)后的第三个系列作品,也是由展览方委托拍摄出版的。接下来的大段文字,则是先告诉读者,伊格莱斯顿在
2006
年
10
月
1
日到
10
月
9
日,
2007
年
5
月
29
日到
6
月
27
日,以及从
2008
年
6
月
11
日到
6
月
21
日分三次对巴黎进行了旅行拍摄,然后列出了他曾经走访的一些街道和纪念地,洋洋洒洒的地名近百个,最后还加上了省略号——结束了,没有更多的蛛丝马迹可循,只能留给我们自己解读。有意思的是,这本画册的最后一页,是摄影家的签名和一段话:结束了。不会再出书了。
这也就意味着,摄影家金盆洗手?
当然,
72
岁的伊格莱斯顿也老了,是该告老还乡了。然而他留给摄影界的传奇,也许还会继续下去。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美国摄影家威廉姆·伊格莱斯顿(
William Eggleston
,
1939
—
)和梅耶罗维兹、肖尔被称为美国新色彩摄影的三驾马车。布鲁斯·瓦格纳在
1999
年出版的一本画册中,是这样评述伊格莱斯顿的——
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许多神秘的现象,但是如今我们却难以找到或者难以把握,尽管我们可以在晚上找到神秘,但是很快就会遗忘。然而威廉姆·伊格莱斯顿就有这样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转换成一本神秘的挂历,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奇妙。一切都是如此的世俗,形形色色的汽车,残酷无情的建筑表面,毫无表情的狗脸,斑驳的树和巨石,色彩迷离的都市和乡村……这一切加起来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也许里面充塞着无名的悲哀,暗示的人类的末日?也许其中并不是悲哀也没有嘲讽,仅仅是摄影家收集的神秘,和我们的焦虑无关,展开在蓝天白云下面。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画册中的图像依然如出一辙,散漫而机智,无厘头却颇具幽默色彩。同时,画册中还穿插着一些摄影家晚年的绘画,这以前我也有过介绍——
……这一次,记者在他的工作室里看他的一些新的摄影作品,拍摄于哈瓦那、巴黎以及京都。然而记者更感兴趣的则是他的涂鸦,也就是在两年前的一些绘画。那时候他在巴黎的石版画家的工作室里,在帕特里克·弗雷斯特的指导下,制作一些有限版本。他说他处于一种油墨、石头和压力的状态中。他说他曾经研究过亨利·马蒂斯的版本,也是在这个画室中创作的。以前他说过喜欢的两位艺术家是德国的杰哈德·里希特和美国艺术家埃德·拉斯查。他也研究过中国绘画,此外还对康定斯基十分迷恋。他说康定斯基对图像艺术的解剖,包括色彩和构成,就像是纳博科夫解剖文学的方式一样。也许对于他来说,音乐、绘画以及文学都有共通之处。
年轻时候的摄影家,曾经受到卡蒂尔—布列松的影响,尤其喜欢马蒂斯为卡蒂尔—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间》所设计的封面。有趣的是,晚年的卡蒂尔—布列松也转向了绘画生涯。
1995
年,《光圈》杂志曾经出版过卡蒂尔—布列松的一些绘画,他曾说介于绘画和摄影之间是最令人烦恼的事情,他还在画册中写道:“如果摄影还有点意思的话,只是因为它们仅仅处于‘决定性的绘画’时代。”当伊格莱斯顿被问及这两种媒介的关联时,他也只是耸耸肩而已。
记者问他,是否也会将绘画倒过来看,就像观看照片一样。他说:“老实对你说吧,许多画都创作于不同的方向角度。这就意味着底端不一定就是下面,尽管最终我还是会做出一个决定。”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停顿,他总结说:“不管是照片还是音乐,也不管是绘画还是其他什么我能做的,最终都是我个人体验的提炼和抽象……”接下来他笑了。
[FS:PAGE]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9:02 , Processed in 0.07252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